宋鹤林彭耜纂集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
若肖乆矣其细也夫
御注曰肖物者小爲物所肖者大道覆载
万物者也洋洋乎其大哉故似不肖若肖
则道外有物岂得爲大乎
碧虚子陈景元曰肖似也天下之人皆言
我道虚无广大光而不耀盛德若愚无所
象似犹如不贤我道虚无广大不爲下士
所信故似不贤也若贤而使人称美之不
待于今亦已乆矣若爲人所称美其道岂
足爲大耶细小也夫老子谓士成绮曰夫
巧智神圣之人吾自以爲脱焉此乃老氏
不以贤美爲贵乆矣寗武子其智可及其
愚不可及近之矣
涑水司马光曰言异於衆人
颍滨苏辙曰夫道旷然无形頽然无名充
遍万物而与物无一相似此其所以爲大
也若似於物则亦一物矣而何足大哉
临川王安石曰夫道之大则不可以名故
似不肖小则可以名故若肖故曰若肖乆
矣其细也夫
达眞子曰凡以此肖彼则有形有体也有
形有体则必有形体之所胜而不能爲无
敌之大也唯道无形无体凡所以言大者
莫能胜若肖则爲更大之所胜终不免细
之名也故曰若肖乆矣其细也夫
黄茂材曰天下惟道爲大又孰有肖似若
有肖似则道亦是一物也何足以爲道
程大昌曰特不与俗肖而与道肖也爲其
不与世俗肖足以见其大
我有三寳寳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
敢爲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爲
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
且广舍其後且先死矣
碧虚子陈景元曰圣人以慈爲行勇於济
物语曰仁者必有勇谓勇於救难水火可
蹈不惧之谓也俭约其用者必能广於赈
施所谓节用而爱人也不敢先於天下则
必能成器用之长易曰用九见群龙无首
吉此所谓道大似不肖也
颍滨苏辙曰道以不似物爲大故其莲而
爲德则亦闷然以钝爲利以退爲进不合
於世俗今夫世俗贵勇敢尚广大夸进鋭
而吾之所寳则慈忍俭约廉退此三者皆
世之所谓不肖者也世以勇决爲贤而以
慈忍爲不及事不知勇决之易挫而慈忍
之不可胜其终必至於勇也世以广大盖
物而以俭约爲陋不知广大之易穷而俭
约之易足其终必至於广也世以进鋭爲
能而以不敢先爲耻不知进鋭之多恶於
人而不敢先之乐推於世其终卒爲器长
也盖朴散而爲器圣人用之则爲官长自
朴成器始有属有长矣勇广先三者人之
所共疾也爲衆所疾故常近於死
临川王安石曰慈则能柔柔则能胜天下
之至坚故能勇俭则知足知足则常足故
能广不敢爲天下先则物莫爲之先故能
成其器长勇广先三者人之所共疾也爲
衆所疾故常近於死
清源子刘骥曰夫道之至大然有三寳可
以寳而持之慈以爱物应世之寳也俭以
自爱修身之寳也不敢爲天下先则挫鋭
解纷体道之寳也慈则果敢於济难故勇
俭则寡欲而易足故广不敢爲天下先则
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故能成器长若
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後且先三
者人之所共疾也则刚强之徒有死之道
焉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
之
御注曰仁人无敌於天下故以战则胜民
爱其上若手足之扞头目子弟之卫父兄
效死而弗去故以守则固
碧虚子陈景元曰三寳之中慈最爲贵故
偏叹美也且慈兵入於敌之境也则人知
有所庇矣兵至於国邑之郊不践果稼不
穴丘墓不残积聚不焚室屋得人虏而厚
归之则人人悦之若孝子之见慈亲饿隶
之遇美食归降者若强弩之射深谷也如
是则何必陈兵於野战而後胜重门击柝
以爲守固哉天道福善祸淫善人则自天
佑之吉无不利经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所以天将救助之者以其主将能用慈仁
卫护於士卒人民也此皆道大似不肖者
也
颍滨苏辙曰以慈御物物之爱之如己父
母虽爲之效死而不辞故可以战可以守
天之将救是人也则开其心志使之无所
不慈无所不慈则物皆爲之卫矣
达眞子曰慈则衆无不归故以战则胜无
不共力故以守则固凡天将拯救其人者
必使有慈以卫之也
叶梦得曰虽然我自处己易物无所不济
难故即三者推慈以爲先而终复明之以
爲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是今之所急也天
若救斯民必使有爲慈者出而卫之此老
氏之所怛然有期於天下者欤
清源子刘骥曰三寳之中慈最爲贵所以
再言之慈以爱人爱人者人常爱之爲之
效死可以无敌於天下故慈以战则胜以
守则固天将救之则使之无所不慈无所
不慈则物皆爲之卫矣
黄茂材曰慈爱之人无害物之心物亦无
害之者岂特战则胜守则固哉物无害之
则可以长生故曰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程大昌曰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
