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内的试验田,在解决了盐毒复发和湿度绞刑两大难题后,终于呈现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高垄作畦让土壤得以呼吸,碎石吸潮和棚顶开孔完美平衡了湿度,而荧光陶罐灯则以其柔和的光芒,为幼苗提供了稳定的光合作用能量。林羽看着眼前这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他知道,这不仅仅是食物的来源,更是他在末世中,用智慧和毅力创造出的奇迹。
然而,林羽从未停止过思考。他深知,荧光棒这种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然目前库存尚可支撑,但长远来看,它依然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荧光棒的光线虽然柔和,却也并非完全模拟日光。在那些没有荧光陶罐灯直接照射的区域,光线依然显得有些微弱,使得部分作物的长势不如预期。他需要一种更亮、更持久、且更具可持续性的照明方式,来全面提升试验田的生产力。
他将目光投向了洞内那些储存的动物脂肪。这些脂肪是他在清理变异生物尸体时提炼出来的,原本主要用于维持陶罐火的燃烧,提供热量。他回忆起最初使用尸体脂肪涂抹陶罐生火时的场景,那明亮的火焰曾给他带来一丝暖意和希望。但他也清楚记得,当时燃烧的脂肪会产生一股刺鼻的烟雾,虽然被洞口的通风带走了一部分,但在相对密闭的山洞环境中,长期使用必然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危害到自己和作物的健康。他无法忍受在充满烟尘的环境中生活和耕作。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这些脂肪燃烧得更纯净,更高效,同时提供更充足的光亮?”林羽在“耻辱墙”前踱步,目光扫过那些关于火源和烟雾的记录。他想起末世前读过的野外生存指南,里面提到一些原始部落会使用天然树脂混合动物油脂来制作火把或灯具,据说能减少烟雾并增加亮度。松脂,一种在末世前常见的树木分泌物,或许可以一试。
第二天,林羽便行动起来。他沿着山洞外的山路探索,仔细寻找那些在末世中依然顽强生长的松树。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在几棵高大的松树树干上,发现了凝结成块的琥珀色松脂。他小心翼翼地用石刀将其刮下,收集到陶罐中。松脂带着一股独特的清香,与尸体脂肪的腥臭味形成了鲜明对比。
回到山洞后,林羽开始了新的实验。他首先将收集到的松脂加热,使其熔化成粘稠的液体。接着,他将一部分提炼好的动物脂肪也加热融化。他没有直接将两者混合,而是尝试着不同的比例。他先用一小块棉布(从废弃衣物上撕下的)制作成简易的灯芯,然后将其浸泡在纯动物脂肪中,点燃。火焰是明亮的,但烟雾也确实刺鼻,而且带有明显的腥味。
随后,他尝试将灯芯浸泡在松脂和动物脂肪的混合物中。他先用极少的松脂,混合大量的脂肪,点燃后发现烟雾略有减少,但效果不明显。他又逐渐增加松脂的比例。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尝试,烟雾弥漫山洞,呛得他咳嗽不止后,林羽终于摸索出了一个最佳比例。当松脂的比例达到总量的三分之一时,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变化: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大大减少,几乎闻不到刺鼻的腥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松木清香。更重要的是,火焰的亮度竟然比纯脂肪燃烧时提升了近三倍!
