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晼回到家,既不伺候二太太也不伺候二老爷。
瞿元珪从衙门回来,在自己家忙活,不去当孝子。
春去秋来,转眼到了七月底。
徐晼从书房出来,走到枣树下。
这棵枣树挂满了果子,一颗颗都长得那么好,早就想吃了。
那边一棵无花果树也结了不少果,前边的桂树开始飘香,时有时无。
徐晼就在这环境里呆了快一年,被治愈了,她打算露一手。
茜儿、荟儿、周嫂子都拿着篮子等着,有些枣已经红了,前几天下雨地上还掉了几颗。
徐晼手里拿着一把纸人,她右手拿起一个,吹口气,丢到树上;又拿起一个,吹口气,丢到树上;再拿起一个,吹口气,丢到树上……
手里十二个纸人丢完,最早上树的纸人已经摘了枣飘下来,把枣放到篮子里,又飘到树上继续摘。
几人都目瞪口呆。
徐晼看着很满意,纸人很小,每次只能摘一颗枣,速度很感人,但很勤快,摘了一颗又一颗,纸人比较多,加起来采摘效率不低。
荟儿抬起头看,又低下头看,她手里的篮子装了一小半,她朝着姑娘啊啊不知道该说什么?
茜儿看完热闹,很淡定,大家早就知道奶奶不凡,有这本事不算什么?
周嫂子忙端了水来洗枣,洗上一盘,给奶奶先吃。
徐晼随手抓几颗,这枣不大,吃到嘴里,又脆又甜。
茜儿把篮子挂在树上,方便纸人投放,再拿着洗过的枣吃,好甜!
荟儿把篮子挂在树上,吃着枣,终于能说话了:“姑娘,我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枣!”
徐晼说道:“你只能吃三颗。”
荟儿已经吃了三颗,手里抓着四颗,茫然的问姑娘:“为什么?”
徐晼说道:“你把枣放下,我和你说。”
荟儿把枣塞嘴里,飞快的吃完。
茜儿直笑,抢答:“要孝敬太夫人、大老爷、大太太他们,要送徐家,实在没多少。”
荟儿点头,不多,反正她先吃了。
徐晼说道:“扣你月钱。”
荟儿问:“姑娘,那我还能吃吗?”
徐晼说道:“扣半年。”
荟儿在犹豫。
茜儿直笑。看着小纸人勤勤恳恳,摘满了一篮子,小纸人飞上飞下好看。
周嫂子看了一阵,习惯了,问奶奶:“回头用纸人摘桂花吗?”
徐晼说道:“反正慢慢摘着。”
金婆子在树下仰着头看了半天,得出结论:“纸人很灵活,不怕枣刺。”
徐晼解释道:“现在是施法状态,水火不侵。”
金婆子看奶奶好厉害!这和害人不一样。
徐晼心想国师要害人用不着这么麻烦,缺德的事也不会干。
纸人也不算太麻烦,用的是阴气,她吹的是阳气,阴阳相合纸人便活了。
傍晚,瞿元珪回到家,看桂花树上用绳子挂着几个篮子,一群小纸人在树上摘桂花,一时看呆了。
来福站在一边看,小纸人好灵活,像奶奶一样乖巧,摘了桂花放到离的最近的篮子里。
奶奶平时看起来懒洋洋,天天等吃的,但只要动手就很厉害。现在有这一群小纸人,奶奶都不用动手了。
来福看看院子外边,好像没人发现。自家院子有玄机,夏天的时候都比外边凉爽几分。
瞿元珪到后边。
周嫂子已经准备好四个篮子,和六爷说道:“这是给徐家的,六爷现在送去还是明天送去?”
瞿元珪说道:“现在吧。”时间还算早,骑马很快,现在送去新鲜。
来福过来拿了篮子,一篮子枣一篮子桂花,一篮子月波楼的点心,一篮子从侯府分到的蟹。
徐晼没管,看周嫂子细心的很,有什么好的就往徐家送。
周嫂子先把烧的鸭端来给奶奶吃,晚饭等六爷回来了再吃。
徐晼对着秋风吃着鸭,就是一个惬意!
水婆子坐在一边,喝点酒,觉得奶奶差了酒,总有一天会知道酒的好。
周嫂子用汤汁拌饭,吃的很香,一边盘算:“豇豆干、萝卜干这些都得多准备一些。”
水婆子点头,应该的,虽然天天能吃月波楼,但家里有了随时能炖一锅。
瞿元珪骑着马回来,天擦黑了。去的时候四个篮子,回的时候也是四个篮子,拿给娘子看。
周嫂子把饭摆上,接了篮子看,有梨有水蜜桃,有大枣有葡萄,还有两个大石榴,她问道:“又是御赐的?”
荟儿陶醉:“陛下对舅奶奶比对公主都好。”
周嫂子应道:“那是因为饶大人捷报频传,舅奶奶又有了。”
徐晼心想皇帝现在大概挺闲,那些狗脑子打出来的皇子暂时消停了,全天下的目光都落在饶正臣身上。饶正臣和魏国公挺有意思,算一个管政一个管兵,配合默契。后方还有梅山书院一伙配合,皇帝能垂拱了。
还有皇次子代王,皇帝让他做事,把他当驴使。
徐晼作诗,天底下闲人两个半,皇帝、国师和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陆陆续续请病假将近半年,不用干活,俸禄照拿,天底下有这样的美事!
瞿元珪洗了脸,坐下来准备吃饭,先和娘子交代:“快到中秋了,进贡的多,陛下给饶家、徐家赏的多,岳母说要不是我过去,她明天就让人送来了。说快过中秋了,给亲戚分了一些。”
徐晼直笑,徐家脸真大!
瞿元珪也笑:“好多人嫉妒徐家娶了个好媳妇,我也是的。”骄傲!
周嫂子十分赞同!六爷要不是娶了奶奶,哪里能吃到这些好东西?侯府都没有,有也不多,轮到六爷基本上都没有。而且奶奶脾气多好啊?长得好、有能力,简直十全十美。
周嫂子盘算着:“奶奶明天给太夫人带些?”
徐晼笑道:“不是有了?”
周嫂子直笑:“那就带一点。”太夫人不缺,这是小辈的心意。
论好东西三奶奶那边也很多,经常往这边送,孝敬太夫人。
三奶奶一个人过得很美,周嫂子觉得还是不像六爷和奶奶,奶奶若是有孩子就更好了。
瞿元珪不急着要孩子,现在的日子就很好,就这样过着就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