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拎着新打印的《应急预案试运行手册》,阳光从玻璃门缝里斜照进来,在他脚边拉出一道金色的细线。他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会议室比昨天亮堂了许多,窗帘拉开了一半,空气里还残留着早上刚煮好的咖啡香。李姐已经坐在老位置上翻本子,小林抱着电脑在调试投影仪,王师傅正跟一个新来的实习生讲解什么,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像个热情的表演艺术家。
“各位,”刘好仃轻咳一声,“今天咱们正式开始试运行了。”
大家纷纷抬头,脸上带着些许紧张,但更多的是期待。
“这次是实战模拟,不是演练。”他翻开手册第一页,“设备故障、环保检查、供应链中断、网络舆情四个场景,全部按预案执行,看看我们到底能不能扛住压力。”
“我负责设备故障。”小林举起手,“我已经调低了3号生产线冷却系统的参数,等会儿就会触发预警。”
“那我就来个突击环保检查。”李姐笑着晃了晃手机,“临时通知都不发,直接杀到现场。”
“我继续搞断供。”王师傅喝了口茶,“这次我连备用联系方式都准备好了。”
刘好仃点点头:“那就开始吧。”
随着第一个模拟信号发出,整个车间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报警声响起,操作台前的员工立刻启动预案流程,有人打电话,有人记录数据,有人跑向仓库确认物资情况。
起初一切顺利,可到了应急通讯环节,问题就来了。
“喂?采购部张经理呢?”一名现场负责人拿着对讲机喊,“他说他在开会!换谁接?”
“Ab角名单在哪儿?”另一人急得直拍脑袋。
“墙上贴着呢!”旁边有人提醒。
“哪个墙?哪面墙?”
刘好仃皱眉,赶紧走过去:“先联系b角,记住顺序,别慌。”
几分钟后,问题解决,但整个响应时间比预期慢了将近五分钟。
另一边,环保检查模拟也出了岔子。李姐突然出现在车间门口,手里举着一份“检查通知书”,要求查看最近三个月的排放记录。
“报告呢?谁负责的?”她一问,几个部门的人面面相觑。
“我以为行政部做了……”
“不,明明是生产部那边整理的。”
“哎呀你们快点找啊!”李姐装模作样地瞪眼,“我可是带了罚单来的!”
最后还是技术员小赵找到了备份文件,才勉强过关。
等到所有模拟结束,大家又聚回会议室。
“怎么样?”刘好仃看着墙上的计时表。
“比上次强一点。”王师傅擦汗,“但还是有点乱。”
“关键是实操经验不够。”小林点头,“光看流程图和手册,真遇到事还是会懵。”
“还有就是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节奏没练熟。”李姐补充,“就像打篮球,传球路线没练明白。”
“那我们就加练。”刘好仃语气坚定,“从明天开始,每天午休前安排二十分钟的‘危机应对小课堂’,由各组负责人轮流授课,重点讲自己负责的那一块内容。”
“还要加上实操训练。”小林建议,“比如让员工闭着眼睛背一遍操作步骤,或者蒙着眼睛摸设备。”
“这主意不错。”王师傅笑,“我当年学修车的时候,师傅就让我靠手感拧螺丝。”
“另外,”刘好仃顿了顿,“我们要建立一个‘危机应对经验库’,把每次演练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都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
“听起来像武林秘籍。”李姐调侃。
“那就叫它《玻璃厂危机宝典》。”小林打趣。
众人哄笑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
第二天中午,培训正式开始。
第一节课由小林主讲,主题是“设备故障应急处理”。他搬了个工具箱上来,里面全是车间常见的零件,每个上面贴了标签。
“现在假设你们看到这个温度传感器数值异常,第一步该做什么?”他拿起一个零件,“别急着拆,先确认是不是误报。”
“然后呢?”有员工问。
“然后上报,同时启动备用系统。”小林回答,“如果备用系统也没反应——”
“那说明你得去买彩票了。”王师傅插话。
全场大笑。
接下来几日,类似的培训陆续展开。环保部分由李姐亲自讲解,她还带来了之前收集的环保标准资料;供应链部分王师傅用“缺料就像炒菜没盐”的比喻让大家记得特别牢;网络舆情部分则由刘好仃亲自上阵,他强调沟通的重要性,甚至当场模拟了一场“负面评论爆发”的场景。
几次联合演练下来,团队的整体反应速度明显提升。
有一次模拟设备故障,现场负责人不仅迅速启动了预案,还在三分钟内完成了备用泵切换,效率比上次快了一倍多。
“厉害啊!”刘好仃在复盘会上夸道,“看来大家是真的把东西学到手了。”
“还不是因为培训太实用了。”李姐笑着说,“我现在做梦都能说出环保指标数值。”
“我也能闭着眼写完应急流程。”小林举手。
“那下次模拟我换个花样。”王师傅坏笑,“比如让你们同时应对两个危机。”
“你这是想当反派导师啊?”李姐笑骂。
“我这不是为了让大家更强大嘛。”王师傅耸肩。
刘好仃看着这群逐渐成长起来的同事,心里踏实了许多。
他知道,危机应对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但至少现在,每个人都开始有了自己的“肌肉记忆”。
某天晚上,刘好仃独自留在办公室整理经验库文档。窗外夜色渐浓,远处的城市灯火星星点点,像无数个小小的希望。
他打开文档,输入标题:
《玻璃厂危机应对经验库 第一版》
接着,他写下第一段话:
“每一次危机,都是成长的机会。我们不怕问题出现,只怕没有准备。”
文档保存完毕,他关掉电脑,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是值夜班的小林路过。
“刘哥,这么晚还不走?”
“嗯,刚整理完今天的记录。”
“辛苦啦。”小林笑着挥手,“明天见。”
刘好仃点点头,转身锁门离开。
电梯缓缓下降,楼层数字跳动着,映在他眼里,像是一场无声的倒计时。
他不知道下一次真正的危机什么时候会来,但他知道,他们已经不再是那个面对突发状况就手忙脚乱的团队了。
玻璃厂的灯还亮着,像一座永远不眠的堡垒。
而在某个角落,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