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的阳光穿过教务处的百叶窗,在会议桌投下金红相间的网格。
林砚推门进去时,王德昌正用钢笔敲着桌面,藏青西装袖口沾着粉笔灰——显然刚从教室过来。
\"林同学坐。\"方晴指了指唐启山旁边的木椅。
女教师的白大褂口袋里插着三支不同颜色的记号笔,笔帽上还沾着昨晚实验留下的硫酸铜结晶。
唐启山把保温杯往林砚方向推了推,杯壁上凝结的水珠在桌布洇出个浅圆:\"学校要对你最近的学术表现做个评估,三天时间,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场测试。\"他推了推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像在审视实验数据,\"无他,只是...总得给其他学生个交代。\"
\"交代?\"王德昌的钢笔尖重重戳在会议记录上,蓝墨水晕开个小蘑菇,\"上周五周考数学满分,前天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卷提前半小时交卷还拿了147分——正常学生能做到?\"他突然倾身凑近林砚,啤酒肚压得椅垫吱呀响,\"你当教务处是摆设?\"
林砚垂眼盯着自己交叠的手指。
他想起顾昭上午塞的纸条,想起系统空间里整整齐齐码着的七百多张草稿纸——从高一月考数学17分的涂鸦,到上周物理卷最后一题的三种解法,连铅笔断痕都清晰可辨。
\"王主任。\"方晴突然开口,声音像实验室的恒温箱般平稳,\"我带竞赛班五年,见过的天才不少。但能把拓扑学里的莫比乌斯环和群论的置换对称性结合起来解数列题的...林砚是第一个。\"
她翻开随身带的活页夹,里面夹着林砚上周的周考试卷,红笔圈出的解题步骤旁写满批注,\"您看这一步——\"
\"够了。\"王德昌\"啪\"地合上笔记本,封皮上\"教务监督\"四个烫金字硌得桌面发响,\"评估从明天开始。\"他起身时椅子刮擦地面,在瓷砖上留下道白痕,\"我倒要看看,三天高强度测试,你能撑多久。\"
门\"砰\"地撞上时,唐启山的保温杯盖\"咔嗒\"掉在地上。
林砚弯腰去捡,瞥见老教师手背凸起的血管,有点心疼。
\"别往心里去。\"唐启山接过杯子,指腹蹭掉杯盖上的灰尘,\"我带过三届省状元,你这脑子...该去更高的地方。\"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实验室的滤纸片,\"但评估是必要程序,你...准备充分?\"
林砚直起腰,碎玻璃项链在锁骨处晃了晃:\"唐老师,我连高二那次化学考32分的草稿都留着。\"
老教师的眉峰动了动,忽然笑出声:\"好,好。\"他拍了拍林砚肩膀,掌心带着常年握粉笔的粗糙,\"明天上午八点,实验室见。\"
第一天上午的数学测试设在实验楼三层。
林砚推开门时,方晴正踮脚调整投影仪,白大褂下摆沾着昨晚做焰色反应留下的淡紫色痕迹。
黑板上用红粉笔写着\"拓扑学与群论综合题\",字迹力透纸背——显然是唐启山的手笔。
\"坐。\"方晴递来草稿纸,指尖还残留着实验室酒精棉的气味,\"题目在U盘里,我数到三你再打开。\"
林砚盯着电脑屏幕。
当方晴说出\"三\"的瞬间,他点击鼠标,迅速活络起来的思维自动拆解题干,将\"三维流形分类\"的复杂条件转化为可计算的群论模型。
笔尖触到草稿纸的瞬间,要写入的步骤在脑海展开。
他看见拓扑空间里的曲面像活物般扭曲,群论的置换操作化作光带缠绕其上。
十分钟后,最后一个分号落下时,方晴的钢笔尖\"啪\"地折断在记录本上。
\"这...这是把三维流形的分类问题转化成了有限群的表示论?\"她凑近草稿纸,发梢扫过林砚手背,\"还自创了一种基于同调群的分类方法?\"
\"方老师。\"林砚推了推草稿纸,\"其实可以更简单。\"他拿起红笔,在\"同调群\"旁画了个箭头,\"如果引入辫群的概念——\"
\"叮铃铃——\"
实验室的挂钟突然响起。
唐启山抱着一摞《数学年刊》推门进来,老花镜滑到鼻尖:\"时间到了?\"他接过方晴递来的草稿纸,指尖在\"辫群辅助分类法\"几个字上停顿三秒,突然抬头看向林砚,\"这方法...我在普林斯顿去年的论文集里没见过。\"
\"可能因为我昨天晚上刚想出来的。\"林砚歪头笑,碎玻璃项链在晨光里闪了闪。
唐启山的喉结动了动,把草稿纸小心夹进《数学年刊》:\"中午十二点,物理测试。\"他转身时,白衬衫后领露出道淡粉色疤痕——像极了林砚在系统空间里见过的,母亲实验日志里记录的\"高温灼伤\"。
