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新巢启封”的浩大工程后,林羽的山洞内部焕然一新。新的耕种区位于洞穴高处,避开了酸雾的侵扰,荧光安全线在黑暗中勾勒出希望的轮廓。旧的田地已被石灰消毒,回归沉寂。洞外,骸骨长城和塑料棚顶构筑起坚实的防御,而那些披着泥浆“岩甲”的岩壁,则默默地抵御着酸雨的侵蚀。林羽的生存体系,至此已然初步稳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每日穿梭于新开辟的耕种区,感受着脚下松软的泥土和手中作物的生机。土豆和灰叶草在新环境中生长良好,但林羽知道,要实现真正的粮食自由,他必须对作物的生长周期有更精准的把握。只有这样,他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播种和收获计划,确保食物供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他回想起末世前关于农业生产的知识,农作物都有其特定的生长周期。在缺乏现代计时工具的末世,他需要一种原始而有效的方法来记录时间。他将目光投向了新耕种区附近的岩壁,那里有几块平整的区域,天然适合做标记。
他决定利用之前在洞穴入口处发现的那些古老岩壁符号,用类似的刻痕来记录时间。他用自己的石刀,在新开辟的岩壁上,每天刻下一道划痕,作为日期的标记。这不仅是时间的记录,也是一种仪式,象征着他在末世中对秩序和规律的坚守。
林羽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灰叶草上。这种作物是他最初的食物来源,也是目前产量最大、最稳定的作物。他选择了一批新播种的灰叶草,从它们发芽的第一天开始,就在岩壁上刻下一道道划痕。他每天都仔细观察灰叶草的生长情况,记录下它们从幼苗到成熟,再到可以收获的全过程。
大约在第28天,林羽发现,这批灰叶草的叶片变得更加肥厚,茎秆也变得更加粗壮,达到了他设定的最佳收获标准。他尝试性地收获了一部分,发现其产量和品质都达到了预期。这让他惊喜不已,他终于确定了灰叶草的成熟周期——固定为28天!
这个发现对林羽而言意义重大。他立刻根据这个数据,在岩壁上建立了一套“种植-收获”的时间表。他用更深的划痕标记出每隔28天的周期,并在每个周期开始时,规划出新的播种区域。这样一来,他就能确保每隔一段时间,都能有新的灰叶草成熟,从而实现食物的持续供应。
为了区分不同的作物,林羽还设计了不同深浅的划痕。深而粗的划痕代表灰叶草的播种日期,浅而细的划痕则用来标记土豆的生长周期。他知道,土豆的生长周期比灰叶草更长,需要更长时间的记录。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在岩壁上清晰地看到不同作物的生长进度,从而更好地安排耕作。
然而,末世的考验总是无处不在。在一个漫长而潮湿的雨季,酸雨几乎连绵不断。尽管山洞内部有塑料棚顶和泥浆岩甲的保护,但那裸露在外的岩壁,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酸雨的冲刷。当雨季结束,林羽再次来到他的“刻痕日历”前时,他心头一沉。
他发现,那些标记雨季的符号,以及一些早期的划痕,在酸雨的长期侵蚀下,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有些甚至被腐蚀得几乎难以辨认。这让他的“刻痕日历”出现了断裂,打乱了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种植-收获”时间表。他意识到,即使是在山洞内部,环境的腐蚀性也依然强大,任何不加防护的标记都可能被时间抹去。
他心急如焚,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补救工作中。
首先,他拿起那把石刀,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已经模糊不清的划痕重新加深。每一刀下去,他都格外专注,确保划痕的深度和宽度都恰到好处,既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日期和标记,又不会损坏整个日历的结构。
接着,他开始调制一种特殊的颜料。这种颜料是他用烧焦的木炭粉和动物脂肪混合而成的,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他将这种颜料仔细地涂抹在那些关键的标记上,让它们更加醒目和持久。
然后,他在一些重要的日期旁边,挑选了一些更坚硬的石块。他用这些石块对日历进行加固,将它们紧紧地镶嵌在日历的表面,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防止这些关键的日期再次被腐蚀。
他深知这份“刻痕日历”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这个充满绝望和混乱的末世中,它是他维持秩序和希望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记录了时间的流逝,更承载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和信念。因此,他决不能让这份日历被时间所侵蚀,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它长久保存下去。
他将这次“刻痕日历”的建立过程,包括“用岩壁符号记录播种天数”、“发现灰叶草成熟周期固定为28天,建立‘种植-收获’时间表”,以及“划痕深浅区分不同作物,雨季符号被酸雨侵蚀模糊(需重新标注)”的细节,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这面墙,已经成为他在这片废土上,每一次直面生存细节,并最终找到最优解的最好见证。
这次“刻痕日历”的建立,标志着林羽的生存策略从“生存验证”进入了“日常耕耘”阶段。他不再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挣扎,而是开始追求更高效、更有序的生存方式。他通过对作物生长周期的精确把握,初步形成了规律化的生产节奏,为未来的扩大耕种打下了基础。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虽然灰叶草的周期明确,但土豆的周期仍然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他还需要探索其他更精确的计时方法,以应对更复杂的农耕需求。他开始思考,是否能利用太阳和月亮的周期变化,或者一些变异植物的独特生长规律,来建立一个更全面的自然日历。
此外,林羽也开始关注除了时间记录之外的农业管理。他想知道,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比如研究多层种植架,或者通过轮作来保持土壤肥力。他还需要探索更稳定的水源,以应对可能的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