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血惊魂”让林羽遭遇溪水污染和变异触须的袭击,迫使他意识到水下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威胁,并预示着来自外界的危机。为了解决水源问题,林羽开始尝试对溪水进行净化,然而,这场名为毒试错的实验,却让他付出了惨痛的健康代价,也更深入地揭示了外界污染的复杂与凶险。
溪水的异变让林羽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条溪流不仅是他的饮用水源,也是他种植区灌溉的关键。如果水源被污染,他的生存体系将面临崩溃。在将那具诡异的鱼尸推入深潭后,林羽立刻着手解决水质问题。他知道,在末世中,水源的纯净程度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危。
他站在溪边,凝视着那浑浊发臭的溪水,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末世前关于水净化的知识。在那个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过滤,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他决定试一试这个方法。他四处寻找可用的材料,最终找到了一些粗大的树枝和坚韧的藤蔓。他利用这些材料,在溪边搭建起了一个简易的过滤池。
接下来,他开始将不同大小的碎石层层铺设在池底。他仔细地挑选着每一块石头,希望通过它们的孔隙,能够有效地拦截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小心翼翼地将那浑浊发臭的溪水引入过滤池。溪水缓缓地流淌着,穿过层层碎石,他满怀期待地观察着过滤后的水。
然而,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远不如他想象的那么好。水中的污染物,尤其是那些细小的颗粒和黏稠的物质,迅速堵塞了石头的孔隙,导致水流变得异常缓慢。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轻易放弃。他继续观察着过滤池中的情况,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过滤后的水依然浑浊不堪,而且那股腥臭味也丝毫没有减弱。
显然,仅靠碎石过滤,是无法应对这种程度的污染的。他感到一阵沮丧,但同时也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他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水净化方法。
他将这次“毒试错”的初步失败,包括“尝试用碎石过滤溪水,但污染物堵塞孔隙(水流不畅)”的困境,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意识到,污染的程度超出了他的预期,简单的物理过滤无法解决问题。
林羽没有气馁。他知道,在末世中,失败是常态,关键在于从失败中学习并改进。他回想起之前在“冬眠计划”中使用的苔藓,以及在“骨火悖论”中燃烧骨头留下的炭灰。苔藓具有吸附性,而炭灰则具有强大的吸附和过滤能力。他决定将这两种材料结合起来。
他重新搭建了过滤池,这次他改用苔藓+炭灰分层净化。他在底部铺设一层粗砂石,然后铺上厚厚的苔藓层,接着是一层细沙,最上面则是一层捣碎的炭灰。他希望通过多层过滤,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和异味。
他再次将溪水引入过滤池。这次,过滤后的水明显清澈了许多,水流也变得相对顺畅。林羽尝了一口,水质确实有所改善,但仍残留腥味。这种腥味很淡,但依然存在,让他感到一丝不安。他知道,这可能意味着水中还含有肉眼不可见的有害物质。
他将这次“毒试错”的改进尝试,包括“改用苔藓+炭灰分层净化(仍残留腥味)”的成果,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虽然取得了进展,但心中的警惕并未放松。
尽管水中仍残留腥味,但林羽迫切需要水源。他的饮用水储备已经不多了。他权衡再三,决定冒险饮用少量过滤后的溪水。他小心翼翼地喝了几口,然后等待着身体的反应。
起初,并没有任何异常。林羽以为自己成功了。然而,几个小时后,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剧烈的不适。他感到腹部绞痛,喉咙干涩,全身发热。紧接着,他开始腹泻三天!
这三天,林羽几乎无法离开山洞,身体极度虚弱,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他感到头晕目眩,意识模糊,甚至无法保持清醒。他知道,他中毒了。
在腹泻稍微缓解后,林羽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回想起中毒时的症状。腹泻、头晕、虚弱,这些都指向了某种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毒素。他推断污染源含未知神经毒素。这种毒素可能并非直接导致死亡,而是通过干扰神经系统或消化系统功能,让人体逐渐衰弱,最终走向死亡。这比单纯的剧毒更加可怕,因为它具有隐蔽性和持续性。
他将这次“毒试错”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包括“饮用后腹泻三天,推断污染源含未知神经毒素”的后果,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意识到,外界的污染远比他想象的更复杂,甚至可能存在他从未接触过的全新毒素。
这次对溪水净化的尝试和因此付出的健康代价,标志着林羽正式进入了第三卷“外界冲击”的核心逻辑——山洞外的危机,特别是污染的严峻性。他不仅要面对物理层面的污染,更要应对未知生物毒素带来的威胁。这次经历也迫使他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博弈,学会更谨慎地对待外界资源,并对未知的污染源保持高度警惕。他对“未知神经毒素”的推断,也为后续章节埋下了伏笔,预示着他将要面对的,将是远超以往的、来自生物层面的复杂挑战。
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水源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他开始思考,除了物理过滤,还有没有其他更高级的净化方式?比如,利用高温煮沸是否能去除神经毒素?或者,他是否需要寻找一种天然的解毒剂?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够找到污染源头,那将是更彻底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