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羽的精心打理下,山洞试验田日益繁荣。经过骨粉和鱼内脏发酵液的滋养,作物生长旺盛,绿意盎然。洞口菌丝网络则默默地过滤着空气中的放射性尘埃。然而,末世的环境变幻莫测,新的威胁总是接踵而至。这一次,危险来自天空——酸雨。
那是一个阴沉的午后,山洞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林羽本以为这只是普通雨水,能为干涸的土地带来滋润。但他很快发现,雨水落在山洞外的岩石和植物上时,竟然发出轻微的“滋滋”声,并留下一些不自然的腐蚀痕迹。他将手伸出洞口,感受着雨滴,皮肤传来一种微弱的刺痛感。他立刻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雨水,而是具有腐蚀性的酸雨!
林羽的心头猛地一沉。酸雨,这种在末世前就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如今变得更加严重。如果让这种雨水直接接触试验田的土壤,必然会对作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他之前虽然搭建了塑料棚来控制湿度和保温,但塑料棚的顶部并非完全密闭,且雨水可能通过洞口流入,或者通过地下渗透。他必须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隔离这些致命的酸雨,保护他的作物。
他回想起之前应对“岩汗”时,用碎石吸潮的经验。碎石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可以有效隔绝水分。于是,他决定用碎石铺设在试验田的表面,形成一层隔离层,希望能阻止酸雨直接接触土壤。
林羽立刻行动起来。他走出山洞,在附近收集了大量碎石,这些碎石大小不一,有些还带着锋利的棱角。他将碎石小心翼翼地铺设在试验田的高垄之间,以及作物周围的土壤表面。他希望能通过这层碎石,将酸雨引流到沟槽中,然后通过之前建立的排水系统排出。
起初,效果似乎不错。当酸雨再次降临,雨水打在碎石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大部分雨水顺着碎石缝隙流入了沟槽,避免了直接接触土壤。林羽松了一口气,他以为自己找到了解决方案。
然而,仅仅过了一天,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当他检查试验田时,发现部分幼苗的根部出现了异常。它们的茎秆底部和靠近土壤的叶片边缘,呈现出一种焦黑的腐烂迹象,仿佛被灼烧过一般。他小心翼翼地挖开碎石,拨开泥土,触碰那些受损的根系,发现它们变得软烂,甚至有些已经开始坏死。
林羽感到一阵困惑。碎石明明隔绝了大部分酸雨,为何幼苗还会受损?他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出在碎石的缝隙中。虽然大部分雨水被引流,但总有少量酸雨通过碎石的缝隙,渗入到下方的土壤中。这些渗透下来的酸雨,在土壤中局部累积,浓度过高,最终导致了幼苗的“烧根”现象。碎石并非完全密封,它的缝隙反而成了酸雨渗透的通道。
他再次在“败者之碑”上添上了新的记录:“碎石铺面隔离酸雨——碎石缝隙渗水导致幼苗烧根。”他意识到,单一的碎石防护并不可靠,他需要一种更全面、更严密的隔离措施。
林羽陷入了沉思。既然碎石会渗水,那么他需要一种能够完全隔绝液体的材料。他想到了木板。山洞内储存着一些从废墟中捡来的木板,虽然有些腐朽,但经过修补后,依然可以利用。他决定,在碎石层上方,再铺设一层木板,形成“碎石+木板”的双层防护。
他立刻着手制作。他将那些木板截取成合适的尺寸,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平铺在碎石层上方,尽可能地消除缝隙。这样一来,即使少量酸雨通过碎石,也会被木板完全阻隔,再也无法渗透到下方的土壤中。他还在木板之间用藤蔓进行连接,确保它们不会被风吹散或被水冲走。
然而,木板虽然能隔绝水分,但它们本身并不是完全防水的,长期暴露在潮湿的酸雨中,依然可能腐烂。林羽需要为木板提供额外的防水保护。他想到了之前用于加固塑料棚的尸体脂肪。这种脂肪在凝固后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他将一些动物脂肪加热熔化,然后用一块布条蘸取熔化的脂肪,小心翼翼地涂刷在每一块木板的表面,特别是木板的接缝处。脂肪冷却后,在木板表面形成了一层坚韧而透明的防水层。林羽知道,这种脂肪防水层并非永久有效,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失效。但他经过测试,发现这种脂肪层能够有效防水长达三天。这意味着,他每隔三天就需要重新涂刷一次脂肪,以确保防护的持续有效性。
这项新的防护措施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当下一场酸雨来临时,雨水落在铺有尸体脂肪的木板上,形成水珠,然后顺着木板表面滑落,流入沟槽,再被排出山洞。没有一滴酸雨能够渗透到下方的土壤中。试验田里的作物,也终于摆脱了酸雨的威胁,重新焕发出健康的生机。
林羽将这种“碎石+木板双层防护”以及“木板刷尸体脂肪防水(有效期3天)”的经验,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甚至在旁边绘制了双层防护的剖面图,以及脂肪涂刷的示意图,让这份经验更加清晰明了。这面墙,已经成为他在这末世中,每一次直面环境挑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最好见证。
这次成功的经验,让林羽对末世环境中防护体系的构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意识到,单一的防护措施往往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威胁,多层次、复合型的防护才是关键。同时,他也再次感受到了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变废为宝”的智慧,将动物脂肪这种原本可能被忽视的资源,转化为重要的防护材料。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每三天重新涂刷一次脂肪,虽然有效,但仍然是一个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他需要寻找一种更持久、更具可持续性的防水材料。他开始思考,是否有其他天然树脂或矿物质,能够替代尸体脂肪,提供更长效的防水效果?或者,能否找到一种能够抵御酸雨腐蚀的植物,将其种植在防护层上方,形成天然的防护带?
此外,林羽也开始关注酸雨本身的来源和成分。他知道,酸雨的形成与空气中的污染物有关。他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从源头上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或者至少能够实时监测酸雨的强度和成分,以便更精确地调整防护措施。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收集这些酸雨,是否能通过某种方式对其进行中和处理,将其转化为可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