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事,徐悟锋并非首次经历,早已驾轻就熟。
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在热闹喧嚣的氛围中,花轿伴随着鼓乐声,缓缓向梁山山顶行进。
花轿内,方百花身着嫁衣,红盖头遮面,面容含羞带笑,更多的是一种期待与喜悦。
回想起当年在江州初遇徐悟锋,那场未遂的刺杀行动后,是他出手相救,再到湖心小岛上的倾诉衷肠。
今日,她即将成为他的新娘,方百花的心跳不由加快。
抛开感情不说,她即将嫁的人,是威名赫赫的江湖领袖,更是天下第一大寨的寨主,未来或许会掀起风云变幻。
单论成就,就连有摩尼教百年基业支持的兄长,也无法企及。
这场婚姻并非普通结合,而是梁山泊与摩尼教的战略联盟。
此次联姻对摩尼教意义重大,方腊极为重视,梁山泊更赠予五千副盔甲作为厚礼。
江湖人看重体面,徐悟锋的聘礼如此丰厚,方腊为妹妹准备的嫁妆自然也不逊色,其中有一千名书生与账房便是例证。
除各类财物外,还备有十名陪嫁丫鬟,其中包括庞万春的妹妹庞秋霞。
十七岁的庞秋霞英姿飒爽,较方百花多了几分温柔娇羞,却依然保持豪迈果敢的气质,两人成了挚友。
庞万春仅此一妹,若许配他人做妾,他绝不会同意,但对方是徐悟锋,他敬佩之人之一。
因此,当方腊提议时,庞万春毫不犹豫答应了,此次送亲队伍中,他也担任护卫。
聚义厅内,随着唱礼官宣布仪式结束,方百花在庞秋霞陪伴下进入洞房,徐悟锋则留于厅中。
这般良辰美景,岂能不尽兴?阮氏三兄弟、李逵、刘唐等人纷纷劝酒,摩尼教众亦加入,让聚义厅充满欢声笑语。
扈成四处招呼宾客,无意间发现妹妹正幽怨地注视着徐悟锋。
新加入的晁盖、吴用端着酒碗四处敬酒,晁盖性格豪爽,见到众多好汉很是高兴。
吴用则更为谨慎,努力适应环境,懂得随机应变。
酒宴接近尾声时,徐悟锋已微有醉意,众人不便再劝酒,于是由林冲护送他回房。
此时,方百花正与庞秋霞低声交谈私密之事。
庞秋霞并非普通丫鬟,她可能需与方百花一同侍奉徐悟锋。
见徐悟锋被送回来,方百花和庞秋霞急忙上前搀扶。
看着床上的徐悟锋,庞秋霞脸颊通红,说要先行退出,未等方百花回应便匆匆离开并关上了房门。
“这丫头,莫非以为我会伤害她?”
方百花摇头,耳边忽闻一句:“百花,我倒是想尝尝你的滋味。”
“啊!”
方百花惊呼转身,只见徐悟锋带着笑意注视着她,喜道:“徐郎,原来你并未醉!”
“今夜洞房,岂能醉倒?”
徐悟锋轻揽方百花,笑道:“从今以后,要唤我官人。”
方百花虽性格开朗,但对男女之事仍觉害羞,见徐悟锋专注的目光,知接下来会发生何事,不禁羞得闭上双眼。
见状,徐悟锋不再言语,轻轻吻了她的唇,随后放下红帐。
……
日子如流水般逝去,徐寨主娶了方百花后,并未沉迷于儿女情长。
梁山泊每日训练士卒,修整兵器,整顿装备,为即将到来的大事做足准备。
方腊并非愚钝之人,亲临梁山后,意识到战场厮杀与江湖争斗本质不同。
得知梁山即将有所行动,方腊再次施展旧法,派遣教中的几位高手前来学习,也是为了回报梁山的恩情。
实话实说,那五千副铠甲,在方腊心中极其珍贵,若当作方百花的婚聘,便是赠送也毫不为过。
这般一来,方腊倒有些过意不去。
既然梁山即将举事,他便派遣门下高手前来,既可学艺,也算相助。
转眼间,秋天过去,冬天来临。
立冬过后,徐悟锋择定吉日,杀牛宰马,祭拜天地神灵。
当日设宴款待众人,亲自捧出兵符印信,向众人宣布:“诸位兄弟,常言道‘无规不成圆’。”
“如今山寨大小头领近百人,加之起事在即,理应制定规章。
今日,便由我宣读人员职责分配。”
“望各位兄弟今后各司其职,务必遵从,切勿违背,以免伤及情义!若有违抗不从者,定按军法处置,绝不宽恕!”
