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够吸收放射性尘埃的菌丝网络逐渐铺展开来后,山洞内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新,试验田的作物也在骨粉和菌链的滋养下,显得格外健康。林羽每日在洞中劳作,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然而,他深知,在末世中,知识和经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山洞岩壁上那些古老而神秘的符号,这些符号自他进入山洞伊始便存在,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这些符号,线条粗犷而古朴,似乎记载着某种被遗忘的智慧。林羽曾多次尝试解读它们,但始终不得要领。直到有一天,他在整理收集来的腐木时,无意中发现一块被压在底部的石板,上面竟然也刻着类似的符号。这些符号与岩壁上的图案相互映照,似乎隐藏着某种关联。他仔细比对,终于发现了一组反复出现的、形似“滴落的血滴”与“肥沃土地”的符号。
“以血养土?”这个古老而诡异的念头猛地跳入林羽的脑海。在末世前的史书中,他曾读到过一些原始部落或古老文明,会用牲畜的鲜血浇灌土地,以期获得丰收。这是一种原始而神秘的祭祀仪式,但其背后或许蕴含着某种朴素的农耕智慧。在资源匮乏的末世,如果能利用这种古法来提升土壤肥力,无疑是巨大的突破。
林羽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他知道这很冒险,但对提升产量的渴望驱使着他进行尝试。他决定,以自身为试验,验证这个古老秘辛的有效性。他走到试验田旁,深吸一口气,然后用自制的石刀,在自己的指尖轻轻划破一道小口。鲜红的血液立刻涌出,在灰色的土壤中显得格外醒目。他将几滴血液滴落在试验田的一小块区域,然后迅速用干净的泥土覆盖,心中充满了忐忑与期待。
接下来的几天,林羽每天都会仔细观察那块被“血祭”过的土壤。起初,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变化。但大约在第三天,他惊喜地发现,那块土壤上的作物,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叶片也变得更加翠绿饱满,甚至比周围施用骨粉的作物还要显得生机勃勃。这表明,“以血养土”的方法,确实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土壤的肥力,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某种特殊养分!林羽感到一阵狂喜,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无限的肥力来源。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大约在第五天,林羽发现,那块被“血祭”过的土壤,开始出现一些令人不安的变化。在作物的根部和土壤表面,开始出现一些细小的、乌黑发亮的飞虫。这些飞虫体型很小,但数量却在迅速增加,它们嗡嗡地飞舞着,令人感到厌恶。更糟糕的是,这些飞虫似乎对腐烂的气味特别敏感,它们开始聚集在试验田的其他区域,甚至试图侵入山洞深处。
林羽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这是一种腐生生物——黑蝇!血液虽然富含养分,但它也是各种腐生细菌和昆虫的绝佳培养基。这些黑蝇的滋生,不仅会影响作物的生长,更可能带来病菌,甚至吸引更大型的变异生物。他原本是想提升土壤肥力,却不曾想,这份“血壤秘辛”竟然引来了新的生物危机。
他立刻在“败者之碑”上添加了新的记录:“岩壁符号揭示‘以血养土’古法,林羽割破手指滴血测试,土壤短暂肥沃但滋生黑蝇。”他意识到,古老的智慧虽然有效,但其副作用在末世的环境中可能被放大,变得无法承受。他不能以牺牲环境卫生和生物安全为代价来换取短暂的肥力提升。
林羽陷入了沉思。他不能直接使用血液,但其蕴含的养分却不容忽视。他需要一种既能提供类似血液养分,又不会滋生腐生生物的替代品。他想到了那些在末世河流中捕捞到的变异鱼类。这些鱼虽然肉质粗糙,难以直接食用,但其内脏却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与血液的成分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能将鱼内脏进行发酵,或许就能得到一种既安全又高效的液体肥料。
他决定外出捕捞变异鱼。他制作了更坚固的鱼叉,并带上一些上次用毒果汁液涂抹过的骨骼,希望能驱逐河流附近的危险生物。他沿着地下河流小心翼翼地探索,河水中隐约可见一些体型异常庞大的变异鱼类,它们在浑浊的水中游动,时不时露出锋利的牙齿。
经过一番周旋,林羽成功捕捞了几条变异鱼。他将鱼带回山洞,小心翼翼地取出鱼内脏,将其切碎,然后放入一个密闭的陶罐中。他添加了一些从试验田土壤中收集到的微生物,以及少量稀释后的“岩汗水”,作为发酵的引子。然后,他将陶罐放置在一个温暖而通风良好的角落,让其自然发酵。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陶罐中不断冒出气泡,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发酵后的酸腐气味。林羽每天都会小心地打开陶罐,用木棍搅拌,确保发酵均匀。他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一旦成功,他将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有机肥料。
大约一周后,陶罐中的液体变得澄清,散发出一种带有淡淡鱼腥味的酸腐味。林羽用一个简易的过滤布,将发酵液过滤,去除了其中的固体残渣。他得到了大约一陶罐金黄色的发酵液——“鱼内脏发酵液”。他小心翼翼地将这种发酵液稀释,然后均匀地浇灌在试验田的作物上。
这次,奇迹再次发生,而且没有伴随着讨厌的黑蝇!在鱼内脏发酵液的滋养下,作物的生长速度再次提升,叶片变得更加浓绿,甚至比之前使用骨粉时还要显得旺盛。更重要的是,土壤中没有滋生任何腐生生物,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味。这表明,发酵过程有效地分解了鱼内脏中的腐败物质,同时保留了植物所需的养分。
林羽欣喜若狂。他将这种“鱼内脏发酵液”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将其稀释和施用的细节,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甚至在旁边绘制了简易的鱼叉捕捞示意图,以及发酵陶罐的结构图,确保这份宝贵的经验能够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这次“血壤秘辛”的经历,让林羽对资源循环和生物转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意识到,末世中的任何物质,只要经过正确的处理和转化,都可能成为宝贵的资源。他已经从单纯的“农夫”,蜕变为一个真正的“生物工程师”,一个能够驾驭生物力量来为生存服务的智者。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外出捕捞变异鱼仍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他需要找到更安全的捕捞方式,或者探索其他不需要外出就能获得的蛋白质来源。他开始思考,是否能通过某种方式在山洞内部养殖变异鱼类?或者,是否存在其他更易获得的动物废弃物,能够用于发酵制作肥料?
此外,林羽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物发酵领域。他想知道,除了鱼内脏,是否还有其他有机物能够通过发酵,转化为对植物有益的物质?比如一些植物的秸秆、动物的粪便等等。他知道,如果能建立一个完善的生物发酵系统,他的试验田将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