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楠再次进来问我工作进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时间有了必须取舍的状态,连例会都不一定能照常参与。
不过,好像不去开例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打开桥之梦工厂的办公软件,发现没有我在桥之梦工厂的日子里,很多事情也在花安桥总经理的带领下,完成得不错。
尤其是,唐朝的资料,在萧越他们的领衔下,竟然已经越来越多地放入了文件夹中。
洛阳牡丹,确实是很有名的。尽管这个社会上的苦命人很多,但也有不少人已经渐渐开始懂得了放下很多不必要的羁绊,开始了真正美好的人生。
“鬼神可无私?”封春桥的这个问题,像一个魔咒一样,让我将一部分注意力调整到了人们常常不敢随意涉猎的领域。
是啊,天、地、人、神、鬼,都可以修仙。这是《西游记》里说的。
可是,到底仙是怎样的存在呢?
在读书的时候,很多人告诉我,我很仙。可是,我常常笑,我仙吗?为了能够坚持学习,必须得不断打工挣钱养活自己的我,很仙?仙,到底是怎样的状态呢?
我知道,无论莘瑶琴多么漂亮,她的人生绝对不可能像仙。
可是,其他人的人生呢?
杜婧的人生,仙吗?似乎也不是。
如果在我们这群人中找那种“仙”一些的存在,似乎只能找到年月华。而我通过和年月华接触,发现她的仙也不过是表象。
真实的状态下,年月华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处理事情也不是那种仙气十足的,而是人间气十足的。
所以,到底怎样的才能是仙?我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好奇。
我想起了《灌园叟晚逢仙女》故事中的一段文字:
“朝天湖畔水连天,
不唱渔歌即采莲。
小小茅堂花万种,
主人日日对花眠。”
嗯,这一段文字里的灌园叟,倒是挺潇洒的。他每天的日子,就是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种种花、唱唱歌。
“小小茅堂花万种”,说明他的生活里,对生活上衣食住行用方面没有特别强的欲望,倒是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种花、赏花这种看起来很有精神享受的事情上。
嗯,大约,灌园叟这样的人,才能成为这个世界上难得的“仙”:物质欲望相对较低,精神生活相对较高,没有太多的生活忧虑,却有着相对较多的自由时间。
我胡思乱想着,觉得自己的日子好像距离“仙”的状态还太远太远了。
“看来,封春桥的想法,终究是看错了方向,鬼和神,都不过是和人并列的另外两种存在。”我笑了笑,“也许,《西游记》中提到的那样,天、地、人、神、鬼各类,都能修仙,也只有很小一部分在修仙——如果仙当真存在的话。”
当然,根据真正的唯物主义而不是狭隘的唯物主义来判断,我觉得,仙是存在的。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暗物质呢。
暗物质被称为暗物质,是人类的命名。
既然可以称为“暗物质”,为何不能称为“仙”?
唯一的问题是,到底如何才能确定“仙”和某种事物之间的关联?这才是我最应该去探究的内容吧?否则,说这是桃仙,那是李仙,那是人修成仙,那是鬼仙,那是神仙……无法说出个所以然来,谁会信任呢?
倒是反过来,封春桥问的是“鬼神可无私?”我答“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