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凝视着烛光下秦桧那张刚正的面容,突然间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眼前的这个热血士大夫,与史书中记载的奸相判若两人。
或许在这个被改变的时空里,秦桧真的会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想到这里,晁盖也从腰间解下一件小巧的佩剑,递给秦桧:
“兄长既然心意已决...小弟也就不再相劝。这柄剑乃是攻打朱家庄时,宋江贤弟所得,然后给了小弟。今天,我就借花献佛,赠与哥哥!”
“宋江?”
谁知道,一提宋江,秦桧脸上突然露出了非常古怪的神情,也不知是期盼,还是憎恶。
“哥哥...你怎么了?”
晁盖心中有点疑惑的问道。
“哦!”
秦桧赶忙掩饰自己的失态,“没什么,在路上也曾听到宋江的名字。”
秦桧接着又说:“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这把剑愚兄也就收下了。”
秦桧左手握住剑鞘,右手猛地从剑鞘中拔出那柄宝剑,只听见“噌”的一声清越龙吟。
他手腕又轻轻一抖,剑身便发出低沉的嗡鸣。
“好剑!”
他忍不住低声赞了一句。
秦桧把剑又回到鞘内,递还给了晁盖。
晁盖一皱眉:“大哥...何意?”
“此剑乃是宝物,给了我便浪费了呀!留在贤弟身边,才能杀敌立功。”
晁盖一笑:“哥哥不必客气,小弟还有一把宝刀在身边,此剑几乎不用。”
秦桧犹豫了再三:“那好吧!愚兄就收下了。”
“哥哥尽管收下,可以作为防身之物。”
秦桧忽然又压低声音:“贤弟可曾想过,梁山好汉空有鸿鹄之志,却困守水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原着中宋江坚持招安,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兄长意思是...”
“金人迟早南下,水泊梁山却是弹丸之地。资源有限,人脉资源也有限,想要在今后几年的乱世之中谋得生存...请恕为兄直言...”
“哥哥尽管直说!”
秦桧看了看晁盖,慎重地说道:“恐怕...难以安身立命呀!”
晁盖紧盯着秦桧,一字一句的问道:“哥哥...莫非是说招安...才是唯一出路?”
秦桧一摆手:“非也!招安自然是一条出路,但却并非是最佳出路。”
晁盖微微一笑:“哥哥...还请详细说来!”
秦桧看了看门外,压低声音道:“贤弟请想,现在的朝廷由蔡京和高俅之流把持,假若梁山众兄弟接受招安,必定会在这两大权臣之下任职。梁山的众位兄弟,很多都曾经与这二贼有仇。”
晁盖点了点头:“哥哥...所言极是!”
秦桧接着又说:“招安后,朝廷必定会把梁山的兄弟当做枪来使。”
晁盖故作不明所以:“如何当做枪来使?”
“会让梁山众兄弟,东征西讨,北征大辽和田虎,南灭方腊和王庆,贤弟请想,梁山众位兄弟还可能没有伤亡吗?”
秦桧的这句话一出口,晁盖顿时被惊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如果是一个现代人,哪怕只是一个初中生,说出刚才的那一番话,晁盖也不会有丝毫的惊讶。
因为,我们现代人是知道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招安后的结局。
可是,秦桧却把水泊梁山众好汉的结局,正确的说应该是招安后的结局,判断的如此准确。
他又不是神仙,除非能够未卜先知。
晁盖一拱手:“哥哥高瞻远瞩,句句皆是至理名言啊!”
秦桧不知道为何,脸色微微一变:“贤弟过奖了,这都是愚兄的一家之言,做不得数,做不得数呀!”
这时候,外边敲起了更鼓之声,连续敲了五下。
两个人彻夜长谈,竟然是一夜未眠。
已经是五更天了,秦桧抱拳道:“贤弟,我们还是后会有期吧!愚兄准备趁着黎明赶路。”
“哥哥...你就再多逗留几日吧!小弟还想再听听您对天下形势的分析。”
“哎,愚兄只是有感而发,哪里懂什么天下形势呀!再说,朝廷催的急,我是要尽快赶回去的。”
晁盖看到秦桧执意要走,也就不再挽留:“那好,我送哥哥!”
阮小二准备好了船只,又叫齐了秦桧的管家秦福,还有其余的六名仆人。
然后,晁盖作陪,把秦桧等人送出了金沙滩。
晁盖又一路护送了二十里地,再往前走,便是官道了。
“贤弟,”
秦桧勒住了马的缰绳,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前面便是官道了,贤弟还是请回吧!”
“好吧!哥哥,您一路保重。”
说完话,晁盖从马的兜囊里取出了纹银二百两,塞进秦桧行囊。
秦桧倒也没有客气,收起了银两。
“贤弟保重!”
“哥哥保重!”
晁盖目送秦桧一行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晨雾之中,心中却翻涌起万千思绪。
他总觉得秦桧今日所言,处处透着蹊跷,尤其是对梁山招安结局的预判,竟与自己所知的历史分毫不差。
就在晁盖胡思乱想的时候,一阵高亢的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唱歌之人正是秦桧。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首歌词,如果让北宋的所有人听到,都不会有丝毫的吃惊,而且,还会称赞这是一首好词。
不过,晁盖的思想是高启强的,他听到这首词后,被吓得差点从马背上掉下来。
旁边的阮小二赶忙催马上前,一把扶住了晁盖,紧张地问道:
“哥哥...您怎么了?”
只见晁盖脸色发白,额头上也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嘴唇也在不停地颤抖。
“没...我没事...”
晁盖勉强稳住身形,眼睛却死死盯着秦桧远去的方向。
歌声的余音仿佛还在晨雾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像锣鼓一般敲在他的心上。
这首《满江红》是岳飞的名作,也是传了千年的爱国诗篇,不过,这首词出自南宋。
可现在,又怎么会从秦桧的口中唱出?
现在是北宋末年,南宋尚未建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