名单如下:
梁山泊总头领:徐悟锋;左右护卫头领:陈兴、陈盛;副头领:扈三娘、庞秋霞。
掌管机密军师四人:许贯忠、吕将、朱武、吴用。
作训司正副头领:林冲、杨志;下属枪棒教头:薛永、张教头、丘岳;拳脚教头:焦挺、周昂。
讲武堂头领:鲁智深;副头领:项元镇、呼延灼、秦明。
宣政堂头领:李助。
支度司头领:蒋敬。
执法堂头领:裴宣。
医护司头领:樊瑞;副头领:公孙胜、安道全、孔厚。
谍报司头领:朱贵;副头领:朱富、穆春、王定六、杜兴、乐和。
机密营头领:时迁;副头领:杨林、石勇、戴宗。
工程司头领:陶宗旺;副头领:李云。
船舶司头领:孟康。
军器监头领:汤隆;副头领:凌振。
转运司头领:杜迁;副头领:宋万、扈成。
徐悟锋一口气说完所有人的职务,厅内未被提及的英雄们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他。
而那些已被点名的人,一个个神情自是不同。
特别是智多星吴用和神行太保戴宗,立刻喜形于色,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竟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吴用心头涌起一股热流,初登梁山便位列四大军师之一,这让他萌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戴宗同样如此,他知道无论是谍报堂还是机密营,都是梁山的重要情报机构。
戴宗明白,若非依靠晁盖,像他这般有前科之人,绝无可能登上梁山,如今竟也成为机密营的首领之一。
庞秋霞身为摩尼教旧人,却成为护卫头领,众人虽感意外,但聪慧之人都猜到,她恐怕已是寨主身边的人。
此刻庞秋霞脸颊泛红,她是方百花的贴身侍女,在洞房之夜便被徐悟锋占有。
庞秋霞本是少女情怀,虽习得一身武艺,却是个闲不住的人。
得知徐悟锋即将定职,她随口表示愿上战场杀敌,无意中被徐悟锋记住,成了他的亲卫。
这样的细心安排让庞秋霞心中感激,虽未能如愿加入主战部队,但她对此结果颇为满意。
毕竟,庞秋霞之前是摩尼教的人,有些事情需要避嫌。
梁山泊今非昔比,先前战斗的俘虏已基本消化,仅山寨中的青壮年就超过九万。
入冬以来,每日都有百姓上山,梁山泊的名声日益高涨,前来投靠的百姓络绎不绝。
若徐悟锋愿意,随时可召集十万大军。
不说这些背景,单看梁山军的主战军团,不分步兵骑兵,每支都辖六个营,每营六百五十人,总计三千人。
马军第一军,由林冲统领,栾廷玉、孙立为副。
步军第一军,史文恭为主将,吕方、郭盛为副。
步军第二军,鲁智深为首,穆弘、李忠、周通为副。
步军第三军,山士奇担任主将,云宗武与元仲良为副手。
步军第四军,卞祥为主将,邓飞和欧鹏为副手。
步军第五军,孙安任主将,晁盖与胡春为副手。
步军第六军,刘唐为主将,孙新、解珍及解宝为副手。
步军第七军,李逵为主将,项充与李衮为副手。
步军第八军,杨志为正,颜树德与马麟为副。
步军第九军,縻貹为主将,索超、李应与周谨为副手。
步军第十军,张清为正,丁得孙与龚旺为副手。
步军第十一军,关胜为主将,宣赞和郝思文为副手。
步军第十二军,项元镇为正,史进、陈达与杨春为副手。
步军第十三军,唐斌为主将,崔埜与文仲容为副手。
步军第十四军,呼延灼为正,彭玘与韩滔为副手。