乎尔者也我能慈人且爲我勇故遇战则
胜遇守则固设有不及天且以其慈而加
佑助焉去邠而岐周以兴是其救也
善爲士章第六十八
善爲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
善用人者爲之下
颖滨苏辙曰士当以武爲本行之以怯若
以武行武则死矣圣人不得已而後战若
出於怒是以我故杀人也天必殃之以吾
不争故能胜彼之争若皆出於争则未必
胜矣人皆有相上之心故莫能相爲用诚
能下之则天下皆吾用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勇而不武威而
不怒不争者胜贪先动者必败谦下则人
与爲用忽慢者人不爲力
程大昌曰老氏论兵常恶乎争胜於两阵
之交而贵夫图全於未战之前正其重用
人命焉耳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
之极
涑水司马光曰德与天合自生民以来无
以加也
黄茂材曰老子言兵皆有爲而发故曰是
谓配天古之极然非深知兵者安能言之
熟论此篇之义正使太公穰苴孙武之俦
亦不过此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进寸而
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御注曰感之者爲主应之者爲客迫而後
动不得已而後起谓之应兵不嗜杀人故
难进而易退
碧虚子陈景元曰老氏痛当世用兵以好
战爲本夫兵者必以先举爲主後应爲客
且圣人之兵常爲不得已而用之故应敌
而後起应敌而後起者所以常爲客也进
少而退多者是沈机密用重敌之意也夫
行师在乎止敌贵乎不争虽行止敌不行
杀心既无杀心即我之师徒抱义以守故
行无行也又将奋臂而先登则若无臂而
可奋以其恶杀而尚慈也夫有道之君纵
有凶暴之寇妄动而来则告之以文德示
之以义兵彼必闻义而退自然无敌虽有
仍引之威而无敌可引故曰仍无敌敌既
远退干戈戢藏虽有持执之仪而无兵可
执故曰执无兵
涑水司马光曰主谓以强兵爲己任客谓
人加於己己不得已而应之
颍滨苏辙曰主造事者也客应敌者也进
者有意於争者也退者无意於争者也无
意於争则虽用兵与不用均也苟无意於
争则虽在军旅如无臂可攘无敌可因无
兵可执而安有用兵之咎耶
达眞子曰不能不有其己不能不专其性
莫甚於用兵也故用兵有言可以托其至
道之心矣设若虽用兵之时犹不敢爲主
而爲客则是不自有其己不自专其性心
不事於杀伐者也不敢进寸而退尺心不
勇於胜敌者也
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寳故抗兵相加
哀者胜矣
御注曰轻敌则好战好战是乐杀人也乐
杀人者丧其慈而失仁民爱物之心不可
得志於天下矣圣人用兵救民於水火之
中取其残而已神武不杀而以慈爲寳故
仁眇天下而无不懐义眇天下而无不畏
是谓常胜
碧虚子陈景元曰书曰抚我则后虐我则
雠若然者则天下皆敌也一国亦吾敌也
一乡亦吾敌也一家亦吾敌也一身亦吾
敌也故王者不遗卑小之臣即得万国之
欢心公侯不侮於鳏寡即得百姓之欢心
志士不忘於修身即神悦而天乐然後可
以全吾寳几亡吾寳者何哉我本慈爱不
乐杀人不得已而至於无敌非吾志也抗
举也夫两国举兵相加也哀者慈爱发於
哀诚之谓也则由其君之有道也若夫上
存慈爱之心不失使臣之礼下输忠臣之
节尽得事君之义则何向而不胜哉
颖滨苏辙曰圣人以慈爲寳轻敌则轻战
轻战则轻杀人丧其所以爲慈矣两敌相
加而吾出於不得已则有哀心哀心见而
天人助之虽欲不胜不可得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轻敌必败之因
也失计则死得计则生其所系之大者莫
若於生与邦家之重非寳者何以兵相抗
爱士则哀其临敌以身视士卒不以鬬战
杀人贪功爲乐必胜也
黄茂村曰自周之衰大道不明人僞长而
天眞失天下之人溺於声色嗜慾以丧其
生者十常八九故曰轻敌者几丧吾寳老
子所以再三言之不已深哀其祸惨於兵
矣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御注曰道炳而易见也故载之言则甚易
知要而易守也故见之事则甚易行孟子
曰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故道无难而天
下无不能有难不能者不知反求诸己耳
碧虚子陈景元曰经曰常无欲以观其妙
又曰少则得又曰爲无爲事无事又曰不
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又曰行不言
之教并是无爲分内简易之道言则不烦
行则不劳是易知易行也莫能知行者下
士也
颍滨苏辙曰道之大复性而足而性之妙
见於起居饮食之间耳圣人指此以示人
岂不易知乎人能体此以应物岂不易行
乎然世常患日用而不知知且不能而况
行之乎
王雱曰凡天地之难事皆起於舍本逐末
与妄爲构故内外交乱奇物滋出而智者