那种感觉,就像是末世前最明亮的油灯,甚至超越了普通的蜡烛。光芒不再是昏黄摇曳,而是带着一种温暖的橘色,稳定而明亮,足以照亮山洞试验田的大部分区域。林羽欣喜若狂,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这种用松脂混合脂肪制作的“清洁灯芯”,不仅解决了烟雾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亮度,这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他在洞内进行精细操作都至关重要。
他立刻着手批量制作这种“清洁灯芯”。他用收集到的棉布、破旧衣物撕成的布条,甚至一些植物纤维,搓成粗细均匀的灯芯,然后将它们浸泡在预先调配好的松脂与动物脂肪混合物中。接着,他将这些浸泡好的灯芯放置在特制的陶碗中,陶碗底部垫上一些碎石用于固定,并盛满混合物,确保灯芯能持续吸收燃料。
当夜幕降临,林羽点燃了这些“清洁灯芯”。整个山洞瞬间变得通透明亮,那些被荧光陶罐灯覆盖不到的角落,此刻也沐浴在温暖的光芒中。他发现,在更充足的光照下,那些原本长势较弱的作物,似乎也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叶片更加翠绿,茎秆也显得更加粗壮。这种全方位的、稳定而明亮的光照,无疑为试验田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新的挑战,林羽对此已习以为常。这种“清洁灯芯”虽然解决了烟雾和亮度问题,但新的隐患很快浮现。在连续使用了几天后,林羽发现灯芯的火焰开始变得不稳定,忽明忽暗,甚至会熄灭。他仔细检查,发现灯芯的顶部,也就是燃烧的部分,积累了一层黑色的硬质残渣。这些残渣堵塞了灯芯的毛细结构,影响了燃料的供给,导致燃烧不畅。
他尝试用手指去清理这些残渣,却发现它们非常坚硬,难以清除。如果不及时清理,灯芯就会报废,浪费宝贵的燃料。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这些燃烧后的残渣,虽然没有刺鼻的烟雾,却散发着一种淡淡的焦油味。这种味道,对于人类来说或许只是有些不适,但对于某些对气味敏感的生物来说,却可能是一种诱惑。
果然,在接下来的几个夜晚,林羽发现山洞深处偶尔会出现一些不明的飞虫。这些飞虫体型不大,但数量逐渐增多,它们似乎被灯芯散发出的独特气味吸引,在光源周围盘旋。虽然它们目前没有表现出攻击性,但林羽知道,在末世中,任何异常的生物聚集都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危险。这些飞虫可能会传播病菌,也可能吸引更大型的捕食者。
于是,林羽再次回到“耻辱墙”前,在“照明”的分类下,添上了新的记录:“松脂脂肪灯芯——代价:需定期清理灯芯残渣,否则吸引飞虫。”他意识到,这种高效的照明方式并非没有代价,它需要更精细的维护。
为了解决灯芯残渣的问题,林羽尝试了各种方法。他先是尝试用小刀刮除,但这效率低下,且容易损坏灯芯。后来,他想到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用一根细长的木棍,在灯芯燃烧一段时间后,轻轻拨动灯芯,将残渣刮落。这种方法虽然需要定期操作,但效率高,且不会损伤灯芯。他将清理灯芯残渣的动作,纳入了每日的固定维护流程中,如同巡视作物般一丝不苟。
至于吸引飞虫的问题,林羽则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他将那些偶尔出现的飞虫小心地捕捉起来,然后观察它们的习性。他发现这些飞虫对气味非常敏感,但对光线的种类似乎并不挑剔。于是,他尝试在山洞的某些区域,设置一些涂抹了驱虫植物汁液的简易陷阱,希望能将飞虫引到远离试验田的区域。他还想到,如果能控制灯芯燃烧时的气味,或许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开始尝试在松脂和脂肪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具有驱虫效果的植物提取物,比如某种在废墟中发现的、气味浓烈的野生草本植物,希望通过改变燃烧气味来达到驱虫的目的。
林羽深知,在末世中,任何资源的利用都必须考虑到其可持续性。松脂虽然比荧光棒更容易获取,但也并非取之不尽。他开始在每次外出时,有意识地寻找更多的松脂来源,并尝试研究松树的生长习性,希望能找到人工培植或采集松脂更有效的方法。他还思考着,除了动物脂肪,是否还有其他可燃的天然油脂可以替代,比如某些植物的种子油?这些都是他未来需要探索的方向。
随着“清洁灯芯”的稳定使用和维护,山洞内的照明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试验田的生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充足而稳定的光照,加上此前解决的土壤和湿度问题,使得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林羽甚至开始尝试种植一些对光照要求更高的作物,如一些喜阳的药用植物。他明白,这些药用植物在末世中可能具有更高的价值,能够为他提供除了食物之外的更多生存保障。
这次“尸油照明”的经验,让林羽对资源利用和系统维护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意识到,任何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都可能隐藏着未知的代价。只有不断地观察、学习、改进,才能在这片废墟之上,建立起真正稳固的生存体系。他将这些心得体会,以及灯芯制作的精确比例,灯芯清理的频率,甚至那些吸引飞虫的特点和驱虫植物的种类,都详细地记录在了他的“败者之碑”上,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林羽知道,未来的挑战依然严峻。食物、水源、安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松懈。他开始思考如何扩大种植规模,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更多的产出。他还留意着洞外的环境变化,那些远处的烟雾,那些变异生物的咆哮,都提醒着他,他并非这世上唯一的幸存者,而资源也并非只有他一人在寻找。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更精密的计划,才能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存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