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质检室的窗边,手里拿着一支红色记号笔,在玻璃上画了个圈。阳光正好打在他刚写下的“Gd09复检完成”几个字上,照得那圈红光像颗跳动的心。
小林抱着笔记本从门外探头:“刘哥,数据出来了。”
“快放上来。”刘好仃转身时带起一阵风,吹得桌上的纸张哗啦作响。
屏幕上是连续三周的质量波动图,Gd09的表现比预期还要稳定。边缘毛糙率下降了1.2%,划痕问题几乎绝迹,透光率也回到了正常范围。
“看来这台老将还没到退役的时候。”小林笑着拍了拍屏幕。
“不是它不行,是我们以前没给它机会。”刘好仃翻着报告,“把这份数据发给各组负责人,下午两点开会。”
阿芳推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沓打印好的报表:“客户那边也反馈了,最近几批货他们验收得很顺利,说我们交货时间还提前了。”
“哦?”刘好仃挑眉,“物流那边动作变快了?”
“不光是物流。”阿芳翻开一页,“你看,包装车间的人说新流程上线后,出库效率提升了将近两成。”
“这是个意外收获。”刘好仃笑了笑,“不过咱们也不能只看好的一面。你刚才说的数据,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阿芳顿了一下:“我查了系统里的历史记录,发现有几单去年的老订单,数据好像没录入进去……”
“嗯。”刘好仃点点头,“这事回头再查,先准备会议内容。”
会议室里,空气里飘着咖啡和油墨的味道。墙上投影着最新的质量分析图表,颜色分明,像一幅幅抽象画。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过去一个月,我们做了三件事:加强原材料抽检、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升检测频率。”
他转身写下三个关键词:“原料控制、工艺规范、人员培训。”
“现在来看,这三块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他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图,“合格率从87%提升到了93.5%,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王姐举手:“刘哥,这些数据我们都认可,但你觉得这个水平能维持多久?”
“问得好。”刘好仃笑了笑,“我让小林整理了一份连续三个月的波动图,大家看——”
画面切换,一条蓝线稳稳地在绿色达标区域上下浮动,几乎没有突破警戒线。
“这不是靠运气。”刘好仃继续道,“而是因为我们在流程中加入了动态监控机制。每一步都有责任人,每个环节都有预警点。”
“比如冷却塔温度,我们从每小时一次调整为智能感应联动;切割刀更换周期也从经验判断改为了磨损度检测。”
“还有最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了‘问题闭环’机制。”阿芳补充道,“一旦发现问题,必须有追踪、有反馈、有改进。”
“没错。”刘好仃点头,“就像上次那个砂料结块的问题,虽然只是个小细节,但我们追到了源头,换了供应商,才换来今天的稳定。”
王姐若有所思:“所以,你说的‘动态监控’,其实就是在不断校准我们的标准?”
“对。”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圆,“质量管理不是一次性达标的终点,而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温和:“就像我们做人一样,不可能永远不出错,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改。”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随后响起掌声。
会后,刘好仃回到质检室,打开电脑,开始撰写最终的评估报告。
小林端着两杯热茶进来:“刘哥,你说下一步该往哪儿走?”
“先把眼前这些成果巩固住。”刘好仃一边敲键盘一边回答,“然后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怎么让这套机制更聪明。”
“更聪明?”
“对。”刘好仃抬头看了他一眼,“比如用AI辅助检测,或者建立一个实时数据平台,让大家都能看到生产线上每一刻的变化。”
“听起来有点高科技啊。”小林挠头。
“时代变了,咱也得跟上。”刘好仃笑了,“不过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次的数据整理成模板,以后每次评估都按这个来。”
小林点头离开后,刘好仃继续写着报告。窗外的阳光已经移到了另一侧,玻璃上的红圈被拉长,变成了一个椭圆。
他忽然想起什么,起身走到柜子前,拿出一个贴着标签的样本盒。
盒子上写着“Gd09-复检批次”,里面是一片边缘整齐、透光均匀的玻璃。
他打开盒子,轻轻摸了摸那片玻璃,冰凉光滑,像是抚摸一块沉睡的石头。
“你还行。”他低声说。
第二天上午,刘好仃带着报告走进厂长办公室。
“这是我们这段时间的总结。”他把文件放在桌上,“质量合格率稳步上升,客户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
厂长翻了几页,点头:“不错,你们确实下了功夫。”
“接下来,我想申请一笔预算,用于建立动态质量监控系统。”刘好仃顺势提出建议,“可以先从几个关键节点做起,比如冷却塔、切割机、质检台。”
厂长沉吟片刻:“这个想法我支持,但你要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已经在写了。”刘好仃微笑,“下周就能提交。”
走出办公室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阿芳发来的消息:“刘哥,刚收到一封邮件,有个客户想让我们做一批定制玻璃,要求精度特别高。”
刘好仃停下脚步,看着消息,嘴角微微上扬。
他回复了一个字:“接。”
车间里,机器依旧轰鸣,工人们穿梭其中,动作熟练。阳光透过顶棚洒下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刘好仃站在生产线旁,看着一台台设备运转如常,心里踏实了不少。
“喂,刘哥!”远处传来小林的声音,“要不要来杯咖啡?”
“来一杯吧。”他笑着说。
小林跑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腾腾的美式。
两人并肩站着,望着忙碌的车间。
“你说,咱们是不是真的变强了?”小林问。
“不是变强。”刘好仃喝了一口咖啡,“是变得更清醒了。”
小林眨眨眼:“怎么说?”
“以前我们以为只要把流程跑完就行,现在我们知道,流程只是工具,真正重要的是人。”
他说着,目光落在不远处一台正在运行的切割机上。
那是Gd09。
它的刀刃闪着冷光,正精准地切开一片又一片玻璃,像在雕刻时光。
“只要人在进步,流程就不会僵化。”刘好仃轻声说。
小林听着,忽然觉得胸口有些发热。
就在这时,手机又震动了一下。
刘好仃低头一看,是阿芳的新消息:
“刘哥,系统显示有一份新的异常数据,来自昨天入库的一批原料……”
他抬起头,看向远方。
那扇通往未来的门,正在一点点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