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栖凤谷灵科院,院长办公室(临时)。
陈振华坐在林墨对面,红光满面,但眉宇间也带着一丝焦灼。他面前的平板电脑上,显示着令人瞠目的数据图表:
“清源安神喷雾”全渠道待发货订单:378万瓶。
“清源驱蚊贴”全渠道待发货订单:521万盒。
预计产能缺口(以当前代工厂联盟最大负荷计算):65%。
主要原材料(特制薄荷提取物、特殊矿物稳定剂)供应紧张警报。
“林先生,这泼天的富贵,现在快成烫手的山芋了!”陈振华苦笑着点了点屏幕,“订单像雪片一样砸过来,工厂那边三班倒机器都快冒烟了,还是填不上窟窿!
原材料供应也卡脖子,尤其是您提供的那个‘特殊矿物稳定剂’(庚金精粉的微量稀释物),只有您这边有稳定渠道,量跟不上啊!”
他身体前倾,压低声音:“更麻烦的是,盯上这块肥肉的人太多了!几家国际日化巨头托关系递话,想谈收购或者技术授权,开价高得吓人!
还有些背景…嗯…比较复杂的,也想插一脚。另外,药监那边虽然报告正面,但也在暗示我们要尽快建立自有核心产能,不能总依赖代工,尤其是核心原料的供应链安全。”
林墨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神色平静。灵科院和“清源”的爆火在他意料之中,但汹涌而来的订单和随之而来的觊觎,确实比预想的更猛烈。
“陈总,富贵险中求,麻烦也是机遇。”林墨开口,声音沉稳,“产能问题,分两步走:
短期应急: 现有代工厂联盟,优先保证线上旗舰店和核心线下渠道(如连锁药房)的供应,稳住基本盘。
对黄牛囤积居奇,联合平台技术打击。同时,放出风去,灵科院正在筹建自有Gmp标准工厂,预计半年内投产,缓解市场焦虑。
中期破局: 选址筹建自有工厂的事,立刻提上日程。地点就选在栖凤谷外围规划区,与研究院形成产学研一体。核心原料…”林墨顿了顿,“‘特殊矿物稳定剂’的供应,我会想办法解决。
你负责协调用地、审批和通用设备采购。特殊生产设备和核心工艺模块,由灵科院直属团队负责。”
陈振华眼睛一亮:“自有工厂?好!太好了!有了自己的厂子,腰杆子就硬了!我马上去办!用地和审批包在我身上!”
他清楚,林墨敢提自有工厂,核心原料的供应瓶颈就一定有把握解决。
“至于那些想摘桃子的,”林墨眼中闪过一丝冷光,“统一回复:灵科院致力于开放合作,但核心技术(配方、核心原料、关键工艺)暂不对外授权或出售。
欢迎在渠道拓展、市场推广、基础原料供应(非核心)方面进行战略合作。态度要客气,底线要明确。
必要时候,可以‘不经意’透露我们与某些特殊领域(军工)的‘研究合作’意向。”
陈振华心领神会:“明白!软钉子加背景暗示!我知道怎么应付他们!”
林墨点点头,转移话题:“孙教授那边,地质灾害预警项目的进展如何?”
“孙教授像打了鸡血!”陈振华笑道,“您给的那个‘仿古感应器’原型启发巨大!
他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干,据说微型化的传感器原型快出来了,灵敏度非常高!基于‘墨金相’薄膜和仿古纹路的个人防护徽章也在设计。
他拍胸脯保证,三个月内拿出可以实地测试的预警系统原型机!
不过…”他犹豫了一下,“孙教授也提了,要想真正理解野狐沟那种复合灾害,最好能拿到更靠近核心区的…‘新鲜’样本。”
林墨目光微凝。更靠近核心区的样本?意味着要再次面对那恐怖的死气洪流。以他现在的实力,配合青鳞盾,或许能短暂深入边缘,但风险极高。
“样本的事,我来想办法。让孙教授先把外围预警系统做扎实。”林墨没有把话说死。提升实力和获取更安全样本的方法,或许在另一个时空能找到答案。
九十年代,野狐沟收购站小屋。深夜。
煤油灯的光晕下,林墨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幅绢本设色古画。这正是王铁柱他们第一次下乡时,用尼龙袜和电子表从老太太手中换回的那卷“破纸”——那幅疑似元代冷寂山水风格的雪景寒林图。
画卷保存状况比预想的更糟。绢丝老化脆弱,多处断裂,色彩剥落严重,污损遍布。但林墨炼气四层后目力远超常人,加上对古物气韵的敏锐感知,他能透过这满目疮痍,感受到画作深处蕴藏的那份孤高清寂的意境,以及…一丝极其微弱、却精纯无比的灵气残留!