不能胜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至简至易无出
於道平易逍遥何可难行以其至简非思
虑拟议之能喻故莫能知以其至近非步
骤迟速之能至故莫能行
清源子刘骥曰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者以
其见善不明用心不刚败道於有爲丧生
於多方
言有宗事有君
御注曰言不胜穷也而理爲之本事不胜
应也而道爲之主顺理而索循道而行天
下无难矣
碧虚子陈景元曰宗本也君主也百家之
言虽殊途而同归於理得理者忘言故言
以不言爲宗本万绪之事虽异趣而同会
于功成功而遣事故事以无事爲君主此
以不言无事爲教岂不易知易行耶
颍滨苏辙曰言者道之筌也事者道之迹
也使道可以言尽则听言而足矣可以事
见则考事而足矣唯言不能尽事不能见
非舍言而求其宗遗事而求其君不可得
也
刘概曰天下莫能知吾之易而知其难者
盖有宗莫之知也天下莫能行吾之易而
行其难者盖有君莫之知也
达眞子曰天下适於详而不能反约离其
本而不能归要故曰莫能知莫能行言有
宗爲言有宗主所谓约也事有君爲事有
君领所谓要也
陈象古曰宗君强名也在知其要而已
清源子刘骥曰百家之言不胜穷也当舍
其言以求其意得意则言可忘忘言者事
之宗也万绪之事不胜应也当弃其事以
求其理穷理则事无事无事者事之君也
言得其宗事得其君则知一气之动作爲
变化之枢机炼形中之神修神中之眞内
澄一景万气流行恍恍惚惚其中化物窈
窈冥冥其中育精
程大昌曰宗者族之总也君者臣之总也
道者事之总也
夫惟无知是以不吾知也
御注曰小夫之智不离简牍虽曰有知实
无知也夫岂足以知道
碧虚子陈景元曰不我知犹不知我也不
知我之道大而谓似不肖也
涑水司马光曰有知则知道矣
颍滨苏辙曰盖古之圣人无思无爲而有
漠然不自知者存焉此则思虑之所不及
是以终莫吾知也
黄茂材曰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墟
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笃於时也曲士
不可以语於道者束於教也岂非其无知
故不吾知耶
知我者稀则我贵矣
御注曰有高世之行者见非于衆有独智
之虑者见骜于民故有以少爲贵者
涑水司马光曰道大故知之者鲜
颍滨苏辙曰衆人之所能知亦不足贵矣
临川王安石曰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
闻道则大笑之惟其大笑故知我者稀惟
其若存故知我者贵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知我者稀则我
之道不与世相往来我乃贵矣若人皆知
我则我不足贵也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御注曰圣人藏于天而不自衒鬻
颍滨苏辙曰圣人外与人同而中独异耳
清源子刘骥曰被褐则和光同尘外与人
同怀玉则抱道藴奇中与人异
程大昌曰褐者日用之不可无举世所共
也玉者难得之货富者所独也知我者稀
固足以见吾道之上矣而圣人不以自异
也还以圣不可知之妙而藏诸日用共由
之间以期乎人之皆能也此孔子所谓二
三子以我爲隐乎吾无隐乎尔者也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圣人之禀气纯粹而
天性高明内懐眞知而万事自悟虽能通
知而不以知自矜是德之上也故曰知不
知上夫中下之士受气昏浊而属性刚强
内多机智而凡事夸大实不知道而强辩
饰说以爲知之是德之病也故曰不知知
病此亦所谓知者不言而言者不知也
涑水司马光曰知之如不知则远怨不知
而强知则招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虽知谦而曰不
知是实胜於名故爲上不知而曰知是名
过於实故爲病
清源子刘骥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
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所以至人无
爲大圣不作无知而无不知无爲而无不
爲通於一而万事毕其知出於不知故知
不知尚矣衆人务多知而乐通物於不知
而知之弊精神役思虑以文灭质以博溺
心故不知知病矣
黄茂材曰夫深知道者与道爲一尚何有
知哉此爲知之之至若夫世人未尝知道
乃自以爲知知之之病又甚於不知者焉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御注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
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
灵
涑水司马光曰病人能自知其病斯不甚
病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能知病爲病则
