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刻痕日历的指引下,林羽的日常耕耘变得有条不紊。新的耕种区在山洞深处焕发出勃勃生机,灰叶草和土豆按照既定的周期茁壮成长。他每日巡视着这片来之不易的绿洲,计算着每一株作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然而,尽管有了蒸馏器和雨水收集系统,淡水资源依然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需要精打细算的部分。
他深知,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各不相同。灰叶草耐旱,而土豆作为块茎作物,在块茎膨大期则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浇水不足,产量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浇水过多,又会浪费珍贵的淡水,甚至可能导致根系腐烂。他需要一种精确的浇水方法,来最大化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林羽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日常使用的陶罐。这些陶罐是他用洞穴黏土烧制而成,虽然质朴,却承载着他的生存智慧。他拿起一个有细微裂纹的陶罐,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形成——利用陶罐的裂纹来控制水流量!
他将裂纹陶罐灌满水,然后观察水流从裂缝中滴落的速度。他发现,通过控制裂纹的大小,或者通过手指按压裂纹边缘,可以初步控制水流的速度。他将这种方法进行分级:裂纹较小、水滴缓慢渗出的,他将其定义为“1罐\/天”的浇水量,适用于灰叶草的日常维护;而裂纹较大、水流相对急促的,他则将其定义为“5罐\/天”的浇水量,用于满足土豆在关键生长期的需求。
林羽开始实践他的“滴水计量”法。他每天提着装满淡水或稀释“岩汗水”的陶罐,穿梭在试验田间。他根据刻痕日历上标记的作物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的陶罐,精确地将水浇灌到每一株作物的根部。他密切观察着作物的反应,调整浇水量,力求达到最完美的平衡。他甚至会在岩壁上,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下每种作物每日的耗水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植物需水数据库”。
最初,这种方法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水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作物的长势也变得更加均匀。灰叶草郁郁葱葱,土豆藤蔓粗壮,预示着丰收的景象。林羽为此感到欣慰,他觉得自己又向着真正的自给自足迈进了一步。
然而,平静的表象下,总有新的挑战暗流涌动。大约一周后,林羽发现,他用于“滴水计量”的那些陶罐,其细微的裂纹竟然在不断扩大!在反复装水、搬运、以及水压的长期作用下,那些原本微小的裂缝逐渐演变为明显的漏缝,水流不再是缓慢滴落,而是直接从裂缝中渗漏而出,甚至形成细小的水柱。这导致他无法再精确控制浇水量,大量的水资源在抵达作物根部之前就被浪费掉了。
他拿起一个漏水的陶罐,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挫败感。他意识到,陶罐的裂纹虽然可以作为临时的计量工具,但其脆弱性使其无法长期承担这一重任。他不能坐视珍贵的水资源白白流失。
他立刻在“败者之碑”上添上了新的记录:“用陶罐裂纹控制浇水量(1罐\/天—5罐\/天分级)——裂缝扩大导致漏水。”他意识到,在末世中,即使是日常使用的工具,也需要持续的维护和改进。
林羽陷入了沉思。他需要一种方法来加固这些陶罐,阻止裂纹的扩大,同时又不影响其计量功能。他想到了山洞中常见的藤条。这些藤条柔韧而坚韧,或许能够用来捆绑陶罐,提供额外的支撑。
他立刻行动起来。他收集了大量的柔韧藤条,将其清洗干净。然后,他将藤条浸泡在水中,使其变得更加柔软,易于操作。他小心翼翼地将藤条一圈圈地缠绕在那些有裂纹的陶罐罐腹上,特别是裂纹集中的区域。他用力拉紧藤条,打上坚固的死结,确保它们能够紧密地勒住陶罐,防止裂纹继续扩大。
这种“藤条绑紧罐腹”的方法,果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他再次将水灌入陶罐时,水流不再从裂缝中大量渗漏,而是恢复了之前的缓慢滴落状态。藤条的捆绑有效地限制了裂纹的扩张,使得陶罐能够继续承担“滴水计量”的功能。虽然偶尔还是会有微量的渗漏,但与之前相比,已经大大减少。
在实践中,林羽通过他逐渐完善的“数据林”——一个建立在岩壁刻痕和符号上的记录系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土豆的需水量比灰叶草高出3倍!这意味着,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必须优先保证主粮土豆的灌溉,以确保其产量。他用更精细的划痕和符号标记出这一关键数据,并将其奉为水资源分配的最高准则。
他将这次“滴水计量”的经验,包括“用陶罐裂纹控制浇水量”、“裂缝扩大导致漏水,改用藤条绑紧罐腹”,以及“土豆需水量比灰叶草高3倍,优先保证主粮灌溉”的关键数据,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这面墙,已经成为他在这片废土上,每一次直面生存细节,并最终找到最优解的最好见证。
这次水资源管理的精细化,标志着林羽的“日常耕耘”进入了更高效的阶段。他不仅能够精确计时,还能精确计量,使得水资源这种稀缺品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他通过对作物生长规律的深刻理解,做出了理性的资源分配决策,确保了主粮的优先供应。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藤条绑紧陶罐只是权宜之计,陶罐本身的寿命依然有限。他需要寻找更坚固、更耐用的水容器,或者探索其他不需要器皿就能精确计量的浇水方法。他开始思考,是否能利用一些变异植物的导水特性,或者在地下铺设简易的引水渠,来更均匀地分配水资源?
此外,林羽也开始关注除了浇灌之外的水资源利用。他知道,他自身饮用咸水的情况无法长期持续。他需要更高效的蒸馏技术,或者找到新的淡水来源,以保障自身的健康。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开发一种循环水系统,将使用过的水进行净化再利用,那将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终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