中午的物理测试在唐启山的私人实验室。
林砚推开门,看见黑板上写着\"用高中知识推导量子力学含时微扰论\",粉笔灰簌簌落在他肩头,和前一章结尾那个场景重叠。
\"坐。\"唐启山递来一杯凉白开,杯底沉着片没泡开的茶叶,\"题目是我自己出的。\"他指了指黑板,\"要求:只用牛顿力学和电磁学基础。\"
林砚放下杯子。
系统星图在识海亮起黄金阶的光纹,跨科融合能力自动启动。
他盯着\"含时微扰论\"几个字,思维沙盘里突然展开化学课学过的\"分子轨道能级跃迁\"——那是方晴上周刚讲过的内容。
笔尖落下的瞬间,时间仿佛变慢了。
他把微扰论的\"时间演化算符\"拆解成电磁学里的\"交变电场叠加\",用牛顿力学的\"微元法\"模拟量子态的跃迁过程。
当写到\"辅助公式:基于能级差的微扰修正项\"时,唐启山突然倒抽一口凉气。
\"这公式...能和狄拉克的跃迁概率公式对应?\"老教师凑过来,眼镜几乎贴到草稿纸,\"用高中的微元法推导出量子力学的核心公式?\"他抓起桌上的计算器,按了串数字,抬头时眼眶泛红,\"误差...不到0.3%。\"
实验室陷入沉默。
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很响,透过纱窗撞在玻璃上。
林砚望着唐启山颤抖的手指——那双手曾在他高二物理考17分时,把他叫到办公室,用红笔在试卷上画了二十七个问号。
\"我信了。\"唐启山突然说,声音哑得像生锈的门轴,\"你是真的...有这本事。\"
傍晚的教室飘着消毒水味——值日生刚擦过地板。
林砚收拾书包时,顾昭的藏青格裙出现在课桌旁,橙花护手霜的淡香裹着张牛皮纸信封。
\"匿名寄到教务处的。\"她的声音像实验室的蒸馏水般清冽,\"扫描件,标记了所有异常。\"
林砚拆开信封。
三十张A4纸滑出来,每张都是他过去三年的月考卷,红笔圈着\"高二下数学17分高一上物理29分\",还有张便签纸压在最底下:\"突飞猛进必有蹊跷\",字迹是王德昌特有的方块字。
他笑出了声。
系统空间里,七百多张草稿纸突然在识海翻涌——从歪歪扭扭的\"F=ma\"到工整的\"薛定谔方程\",连高二那次数学卷上画的篮球小人都清晰可见。
\"他们以为我作弊。\"林砚把信封折成纸飞机,轻轻放在顾昭掌心,\"但系统连我第一次考倒数时的草稿都存着。\"
顾昭的指尖在他课桌沿轻叩两下——\"计划确认\"的暗号。
她转身时,藏青格裙的褶皱依然整整齐齐,像从没被风拂过。
夜自习结束时,走廊的声控灯随着脚步声次第亮起。
林砚抱着《有机化学基础》往教室走,方晴的白大褂突然从转角闪出来,发梢还沾着实验室的水蒸气。
\"林砚。\"她的声音压得很低,像怕被风刮走,\"我能为你争取提前保送资格。很多好的学校可以任你选。\"
林砚停下脚步。
他望着方晴眼里的期待——和母亲车祸前最后一次实验时,看实验数据的眼神一模一样。
\"谢谢方老师。\"他弯腰捡起脚边的碎粉笔头,在墙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五角星,\"但我现在...只想高考。\"
方晴的睫毛颤了颤,突然笑了:\"我就知道。\"她指了指他口袋里的《有机化学基础》,\"明天化学测试,我出了道关于手性分子的题。\"转身时,白大褂下摆扫过墙上的五角星,\"记得用你的'知识星图'。\"
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在校园回荡。
林砚抱着书包往宿舍走,路过图书馆时,系统星图突然剧烈震颤。
他抬头望向顶层的旧书库——窗户黑洞洞的,像只闭合的眼睛。
记忆碎片突然涌上来:幼年时,母亲牵着他的手,推开那扇木门;泛黄的书页间,夹着张照片,上面是个穿藏青格裙的小女孩,和顾昭有七分相似;还有张纸条,字迹和顾昭的小楷如出一辙:\"林夫人,当年的实验记录,我藏在旧书库第三排...\"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有机化学基础》,书脊上还留着白天摩挲的温度。
夜风掀起衣角,碎玻璃项链在锁骨处晃出冷光。
\"该去看看了。\"他轻声说,转身走向图书馆侧门。
顶层旧书库的门锁\"咔嗒\"一声打开时,月光刚好漫过窗棂。
林砚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投在积灰的书架上,像一道等待展开的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