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虽满心忧虑,然自身如今遭冷落,诸多谋划皆施展不开,只得强打起精神宽慰朱允炆。
她轻抚朱允炆后背,语调柔和却透着无奈:“允炆,世间事多有变数,一时得失不足为惧。你才华出众,品行端正,皇祖父终有一日会看到你的好。当下你只需潜心向学,莫要被这一时之事扰乱心境。只要你坚持不懈,未来之路必定宽广。”
吕氏眼中满是对儿子的期许,可心中的无奈却如影随形。
吕氏眸光一闪,似又寻得一丝希望,忙道:“允炆,你且细想。如今儒家士林遭你皇祖父打压,看似危机,实则是你的一个契机。
你一向尊崇儒家,若能在此时,以恰当之举,为儒家正名,向皇祖父展示儒家于治国理政的真正效用,既能彰显你的才德,又能得儒家士林之心。
如此一来,皇祖父定会对你刮目相看,你也可借此树立威望,往后之路便好走许多。”
朱允炆面露犹豫之色,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母亲,话虽如此,可皇祖父已然对孔家动手,与儒林之间的嫌隙怕是难以弥合。
儿子若此时贸然结交儒林,那岂不是公然打皇祖父的脸?
万一皇祖父怪罪下来,孙儿非但讨不到好,反而可能惹上大祸,这可如何是好?”
他来回踱步,神色焦急,不知如何抉择。
吕氏握住朱允炆的手,目光笃定道:“儿啊,儒家传承千载,底蕴深厚,哪能如此轻易倒下。
你皇祖父虽一时打压,却也难改其根基。
你只需耐心等待,时局总会有变。
待儒家复起之时,你作为一直支持他们之人,定能收获拥戴,到时皇祖父也会对你另眼相看。
切不可因一时之惧,错失这大好机缘。”
朱允炆听吕氏这般言说,心中一动,仔细思忖后,缓缓点头道:“母亲所言,似有几分道理。你瞧那翰林学士们,如今不也安然无事?
如此看来,皇祖父或许只是一时动怒,未必真要将儒林彻底打压到底。
待风头稍缓,儿臣寻个恰当的时机,再与儒林有所往来,想来也不迟。”
说罢,神色间多了几分豁然,先前的愁绪也稍减几分。
自那之后一段时日,朱雄英并未现身大本堂。
与之相反,朱允炆对翰林学士们礼敬有加,常虚心求教,礼遇备至。
他这般举动,引得翰林学士们纷纷称赞,皆道朱允炆谦逊好学、礼贤下士,日后必成大器。
一时间,朱允炆在儒林之中的名声愈发响亮。
然而,朱元璋对朱雄英未去大本堂一事并未置喙。
依旧时常差人传朱雄英至坤宁宫一同用膳,祖孙二人席间谈笑风生,朱元璋还不时向朱雄英传授治国理政之见解,朱雄英应答如流,其聪慧务实深得朱元璋欢心,这般情形,丝毫不因朱允炆在大本堂的举动而改变。
朱允炆满心欢喜从大本堂回至东宫,恰遇朱标,忙不迭躬身行礼,姿态恭谨,礼数周全,口中说道:“儿见过父亲,父亲万安。”
朱标微微点头示意,目光在朱允炆身上一扫而过。看着朱允炆那过分恭谨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厌烦。
他觉得朱允炆此举略显刻意,堂堂皇家子孙,行事该磊落大气,而非这般处处透着讨好与逢迎,不由得暗自皱眉。
昔日,朱标亦受儒家思想浸染,好在身旁有常孤雏相伴。
常孤雏见识不凡,总能以务实之见,为朱标拨云见日,故而朱标虽习儒,却未被腐儒之见深深荼毒,尚能保持清醒,于治国理政之道,有自己的权衡与考量。
尤其是常孤雏于辽东建功立业,做出一番斐然成绩后,朱标对儒家的不满愈发明显。
在他看来,儒家众人多喜高谈阔论,满口仁义道德,却鲜少有人能如常孤雏这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将心思切实放在民生事务与国家发展之上,如此空谈而不务实,实在难以为国家带来实质裨益。
正因如此,这便成了朱标于东宫延请辽东先生,为朱雄英授课讲学的缘由之一。
朱标期望朱雄英能从辽东先生处学得务实之学,不似那些腐儒般只知空谈,而是能为国家兴利除弊,将来于治国理政一途,有所建树。
朱允炆见朱标只是淡淡点头,并无多余回应,原本满心打算向朱标卖弄一番自己精心制定学习计划的念头,瞬间如泡影般破灭。
他心中一阵失落,脸上却仍强撑着恭敬之色,只是那微微攥紧的衣角,泄露了他内心的些许不甘。
忽的,朱标开口道:“嗯,刚从大本堂回来吧?回去好生歇息,莫要过于劳累。”
言罢,便抬步欲走,神色平淡,未再多看朱允炆一眼。
朱允炆赶忙扬声喊道:“父亲,儿臣斗胆,不知父亲可否考教一下儿臣的课业?”
眼中满是期待,似盼着能借此机会,在朱标面前一展所学。
朱标摆了摆手,神色匆匆道:“今日事务繁忙,改天再说。”
语毕,转身便离去,脚步匆匆,转瞬身影便消失在朱允炆眼前。
朱允炆望着朱标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泛起埋怨。
暗自思忖,父亲总是这般,对自己的热忱不理不睬,满心期望考教课业以获赞赏,却遭如此推脱,实在让人委屈。
怨愤之情在心底蔓延,却又只能无奈地攥紧拳头。
朱允炆心中暗自思忖,若总是如此,事事皆不顺意,他又哪有出头之日?
这般境遇,前路迷雾重重,寻不见一丝光亮,直叫人满心忧愤,却又苦无对策。
朱元璋与朱标皆对朱允炆不甚看重,如此情形下,他满心郁懑。
所幸,尚有儒生们对其礼贤下士之举赞誉有加,这些夸赞之语,于朱允炆而言,仿若暗室微光,能稍解他心中烦闷,令其生出些许欢喜。
自设立内阁之后,朱元璋与朱标理政负担大减,不似往昔那般劳累。
如此一来,二人皆有了不少闲暇时光用以休憩调养。
且说那杨宪,此番首度踏上辽东之地,触目所及,心中顿生诸多感慨。
这片土地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皆令他心潮起伏,往昔所闻与今日亲见,交织心间,万千思绪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