终不爲病圣人縁何不病圣人知病爲病
终日循省是以不病
清源子刘骥曰圣人所以不病以病其病
而去其病也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御注曰小人以小恶爲无伤而弗去也故
恶积而不可揜易曰荷校灭耳凶
碧虚子陈景元曰大威谓死兆也君子有
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夫人立
身以忧畏爲本若以小恶爲无伤而不忧
畏遂积之盈贯以致乎大威至而不可逃
也严君平曰大威已至乃始爲善当是之
时道德不能救天地不能解非天之罪也
颖滨苏辙曰夫性自有威高明光大赫然
物莫能加此所谓大威也人常患溺於衆
妄畏生死而惮得丧万物之威杂然乘之
终身惴栗之不暇虽有大威而无自知也
苟诚知之一生死齐得丧坦然无所怖畏
则大威熚然见於前矣
刘概曰诗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盖衆人
不知畏天之威故大威至矣
清源子刘骥曰世俗之人不知天命不畏
天威以小恶爲无伤而不知忧畏然积之
足以灭身以至大威至而无所逃於天地
之间大威谓死兆也
黄茂材曰夫民冒险而行死亡有所不顾
何威之畏不畏威则大威及之孰爲大威
不有人祸必有天殃是也
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以不
厌
御注曰居者性之宅人之性至大不可围
而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狭其所居故也
扩而充之则充满天地包裹六极无自而
不可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生者气之聚
人之生通乎物之所造而厌其所生者旦
昼之所爲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复则夜气
不足以存彼保合太和而无中道夭者无
厌其所生故也
碧虚子陈景元曰古本作狎狎习也所居
谓所居之处也厌恶也所生谓道也言畏
慎之人凡居处当择善邻无习恶友清静
自守使灾祸莫干形全神王斯所谓畏慎
之深也人不可厌恶其道当服勤尊仰则
可以永保元吉也若纵其欲恶厌道慢德
则祸不旋踵矣
颍滨苏辙曰性之大可以包络天地彼不
知者以四肢九窍爲己守也守之而不厌
是以见不出视闻不出听蕞然其甚陋也
故教之曰无狭其所居彼知之者知性之
大而吾生之狭也则愀然厌之欲脱而不
得不知有厌有慕之方囿於物也故教之
曰无厌其所生夫惟圣人不狭不厌与人
同生而与道同居无广狭净秽之辨既不
厌生而後知生之无可厌也
刘概曰无狭其所居德之地也无厌其所
生德之本也德之地尽性也德之本至命
也
清源子刘骥曰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所以畏威也居者性之宅也扩而充之无
狭其所居则居天下之广居与万物同其
情与虚无同其体生者气之聚也寳而持
之无厌其所生则含太虚之至精与天地
合其德与曰月合其明曲士不可语於道
或狭其所居或厌其所生也小智自私惑
於存想狭其所居者也弃有着空蔽於断
灭厌其所生者也夫道不弃人人自弃道
人若不厌道道亦不厌人故夫惟不厌是
以不厌
黄茂材曰无厌其所生欲其好生也夫能
好生则能长保其生何厌之有
程大昌曰不厌之一语方且重复言之者
其一在上其一在下也夫惟不厌者君上
不厌也是以不厌者民多頼也故曰夫惟
不厌是以不厌也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
取此
御注曰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见以矜
其能有自爱之仁而不自贵以临物若是
者处物不伤物物莫之能伤也方且乐天
而无忧何威怒之足畏乎圣人之所去取
抑可见矣
碧虚子陈景元曰若夫去彼自见自贵之
憍纵而取此自知自爱之畏威得其尊道
奉天之理而天道亦不厌恶於人是故威
罚外消而生道内足也
颖滨苏辙曰圣人虽自知之而不自见以
示人虽自爱之而不自贵以眩人恐人之
有厌有慕也厌慕之心未忘则犹有畏也
畏去而後大威至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自知消息损益
惟道是从不自见功能求显於世保身自
爱内自修链不自贵其身而耀俗彼谓外
物此谓自眞
达眞子曰所居不能无狭所生不能无厌
者盖由乎自见其自知之性自贵其自爱
之心也唯虽自知也不自见虽自爱也不
自贵则所居不狭而广所生不厌而善故
圣人去彼自知自爱之情取此不自见不
自贵之心也
黄茂村曰知者在心见者在目故知可自
而见不可自爱者在我贵者在人故爱可
自而贵不可自去彼去其自见自贵者也
取此取其自知自爱者也
道徳眞经集注卷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