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2025年2月11日,农历乙巳蛇年正月十四。
春节就要过完了,在这正月十四的阳光日子,我念起比我大三岁,60后属龙的二娃。
念起童年和少年的玩耍和嬉笑……
在本家族,按辈分,他是我的叔。
我的爷爷和他的父亲是堂兄弟。
二娃的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队员,我们家族丰碑里的抗日英雄。
二娃,没有念大学,上到高中就业了,是他父亲我的堂爷爷给他安排的工作。
如今,已60岁的他,要从区民政局长职位退休了。
童年和少年的伙伴,只有童年和少年相伴,工作时期的二娃就没有和我沟通交往,我不懂为什么……
正月十四念起二娃
2025 年 2 月 11 日,农历乙巳蛇年正月十四。春节的热闹好似退潮后残留的泡沫,虽逐渐消散,却仍留有些许温暖与眷恋。阳光温柔地倾洒,给这个年关将近的日子添了几分静谧。在这样的氛围里,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往昔,二娃的形象在记忆中愈发鲜明。
二娃长我三岁,60 后,属龙。童年与少年时光,恰似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我们一同在其中勾勒出无数欢笑与成长的印记。在家族里,依辈分他是我的叔,我的爷爷和他的父亲是堂兄弟。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堂爷爷,在抗战时期投身游击队伍,为保卫家国英勇奋战,其光辉事迹铭刻在家族的丰碑上,成为我们家族永远敬仰的英雄。
二娃高中毕业后,在堂爷爷的安排下开启职业生涯,如今已到花甲之年,即将从区民政局长的职位退休。然而,工作后的他与我渐行渐远,这份莫名的疏离,始终让我困惑又无奈。
思绪回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童年夏夜,繁星如细碎的宝石镶嵌在夜空,月光似薄纱般轻柔地笼罩大地。我和二娃满心欢喜地奔向家族果园。果园里,果香四溢,微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大树哥早已在那棵苍劲的老树下等候,身旁围聚着一群如我们般满怀期待的孩子。
大树哥稳稳坐在巨石上,清了清嗓子,故事便缓缓流淌而出:“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有一个神秘的山洞,传言洞中藏着能实现人们美好愿望的神奇宝物,然而,洞口却有凶猛的守护兽日夜把守……”大树哥一边讲述,一边用生动的手势描绘,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二娃眼睛瞪得溜圆,紧紧攥着我的手,掌心微微沁出汗珠。我同样被深深吸引,大气都不敢出。
正听得入迷,果园深处突然传来一阵沙沙声,仿佛有神秘之物悄然靠近。大家瞬间被这声音吸引,神经紧绷。二娃下意识往我身边靠了靠,声音颤抖地说:“会不会是故事里的守护兽跑出来了?”我虽满心恐惧,但仍故作镇定安慰他:“别怕,肯定是风吹的。”大树哥见状,笑着安抚大家:“没事,就是风吹树叶响,咱接着讲故事。”
可没过多久,几声怪异的鸟叫在寂静夜里格外惊悚,几个胆小的孩子吓得哭出声来。二娃忍不住打了个哆嗦,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强装勇敢:“别怕,有我呢。”其实我的心也在怦怦直跳。大树哥赶忙讲了个有趣情节,转移大家注意力:“那勇敢的少年啊,凭借非凡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最终战胜守护兽,拿到宝物,让村子从此过上富足安乐的好日子。”
在大树哥的故事声中,我们渐渐忘却恐惧,沉浸在奇幻世界里。月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映照着我们一张张专注又兴奋的脸庞。那个夏夜,因二娃的陪伴和大树哥的故事,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美好回忆。
时光流转,我们步入少年时代。夏日,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黄河支流刘李河成了我们的避暑胜地。我和二娃如两条欢快的鱼儿,迫不及待地奔向清凉河水。我们在河中嬉戏,时而扎猛子潜入水底,时而比赛谁游得更远。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晶莹光芒,恰似我们飞扬的青春。
有一次,二娃突发奇想,提议玩“水下寻宝”。我们事先在岸边找了些小石子和贝壳,选定一片区域后将“宝物”扔进去。随着一声令下,我们纷纷潜入水中,睁大眼睛在河底摸索。河底泥沙软软的,偶尔还能摸到滑溜溜的水草。我努力睁开眼睛,在模糊视线中寻找目标,突然,手指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心中一喜,拿起来一看,正是一枚贝壳。我兴奋地浮出水面,向二娃展示我的“战利品”。二娃也不甘示弱,一个猛子扎下去,不一会儿,手里握着两颗小石子冒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得意笑容。我们就这样在水中你追我赶,比试着谁找到的“宝物”更多,欢笑声在河面此起彼伏。
冬天来临,黄河滩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我和二娃呼朋唤友,在这洁白天地里尽情玩耍。我们团起雪球,你追我赶,展开激烈的打雪仗。二娃身手敏捷,总能巧妙躲避雪球,还时不时发动反击。我也不甘示弱,一边寻找掩体,一边瞅准时机向他进攻。
