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婚礼?
陈余听了,心中对崔阳尚存一丝好感,瞬间荡然无存。
天灾人祸在前,反贼之乱尚未完全平复,各地百废待兴,民众食不果腹。
这要是入冬,估计就得去啃树皮。
而这货身为一县父母官,没有忧百姓之忧也就罢了,居然还想搞什么冲喜?
亏他想得出来!
冲喜如果能解决问题,又哪来这么多天灾人祸,苦不堪言?
怪不得反贼能成气候,莫不是朝廷无能,内部腐朽,对朝廷命官任用无度,致使像崔阳这样的贪官污吏上位,这才会激起民怨。
长久如此,只怕这开埠千年的大景王朝...距离倾覆也已不远。
不过。
陈余虽不耻于崔阳这个想法,眼下却也不好反对。
一来,听崔阳那个语气,虽有商量的样子,但大概率是不会听从陈余的建议。
即使陈余开口反对,估计这货也会找理由推行,便无谓多言。
二来,崔阳扬言集体婚礼由官府出资,管吃饱喝足,还备荤腥。
换句话说,就肯定要下放物资。
如今镇子上突然涌入数千流民,食物匮乏,这货要能开仓放粮,倒也能解燃眉之急。
因此,陈余不打算发表自己的反对意见。
故作沉思后,微笑道:“大人爱民如子,能有此想法。想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卑职一介粗人,不便发表意见,自当遵命而为。却不知...大人具体想怎么做?”
“镇上百姓若能有口饱饭吃,定不忘大人功劳。”
听此。
崔阳眉目一亮,微喜道:“你既也同意,那事情就好办了。此事,全权交由你去办。本官虽是徐阳父母官,也不能做一言堂。意见是本官提的,主事却在你。因此,有些东西...需要你签字坐实。”
他狡黠一笑,随即拍拍手。
帐外一名衙役闻声,随即带着一纸文书入内,放到陈余面前。
陈余刚扫过去一眼。
就听崔阳接道:“操办集体婚礼,需要大量的物资与银两,这些花费...就从朝廷下发的赈灾银中支取。本官一应交给你,务必办好,不得有误!稍后你离去时,自有车队随你送入棚户区中。”
“对了,包括重建县城所需的银两,你也一并带走吧。”
说到这。
崔阳老脸一沉,起身来到陈余身边,语重心长,委以重任的样子:“陈余啊,朝廷的境况也不好啊。此番委派本官回归徐阳县主政,吏部并未定下县丞人选,而是准许本官权衡推荐。”
“本官与你父亲情同手足,而你傻病已好,又颇具精明,我是有心举荐你入仕的。把这件事情办好了,不出意外,未来的县丞之位,便入你手,没跑了!咱们叔侄俩携手并进,加官进爵,指日可待,莫要辜负了本官的一番栽培!”
“总捕头仍是属吏,无官无品,但若晋升县丞,那可就是从九品官位!以后,就算是真正的官人了,可别错失机会。签了这份文书,你便是朝廷委派的徐阳县衙重建总指挥!一切调度,都由你说了算,本官不插手!”
“此乃莫大的责任与重用,你要好好把握。可知?”
他一副苦口婆心,寄以厚望之色,竟有些煽情。
听得陈余差点就感动了,但并没有立即表态。
等看完面前的文书后,却蓦然眼前一亮,显得有些惊喜,道:“当真?大人愿意让我全权负责重建事宜,并将朝廷的赈灾银交给我,还举荐我做担任县丞?”
崔阳道:“自然是真的,叔父骗过你吗?办事重建一事,本官立马上书吏部,举荐破格录用你为县丞!”
“好!大人若说话算话,这文书...我签!”
陈余大喜,就要提起签下自己的大名。
倒不是说他有心入仕为官,位极人臣。
相比朝堂的尔虞我诈,他更喜欢留在民间做一个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大老爷。
实际上,对什么县丞之位,从九品这样的芝麻小官并不感兴趣。
但关键在成了重建总指挥,一县副官之后,他能得到许多资源,以完成自己的后续计划,把满江镇打造成自己的老巢。
文书上写着,朝廷此次下发了近四十万两雪花银,另有大批足以维持数千流民生活数月的物资!
有了这些银钱和物资,合作社便不再捉襟见肘,处处受限。
非但解决了未来数月过冬的难题,更使重建的花费有了着落。
只要县城能重建起来,田地得以恢复生产,那就未来可期。
这对他和整个满江镇百姓来讲,无疑是个大好消息。
崔阳愿意放手交给他,又怎能拒绝?
那可是整整四十万两白银,外加一大批粮食和牛羊啊...
谁看了都得心动!
陈余确认之后,几乎不想犹豫就要签字坐实。
但正要落笔之时,却蓦然想到...但是这么大个肥差,崔阳为何不自己干,反倒把便宜让给自己?
有点不对啊。
脑中萌生这么个念头,陈余笔尖一顿,扭头道:“这么大一批物资,交接仍需严谨。卑职以为...不如咱们先做交接,然后再签字坐实上呈朝廷,如何?”
崔阳虽口口声声说要把赈灾款交给他,但一个子儿都还没见,就急着让陈余签字。
令人不得不稍加警惕。
万一这货心口不一,说给又不给,而文书签了,上报朝廷便是坐实,责任到位。
最终却拿不到物资的话,便是吃了大亏。
朝廷不可能事事验证,地方官府上报的文书,在京城那些大官看来,那就是“事实”。
崔阳要是只报文书,不给物资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候必须留个心眼,不先给钱,绝不能签字。
一签字,就代表着他这个总指挥收了物资,朝廷可不会管具体有没有落实。
崔阳听了,却脸色一沉,不悦道:“嗯?什么先做交接,你这是信不过本官?”
他顿时摆起了官位,眼中带有些许威胁之意,横竖都要陈余先签字的样子。
陈余起身拱手道:“倒不是信不过大人,而是这么大批物资,卑职也得谨慎不是?而大人将物资从京城带来,估计也没仔细验查过吧?咱们何不先清点交接,这样对我们双方都好。”
这样的理由合乎常理,似乎令崔阳无法拒绝,不由皱眉沉默。
稍顿,这才恢复笑脸,道:“你说得也对,那就先清点吧。来人,把物资都运过来。给陈捕头验查之后,再送入棚户区中。”
门外一名衙役应是,快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