这灵气与庚金矿的锋锐、赤阳草的温热、空冥寒液的冰寒都不同。它更像山巅积雪的澄澈,寒潭深水的宁静,带着一种洗练心神、滋养灵识的独特韵味。
“好东西…绝对是好东西!”林墨心中暗赞。这画在当年或许只是精品,但历经数百年岁月沉淀,加之可能被收藏于灵气汇聚之地,竟在画绢和墨彩中浸润了一丝天地灵韵!
若能修复,不仅价值连城,对修行者而言,更是辅助静心凝神的佳品。
他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工具:特制的羊毫软笔、以灵泉水和微量灵植汁液调和的清洗液、以及用赤阳草纤维混合特制胶质制作的极细修复线。
修复古画,尤其是这种蕴含灵韵的古画,如同与古人对话,需要无比的耐心、精细的手艺,更需要…一丝灵力的引导。
林墨凝神静气,指尖萦绕起一丝温润平和的灵力,注入笔尖。他先是用软笔蘸取极稀的清洗液,以灵力包裹,如同最轻柔的春风拂过画面,小心翼翼地溶解、剥离表层的污垢。
灵力在此刻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既能感知污垢的附着点,又能保护脆弱的绢丝和墨彩不被破坏。
一点一点,污垢被清除,露出下面黯淡却依旧风骨嶙峋的山石轮廓和萧瑟的寒林枝桠。
林墨的动作越来越慢,心神完全沉浸在画中的世界。他能感受到作画者下笔时的孤高与苍茫,感受到画中寒山雪林的寂寥与坚韧。
就在他清理到画卷右下角,一处被大片污渍覆盖的区域时,笔尖的灵力忽然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异样波动!
那波动并非来自画作本身的灵韵,而是…一种被刻意掩盖的、与画作意境格格不入的、带着淡淡草木生机的气息!
林墨心中一动,更加小心地清理那片污渍。随着污渍褪去,下方露出的并非山石或树木,而是一小片被污损掩盖的…题跋!
字迹是娟秀的行楷,与画作主体雄浑老辣的笔法截然不同,显然是后人所留。题跋内容也非品评画作,更像是一段随笔札记:
“…壬辰冬,客居青萝谷,见药叟于寒潭畔采得异草一株,三叶赤纹,隐有毫光,触手生温。
叟言此乃‘蕴灵赤阳’,喜生极阴寒湿之地,百年方得一熟,取其根茎入药,可驱沉疴,壮筋骨,然采摘需待子夜月华正盛时,以玉刀断其主根,方保灵性不失。
异哉,阴极阳生之理,诚不我欺。惜乎仅此一株,未能详究。随手记于石谷先生寒林卷尾,乙未年腊月,漱石散人。”
蕴灵赤阳?!喜生极阴寒湿之地?!
林墨的心跳骤然加速!他目光如电,死死盯住“寒潭畔”、“极阴寒湿之地”这几个字!
野狐沟矿洞深处那恐怖死气弥漫之地,不就是至阴至寒的绝地吗?
若那矿洞深处或者附近,存在类似“寒潭”的环境…是否就有可能生长着这“蕴灵赤阳草”?!
这题跋,如同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灯!
赤阳草他已经在野狐沟成功种植,但只是普通品种,药效温和。而这“蕴灵赤阳”,听描述就知道是真正的灵植!
其功效“驱沉疴,壮筋骨”,正对应现代那些富豪权贵们梦寐以求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这简直是解决陈振华朋友困境、甚至为灵科院打开顶级圈层大门的金钥匙!
更重要的是,题跋中提到了“青萝谷”!这是一个明确的地名线索!
林墨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小心翼翼地将这段题跋清理干净,并记下每一个细节。这幅古画的价值,此刻已远超其本身的艺术价值!
它无意中保留了一条可能通向珍稀灵植的关键信息!
修复工作继续。林墨更加用心,不仅是为了复原这幅艺术珍品,更是为了表达对那位留下线索的“漱石散人”的敬意。
灵力在笔尖流转,修复线在断裂处穿梭,古画在他的手下,如同枯木逢春,渐渐焕发出沉睡数百年的光彩。
当最后一处破损被修复完成,整幅雪景寒林图完整地呈现在灯下时,那股内蕴的澄澈灵韵仿佛也活跃了几分,丝丝清凉宁静的气息弥漫开来,让林墨因激动而有些浮躁的心绪瞬间平复。
他轻轻卷起画卷,如同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矿洞死气的威胁仍在,但一条新的道路,一条可能通往珍稀灵植、解决现代线核心需求的道路,已然在古画的斑驳墨迹中,悄然浮现。产能困境的破局点,或许不在流水线,而在这九十年代的深山大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