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之壁”的建立,象征着林羽彻底放弃了对岩壁符号的迷信,转而依靠自身的智慧与实践来应对末世挑战,标志着他科学萌芽的开启。在重新聚焦于日常耕耘和山洞修复之际,一场粒金失窃事件却再次将他拉回与生物威胁的对抗中,这一次的敌人,是无孔不入的鼠群。
山洞入口的爆炸残骸依然触目惊心,林羽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防御墙的重建和清理腐蚀性金属碎片的工作中。他不再去探究那些被炭灰覆盖的符号,而是专注于眼前的实际问题。他明白,只有确保了最基本的安全和食物,才有资格去思考更深层的奥秘。
然而,就在他忙于修复山洞之时,一个新的威胁悄然降临。
这天清晨,林羽习惯性地来到他的临时粮仓。这里堆放着他辛苦收割的麦粒,这些金黄的颗粒是他在这片废土上最宝贵的财富,是维系他生命的“粒金”。他用兽皮袋将麦粒层层包裹,并放置在山洞最干燥、最隐蔽的角落。
然而,当他打开兽皮袋时,却发现麦粒的数量明显减少了。袋子上,赫然出现了几个细小的洞口,一些麦粒散落在洞口周围的地面上。他循着这些散落的麦粒,一路向外追踪,直到山洞外的几块巨石后面。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个隐蔽的鼠洞,洞口周围散落着更多的麦粒。
“储存的麦粒被鼠群搬运至洞外!”林羽的心猛地一沉。这些狡猾的鼠类,竟然趁他不备,将他的“粒金”一点点偷走。他感到一阵怒火中烧。鼠患一直是他生存中的一个大问题,之前它们的破坏导致“盐罐被鼠挖穿”,现在又盯上了他最珍贵的粮食。
他立刻行动起来。他沿着鼠洞的痕迹,在山谷中布下了一些简易的陷阱,包括用藤蔓制作的套索和用石板搭建的捕鼠笼。他知道,普通的诱捕可能效果不佳,他需要更深入地了解鼠群的习性。
仅仅过了几个小时,一个套索陷阱就传来动静。林羽小心翼翼地靠近,发现一只体型比末世前大了许多的幼鼠被套索困住。这只幼鼠浑身灰黑,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充满了警惕。
林羽没有立刻杀死它。他将幼鼠带回山洞,放入一个被加固过的铁笼中。他决定利用这只幼鼠来研究习性。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他开始观察幼鼠的活动规律。他发现,幼鼠在白天大部分时间都躲在笼子最黑暗的角落里,很少活动。只有当山洞陷入黑暗后,它才开始变得活跃,在笼子里四处奔跑,寻找食物。这证实了他的猜测——鼠类是夜间活动的生物。
他还注意到,幼鼠在笼子里移动时,总是沿着笼子的边缘和角落爬行,很少会直接穿越开阔区域。这表明,它们具有偏爱墙角的习性,这可能是为了寻求安全感,或者避免暴露在开阔空间。
林羽将这些观察结果详细地记录下来。他意识到,这些习性是他制定对策的关键。既然老鼠在夜间活动,而且偏爱沿着墙角行动,那么他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保护他的粮食。
首先,他需要将粮仓从地面抬高。他找来几根粗壮的木头,在山洞内部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悬空平台。他将所有储存的麦粒都搬到这个悬空平台上,确保平台距离地面足够高,让老鼠无法轻易跳上去。他还用光滑的石板在平台的四条腿上做了防滑处理,防止老鼠沿着支柱爬上去。
然而,仅仅悬空还不够。老鼠可以通过攀爬其他障碍物,或者跳跃来接近。林羽想到了老鼠避光的习性。他记得在末世前,有些矿洞中会生长一种能够发出微弱荧光的石头——萤石。这种萤石在末世中变得稀有,但他曾在一次深山探索中偶然获得了一小块。
他小心翼翼地将萤石敲碎成粉末,然后将这些萤石粉撒在粮仓周围的地面上,以及通向粮仓的所有可能路径上。萤石粉在黑暗中会发出微弱的荧光,形成一道道发光的“警戒线”。林羽希望,这种微弱的光线能够刺激老鼠的眼睛,让它们产生不安,从而避开这些区域。
果然,萤石粉发挥了作用。当夜幕降临,山洞陷入黑暗后,林羽悄悄地观察着。他看到老鼠们在粮仓周围徘徊,但当它们的爪子接触到那些发光的萤石粉时,它们会立刻停下,然后迅速退开,似乎对这种光线感到极度的不适。它们尝试了多次,但最终都未能靠近悬空的粮仓。
他将这次“粒金失窃”的应对策略,包括“粮仓悬空并撒萤石粉标记(老鼠避光)”的成功经验,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意识到,通过观察生物习性并加以利用,是末世生存的有效途径。
这次对鼠患的治理,标志着林羽在“日常耕耘”阶段,对生物威胁的应对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不再仅仅是被动地防御,而是主动地研究敌人的习性,并利用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来制定更有效的对策。这种基于观察和实践的解决问题方式,进一步凸显了第二卷核心逻辑中“平静表象下暗藏生态失衡”的深层含义——鼠患是生态失衡的表现之一,而林羽则在努力寻求新的平衡。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萤石粉虽然有效,但其光效会随着时间减弱,需要定期补充。而且,鼠群的适应能力很强,它们迟早会找到新的突破口。他开始思考,除了萤石粉,还有没有其他能够驱赶或消灭鼠群的天然方法?比如,利用某种气味强烈的植物来驱赶,或者引诱某些变异捕食者来控制鼠群数量。
此外,林羽也开始关注除了鼠患之外的其他小型生物威胁。他知道,末世的昆虫和微生物也可能对农作物和食物储备造成损害。他需要一套更全面的生物防治方案。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够驯养一些小型捕食者,或者培养一些对作物无害但对害虫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那将是更高级别的生态平衡维护能力。他对“粒金失窃”的深入探索,也预示着他将在“日常耕耘”的道路上,不断精进和突破,以应对末世中无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