有一回,我们分成两队打起“雪仗团战”。二娃带领一队,我带领另一队。战斗一开始,雪球如流星般在两阵之间穿梭。二娃指挥队员紧密配合,不断向我们发起猛烈攻击。我则带领队员利用黄河滩上的土堆和树木作为掩体,灵活躲避并伺机反击。战况激烈之时,我发现二娃队伍有一处防守薄弱,于是带领几个队员绕到侧面,发起突袭。我们的雪球如雨点般砸向他们,打得他们措手不及。二娃见势不妙,迅速调整战术,组织队员反攻。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黄河滩上喊杀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玩累了,我们便躺在雪地上,望着湛蓝天空,分享彼此心中的小秘密和对未来的憧憬。二娃曾说,他希望长大后成为像他父亲那样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保家卫国,守护一方平安。我则告诉他,我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更多知识。我们的梦想在洁白雪地上空飘荡,充满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难忘那个夏天的中午,骄阳似火,大地被烤得发烫。父亲得知堂奶奶家水缸没水了,便决定去帮她挑水,我也跟在父亲身后一同前往。一路上,烈日高悬,蝉鸣阵阵,父亲挑着水桶,步伐稳健,我则在一旁好奇地张望着。
到了堂奶奶家,堂奶奶看到我们,脸上立刻绽放出慈祥的笑容。她赶忙迎上来,接过父亲肩上的扁担,连声道谢。随后,她转身走进屋内,不一会儿,手里拿着一个烧饼走了出来,递到我面前。那一刻,我清楚地看到她脸上的皱纹因笑容而更深了些,眼中满是疼爱。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烧饼,轻轻咬了一口,麦香瞬间在口中散开。堂奶奶在一旁看着我,眼神里满是关切,问我好不好吃。我嘴里塞着烧饼,不住地点头,含糊地说着“好吃”。那个瞬间,仿佛夏日的燥热都被驱散了,心间满是温暖。
后来,我从任丘采访归来,却听闻堂奶奶去世的噩耗。当我赶到时,灵堂里一片肃穆,二娃站在那里,神情悲痛而憔悴。看到我进来,他的目光与我交汇,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
我走上前去,轻声安慰他。他嘴唇颤抖,声音沙哑地说道:“小时候,我总觉得奶奶会一直陪着我,就像那些我们一起度过的日子,永远不会结束。”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感同身受:“我懂,那些日子真的很美好,奶奶一定也希望你能好好的。”
不知怎的,我们的交谈就此打开了话匣子,仿佛回到了童年和少年的亲近熟悉,无话不谈。二娃回忆起堂奶奶在我们小时候,总是给我们留着好吃的,哪怕自己舍不得吃。他说:“有一次,我偷偷拿了奶奶藏起来的糖果,本以为会挨骂,可奶奶只是笑着摸了摸我的头。”我也跟着回忆道:“对呀,奶奶还会在冬天给我们做热乎乎的红薯,那味道,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我们还说起了堂奶奶曾是村大队里的妇女主任。二娃说道:“那时候,奶奶整天忙里忙外,为村里的事儿操碎了心。哪家夫妻吵架了,她去调解;哪家孩子生病了,她帮忙找医生。”我点头附和:“是啊,我记得有一回,村里的张大爷家遭遇火灾,房子烧没了。奶奶不仅组织大家捐钱捐物,还亲自帮张大爷搭建临时住所,几天几夜都没合眼。她对群众的关怀,我一直都牢牢记在心中。”
二娃感慨地说:“奶奶就是这样,慈善温和,待人真诚热情。她走到哪儿,都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我接着说:“她教会了我们要善良,要关心他人。那些她帮助过的人,都对她感恩戴德。”
在回忆堂奶奶的点点滴滴中,我们仿佛又找回了曾经亲密无间的感觉。那一刻,工作后横亘在我们之间的隔阂似乎消失了,我们又变回了那个一起在果园听故事、在河里洗澡、在黄河滩打雪仗的少年。
然而,在我学业成长的过程中,我始终选择独自拼搏。那些面临升学压力、学业难题的时刻,我从未想过去找二娃叔攀关系,为自己谋得一丝便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内心似乎总有一种倔强,驱使我凭借自己的力量去闯、去拼。
我从未踏入过民政局的大门去找他,哪怕在那些艰难的时刻,这个念头都未曾在我心中扎根。我不知道这是出于何种心理,或许是骨子里的骄傲,或许是不想给他人添麻烦。而二娃叔,自我们长大后,也从来没有过问过我的成长。无论是我学业上取得成绩,还是遭遇挫折,他都仿佛置身事外。
我曾无数次在心中思索,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因为工作的忙碌让他无暇顾及,还是随着时间推移,那份曾经的情谊已渐渐淡薄?但无论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疑问都被岁月掩埋。
如今,回忆起这些往事,心中满是心酸与无奈。曾经亲密无间的伙伴,曾经如同亲人般的长辈与晚辈关系,在岁月的长河中竟变得如此陌生。那些一起度过的童年与少年时光,是那么美好,却又仿佛遥不可及。在这个正月十四的日子里,阳光依旧温暖,可我的内心却被这回忆染上了一抹挥之不去的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