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狂风的肆虐之后,山洞入口的棚顶变得更加坚固,压载的石块和深埋的边缘让它稳如磐石。大腿上的伤口在蛛网丝的勉强缝合下,虽然带着感染的风险,但至少暂时止住了血。林羽的身体虽然还带着伤痛,但他的精神却从未停歇,在“刻痕日历”和“滴水计量”的指引下,他继续着自己的日常耕耘。荧光棒模拟的光周期让作物欣欣向荣,岩缝冷藏室也勉强维持着食物的保鲜。然而,末世的平静永远只是短暂的喘息,新的威胁总在不经意间降临,这一次,它来自无形而致命的空气。
随着雨季的深入,山洞内部的空气变得异常潮湿。林羽发现,即使他想尽办法保持通风,洞穴深处的岩壁上也开始出现一些绿色的、灰色的斑点。这让他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他知道,这是霉菌开始滋生的迹象。
起初,这些霉菌只是零星分布,并未引起林羽足够的重视。然而,几天后,当他像往常一样检查储存的土豆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景象。那些他辛辛苦苦收获并储藏在陶罐地窖里的土豆,其表皮竟然出现了大片大片的黑斑!黑斑边缘模糊,呈现出一种不祥的扩散趋势,用手指轻轻一碰,便有细小的黑色粉末随之脱落,弥漫在空气中。他用石刀切开一个土豆,内部已经变得软烂发黑,散发着一股腐败的酸臭味。
林羽的心猛地一沉。这正是霉菌孢子扩散导致的土豆腐烂,一场无声的“林孢子瘟疫”正在他的食物储备中蔓延。土豆是他最重要的主粮,如果这些储备全部毁于一旦,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饥荒危机。他必须立刻阻止这场瘟疫的扩散。
他回想起末世前民间流传的除霉方法——烟熏。他想到艾草,这种植物在末世前就以其独特的香气和驱虫杀菌的功效而闻名。山洞周围生长着一些变异的艾草,它们比末世前的更加粗壮,气味也更加浓烈。林羽决定,用艾草烟熏的方式来杀灭霉菌孢子。
他迅速收集了大量的干燥艾草,将其堆放在旧试验田区域,那个已经用石灰消毒过的空地上。他将陶罐里的土豆分批取出,小心翼翼地放置在艾草堆的周围,确保它们能够被烟雾完全笼罩。然后,他点燃了艾草。
艾草被点燃后,立刻冒出浓密的白色烟雾,带着一股刺鼻而独特的辛辣味,弥漫在整个山洞内部。林羽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势,确保烟雾能够均匀扩散。他希望这些烟雾能够杀死空气中和土豆表面的霉菌孢子。
然而,事情很快就失控了。由于山洞内部空气流通不畅,加之干燥的艾草燃烧速度极快,火势比林羽预想的要猛烈得多。浓密的烟雾迅速充斥了整个山洞,呛得他连连咳嗽,几乎无法呼吸。更糟糕的是,艾草堆附近的杂物和一些干燥的藤蔓被高温引燃,火苗迅速向上蹿升,眼看就要蔓延到山洞的岩壁和顶部。
林羽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火灾!在山洞这种封闭而干燥的环境中,火灾是比任何变异生物都更可怕的威胁。一旦火势蔓延开来,整个山洞都可能被烧毁,他将失去一切,甚至可能被浓烟活活呛死。
他立刻抛弃了烟熏除霉的计划,转身冲向储水区。他顾不得被浓烟呛得泪流满面,也顾不得肺部的灼痛,抓起储存淡水的陶罐,疯了般地向火苗泼去。水与火焰接触,发出“嗞啦”的刺耳声,同时升腾起大量的蒸汽和灰尘。他用尽全力,一罐又一罐地泼水,直到火势被完全扑灭。
当浓烟逐渐散去,山洞内部一片狼藉。被艾草烟熏的土豆大多被熏黑,有些甚至被烧焦。而那场惊心动魄的火灾,也让他失去了宝贵的淡水储备。
林羽坐在地上,大口喘息着,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他看着那些被烧毁的土豆和空空如也的水罐,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他原本是想解决问题,却差点酿成更大的灾难。
他立刻在“败者之碑”上添上了新的记录:“潮湿季节霉菌孢子扩散,土豆表皮黑斑蔓延——用艾草烟熏但引发火灾。”他意识到,在末世中,任何轻率的尝试都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林羽陷入了沉思。烟熏既然不行,那他还需要一种既能杀灭霉菌,又不会引发火灾,同时对食物本身影响较小的方法。他再次想到了石灰。石灰具有强碱性,能够杀菌消毒,而且在之前的旧试验田消毒中也证明了其有效性。
他立刻行动起来。他将剩余的石灰取出,用少量温水将其溶解,制成浓稠的石灰水。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尚未完全腐烂的土豆挑选出来,用湿布擦去表面的黑斑,然后将它们浸泡在稀释的石灰水中。他让土豆在石灰水中浸泡片刻,确保石灰水能够充分接触土豆表面。
这种“泼石灰水”的方法,果然奏效了。石灰水的碱性有效地杀灭了土豆表面的霉菌孢子,阻止了黑斑的进一步蔓延。虽然土豆表面会留下一层淡淡的白色石灰印记,但至少它们没有继续腐烂。
然而,这场“林孢子瘟疫”仍然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经过清点,他发现,由于霉菌的蔓延和烟熏火灾的影响,他储存的土豆中,竟然有半数已经彻底腐烂,无法食用。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直接威胁到他的粮食储备安全。
面对这巨大的损失,林羽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他将剩余的、被石灰水处理过的土豆全部切成薄片。然后,他将这些土豆片小心翼翼地平铺在山洞内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岩石上,进行晒干处理。他知道,干燥是抑制霉菌生长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经过数日的暴晒和风干,土豆片变得坚硬而干燥,彻底失去了水分。虽然成功避免了进一步的腐烂,但这些晒干的土豆片,口感却变得如同皮革一般,硬邦邦的,难以咀嚼,而且几乎没有了土豆原有的风味。但这已经是他目前所能做到的极限,至少它们可以长期储存,为他提供了最基础的饱腹感。
他将这次“林孢子瘟疫”的惨痛教训和“损失:半数土豆腐烂,剩余切片晒干储存(口感如皮革)”的最终结果,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这面墙,已经成为他在这片废土上,每一次直面生态失衡,并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的真实写照。
这次对霉菌瘟疫的应对,标志着林羽在“日常耕耘”阶段,开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微生物对生存的巨大影响。他亲身经历了因应对不当而引发的更大灾难,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粮食损失。这进一步强调了第二卷核心逻辑中“平静表象下暗藏生态失衡、资源短缺与外部威胁的隐患”——即使在内部,生态的脆弱也可能随时爆发危机。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石灰水处理和晒干只是临时的解决方案,而且严重影响了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他开始思考,是否能找到一种更天然、更安全的食物防腐方法?比如,能否利用一些具有天然抗菌特性的变异植物的汁液,或者通过改变储存环境来抑制霉菌生长?
此外,林羽也开始关注除了土豆之外的其他食物储存问题。他知道,各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储存需求。他需要一套更全面的食物保鲜和储备方案,以应对末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极端情况。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开发一种简易的“窖藏”或“烟熏房”,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那将是更高级别的储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