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粉的滋养下,山洞试验田的作物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叶片浓绿,茎秆粗壮,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林羽穿梭其间,内心充满了成就感。然而,他深知,即便有了骨粉和菌链的帮助,土壤中依然存在着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末世降临后,环境剧变,空气中弥漫着不明的尘埃,地下水流经受污染的区域,这些都可能导致土壤中累积肉眼不可见的重金属或其他有毒物质。长此以往,这些毒素最终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他的身体。
他回想起末世前关于生物修复的知识,其中提到一些特殊的真菌能够分解甚至富集重金属。如果能找到并培育这些真菌,让它们的菌丝深入土壤,形成一个庞大的地下网络,或许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深层污染的问题,为作物提供一个真正纯净的生长环境。
林羽立刻行动起来。他沿着山洞深处,那些更潮湿、更阴暗的区域进行探索。他知道,真菌往往喜欢这样的环境。经过一番细致的搜寻,他终于在一些腐朽的木桩和潮湿的岩壁上,发现了几种不同形态的真菌。其中一种,菌丝呈白色,如同蛛网般细腻地蔓延在腐木表面,显得异常活跃。他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些菌丝样本,带回试验田进行研究。
他首先在几个单独的陶罐中,分别放置了含有微量重金属的土壤样本,然后将不同种类的菌丝引入其中。他每天观察着陶罐内的变化,并用简易的、用植物汁液和石灰自制的试剂,测试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经过几天的耐心等待,他惊喜地发现,其中一种白色的菌丝,在陶罐中生长得异常迅速,并且被它覆盖的土壤样本,重金属含量明显下降。这表明,这种菌丝确实具有分解或吸收重金属的能力!
林羽欣喜若狂,他仿佛看到了彻底净化土壤的希望。他决定将这种具有重金属分解能力的菌丝引入试验田。他小心翼翼地将菌丝团分散开来,将其埋入试验田的各个角落,并确保它们能够接触到土壤深层。他期待着这些菌丝能够像地下工厂一样,默默地工作,净化着每一寸土壤。
然而,仅仅过了不到一周,新的问题就出现了。那些被引入菌丝的作物,非但没有变得更加健康,反而出现了萎蔫、生长停滞的迹象。林羽感到不解,他仔细检查了土壤的湿度、温度、光照,以及之前解决的盐毒问题,都没有发现异常。他小心翼翼地挖开土壤,观察受害作物的根系。眼前的一幕让他心头一紧:原本应该健康的根系,此刻却被密密麻麻的白色菌丝缠绕、侵蚀,有些细小的根须甚至已经变得干瘪、坏死。
林羽顿时明白了。这些真菌虽然能分解重金属,但它们并非完全无害。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为了获取养分,竟然侵入了作物的根系,成为了“寄生者”,吸取着植物的生命力。这让林羽感到一种巨大的挫败感,他原本是想净化土壤,却不曾想引入了一种新的“病害”。他意识到,他不能盲目地将外来生物引入自己的生态系统,任何生物的引入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他立刻着手补救。他迅速划定了一片“真菌禁区”,将那些受到菌丝侵蚀的作物连同受污染的土壤一起清理出去。他用火焰对被侵蚀的区域进行了消毒,并用新的、纯净的土壤进行替换。他知道,这片“真菌禁区”必须严格隔离,确保菌丝不会再次侵入他的试验田。他甚至在“败者之碑”上,郑重地添加了新的记录:“培育地下菌丝体分解重金属——菌丝侵入作物根系,被迫划定‘真菌禁区’。”他告诫自己,生物利用必须谨慎,否则适得其反。
虽然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林羽并没有完全放弃对这种菌丝的探索。他回想起这种菌丝分解重金属的能力。他思考着,既然它们不能直接用于试验田,那么是否能将其用于其他地方,发挥它们独特的净化作用呢?
他突然想到了山洞外的世界。末世降临后,空气中弥漫着大量不明的尘埃,其中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质。他虽然躲在山洞中,但偶尔外出搜寻物资时,依然会接触到这些有害物质。如果这种菌丝能够分解或吸收重金属,那么是否也能吸收空气中的放射性尘埃呢?
这是一个大胆而危险的想法,但林羽决定冒险一试。他小心翼翼地采集了一些受污染的空气样本(通过湿布吸附),然后将这些样本与真菌菌丝放置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应。同时,他在山洞的洞口附近,那些不会影响到试验田的岩壁上,重新培育了这种菌丝。他将菌丝涂抹在岩壁表面,让它们形成一片片白色的“菌丝网络”,希望它们能够像过滤器一样,吸附从洞口飘入的空气中的有害尘埃。
奇迹再次出现了!几天后,林羽用自制的简易辐射探测器(一个利用萤石和某些矿石对辐射敏感的特性制作的装置),对菌丝覆盖的岩壁进行了测试。他惊喜地发现,菌丝覆盖区域的辐射强度,确实比未覆盖区域有所降低!这表明,这种菌丝不仅能分解重金属,竟然还能吸收放射性尘埃!
这个发现让林羽激动得几乎跳起来。这不仅仅是解决了土壤污染问题,更是为他开辟了一条净化整个洞穴空气、甚至未来洞外环境的道路!这是一种能够将致命威胁转化为生存助力的生物力量。他立刻将这种惊人的发现记录在“败者之碑”上:“菌丝可吸收放射性尘埃,用于净化洞外空气。”这面墙,已经成为他在这末世中,每一次绝境逢生、化腐朽为神奇的见证。
林羽开始更积极地培育和扩大这种菌丝的规模。他将它们视为山洞的“守护者”,为它们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定期补充腐木和潮湿的泥土作为养分。他将菌丝网络扩展到洞口附近所有的岩壁和缝隙中,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过滤着进入山洞的每一缕空气。他甚至尝试将部分菌丝带到洞外,在一些受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尝试性培养,虽然面临更大的挑战,但他坚信,这是一种能够改变末世环境的强大力量。
这次“菌丝网络”的发现,让林羽对生物的潜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意识到,在末世中,并非所有变异都是有害的,有些生物的变异,反而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它们,理解它们,并加以利用。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这种菌丝虽然能吸收放射性尘埃,但其吸收能力和处理极限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他需要更精确地评估它们的净化效率,并思考如何处理那些被菌丝吸收后的放射性物质。他开始思考,是否能将这些吸收了放射性物质的菌丝进行集中处理,将其深埋,或者通过某种方式使其彻底失活,以避免二次污染。
此外,林羽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微生物世界。他想知道,除了这种菌丝,是否还有其他微生物能够分解更顽固的污染物,比如那些末世前遗留下来的化学毒素。他知道,如果能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微生物净化系统,他的山洞将成为末世中真正的“无菌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