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淡坐在宴席间,心中忽地升起一个颇为奇特的念头。
无论是眼前这位与自己想象偏差甚大的薛宝钗,还是如今在他身边健康开朗、气度初成的黛玉,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像是书中世界既定的“人物”。
她们原本有着被预设好的命运轨迹,如同某些游戏里被赋予了固定任务和行动模式的Npc。
而他林淡,则是一个意外闯入这个“游戏”的变量,一个能够影响甚至改写Npc任务线的特殊存在。Npc故事的最终走向,取决于他干预的时机、程度,以及是否触碰到了那个决定命运的“关键节点”。
譬如黛玉。因他在其不足一岁时,便果断将她从苏州林如海府中接至元和县自家抚养,使得黛玉的人生轨迹彻底脱离了原着的轨道。
无论是三岁时那神秘的“跛足道人”欲度她出家,还是后来作为西席登场的贾雨村,这两个在原剧情中与她命运有所交集的“Npc”,都因黛玉这个“任务目标”根本不在预设的触发地点——扬州,而未能成功激活相关剧情。
如今的黛玉,习武强身,读书明理,受尽宠爱,更得封县主,其人生早已是另一番崭新气象。
再比如甄英莲。他当年偶然撞破拐子行径,救下幼女,直接干预了她命运中最为关键的“决定事件”——被拐卖。这个核心事件未能触发,后续关于“香菱”的所有悲欢离合、凄苦飘零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如今的英莲,父母俱在,家庭和睦,已觅得良缘,即将开启平凡却安稳的人生。
林淡的这番猜测也就能解释通,为何之前史老太君和贾宝玉在县主府时,会说出那些看似不合时宜、甚至有些荒唐的言论,做出那些古怪行径。
林淡从始至终并未直接接触或影响过这两人,他之前的诸多动作,虽使得荣国府势力大不如前,内部格局改变,但“贾宝玉摔玉”这一在原书情感线和世界观构建中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事件”,其触发条件——与黛玉初见,并未被他的行动所破坏,因此该事件依旧按照某种“既定程序”发生了。
由此推论开去,薛家如今的境况也变得清晰起来。
他兄长林泽和萧承煊多年前便开始暗中图谋、蚕食薛家产业,这导致薛家比原着中早很多年就显露出颓势,财力大减。
没有了雄厚的财力做底气,薛蟠自然也没能养出原着中那般挥金如土、无法无天的“呆霸王”气焰。加之没有了“争买香菱”这个导火索,薛蟠便没有闹出人命官司,无需举家仓皇入京避祸。因此,薛家此番进京的时间,也比原着推迟了。
然而,“薛家进京”这个事件,似乎是原书剧情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桥段,可以称之为一个“主线任务”或“重大剧情节点”。
只要林淡没有持续施加足够的影响力去彻底扭转薛家的根本命运,那么这个“进京”的事件,似乎就会以一种“必然”的姿态,在因缘际会下被触发。
想到这里,林淡的嘴角不由勾起一丝玩味的笑意。按照原着,薛家进京后,凭借与王夫人的亲戚关系,是必定要寄居在荣国府的梨香院的。
可如今,荣国府两房早已分家,王夫人也已“病故”,贾政也被流放,贾赦那一房与薛家可没什么情分。薛家如今既无官司缠身,财力也大不如前,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又能以何种姿态,非要住进那已然不同往昔的荣国府呢?
这被迫改变的“条件”与似乎不可改变的“结果”之间,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林淡竟隐隐有些期待,想看看这个世界的“剧情惯性”或者说“修正力”,会如何为薛家铺就这条“必然”的进京之路,又会找出一个怎样合乎逻辑或者看似合乎逻辑的理由,让他们最终还是与贾府产生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
这观察“书中世界”自我调整与演化的过程,倒比单纯处理织造局的俗务,更有意思了。林淡端起酒杯,轻啜一口,眼中闪烁着一丝看戏的期待。
――
东平郡王妃办事果然雷厉风行,不过短短数日,一封厚厚的书信便由专人快马加鞭送到了金陵驿馆江挽澜的手中。信中所言甚详,将远在平阳府任六品通判的卢大人及其家眷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林淡与黛玉一同凑在江挽澜身边,仔细阅读信件。
郡王妃在信中明确写道,这位卢大人虽只是京中卢氏家族的旁支,并非嫡系核心,但为官勤勉,风评甚佳,颇有清名,在任上未曾传出过任何贪墨或不法之事,品行端方。
其夫人李氏,也就是她们见过的那位李夫人,主持中馈,待人接物颇有章法,在平阳府女眷中风评不错,未曾听闻有何不妥当的言行。至于那位卢家小姐菱溪,信中亦提到她性子虽活泼些,但知书达理,心地纯善,并非那等刁蛮任性之辈。
“太好了!”黛玉读罢,眉眼弯弯,脸上是掩不住的欣喜,“二叔,二婶,我看卢姐姐就很好!既如此,便定下她可好?”她对那个眼神清亮、敢于直言的小姑娘,本就存着几分好感,如今得了长辈的肯定,更是满意。
江挽澜见黛玉这般开心,也笑着颔首:“既然母亲都说好,那定然是错不了的。卢小姐那日瞧着,确是个明理懂事的孩子,与你作伴,我们也放心。”
这第一位伴读人选,便就此尘埃落定。
几乎就在同一天,林淡又收到了恩师陈敬庭尚书从京中寄来的书信。
展开一看,林淡脸上不由露出几分意外的神色。原来,福大学士不知从何处得知康乐县主正在寻觅伴读,竟主动向陈尚书透露,自家有个小孙女,名唤福宛瑜,恰与黛玉同年,只略小上几个月,性情文静乖巧,饱读诗书,有意为县主伴读,一同进学。
陈尚书在信中言道,他已亲自见过那福家小姑娘,确是个沉静娴雅的,言谈举止颇有大家风范,想着康乐县主应该会喜欢,便修书来问询。
这倒是个意想不到的人选。福大学士对林淡有恩,林淡一直铭记于心。然而,关乎黛玉日后朝夕相处的伴读,林淡却不愿因人情而草率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