步军第十五军,花荣为主将,欧阳寿通与黄信为副手。
步军第十六军,秦明为正,单廷珪与魏定国为副手。
步军第十七军,武松为主将,广惠与崔猛为副手。
步军第十八军,徐宁为正,邹渊与邹润为副手。
步军第十九军,云天彪为主将,娄熊与谢德为副手。
水军第一军,阮小二为正,阮小五与阮小七为副手。
水军第二军,李俊为主将,童威、童猛与张顺为副手。
聚义厅上,各人各司其职,人人尽其才。
步军主力近七万,还不算预备军及其他力量。
徐悟锋满怀信心,只待新年过去,便要让赵宋朝廷为之震动。
(章节部分内容因故被调整,敬请期待后续更新。
)
**冬季渐深,再过一两个月便是年底。
梁山攻陷大名府后,将城中财物搜刮殆尽。
梁中书既心疼损失,又忧心忡忡,因丢失大名府之事,他曾遭不少弹劾。
尽管有蔡京保全,但大名府地位特殊,远非济州或郓州可比。
新年一到,梁中书的大名府留守之位恐难保全。
大名府富庶繁华,梁中书虽不舍离开,也只能接受现实。
失去大名府后,梁中书能免于问罪已属不易。
在职期间的最后时光,梁中书彻底放开手脚,竭尽所能搜刮民脂民膏。
一方面是为了填补先前的亏空,另一方面则是筹备人脉运作的费用。
若想再次谋得肥缺,少不了要花重金打点关系。
大名府内的诸多富户,自然成为梁中书的重点目标,特别是首富卢俊义。
然而,以梁中书如今的地位,即便觊觎卢俊义的财富,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
直接动手无异于自毁前程。
经过一番暗中调查,梁中书竟有所斩获:卢俊义的管家李固,竟与他的娘子贾氏不清不白。
梁中书闻讯大喜,立即召见李固,授意其构陷卢俊义。
李固被请来时心存疑虑,没想到梁中书竟打算对卢俊义下手,顿时大惊失色:“大人此举万万不可啊!”梁中书冷笑:“你与贾氏之事,若让卢俊义知晓,后果如何,你心中有数。”冬日寒冷,李固听得冷汗直流。
卢俊义武功高强,得罪他无异于自寻死路,更何况卢家世代扎根大名,根基深厚,绝非他能够抗衡。
李固思虑再三,意识到自己与贾氏的秘密迟早会败露。
既然梁中书有意对付卢俊义,何不借此机会除掉对方?如此一来,他不仅可保全自身,还能收获巨额财产。
于是,李固跪拜梁中书道:“愿听大人调遣!”梁中书闻言笑逐颜开。
……
卢俊义生性笃信鬼神,这个时代的人大多如此。
吴用假扮算命先生,一套漏洞百出的说辞竟能让他深信不疑。
腊月将近,卢俊义如往常般前往城外寺庙祈福,嘱咐燕青、李固在家妥善照管事务。
谁料卢俊义刚离开,一队官兵便来到卢府,燕青急忙询问来意。
为首的官员冷笑一声:“有人告发,卢俊义暗通叛匪,图谋不轨,我受相公之命,特来缉拿。”
燕青急切道:“大人明察,我家主人清白无瑕,怎会与叛贼有染?这其中定有误会!”
那官员冷声道:“你的辩解毫无分量,李固何在?让他现身说明!”
李固应声而出,弯腰赔笑道:“各位大人久候,小人正是李固。”
官员问:“是你举报卢俊义勾结叛贼?可有真凭实据?”
李固面露媚态,答道:“自是有的,烦请大人随小人前往查看。”说罢领着官兵直奔卢府。
燕青心中一沉,隐约感到事态不妙。
众人在李固引领下抵达卢府书房,只见贾氏已立于门前,似在等候。
那官员打量贾氏,见她容貌端庄,却暗想:这般美艳女子,却心怀叵测,竟与外人合谋加害夫君。
官员依照梁中书交代,对贾氏说:“你是卢俊义的妻子?传闻他勾结逆贼,如今有何证据?”
贾氏行礼后道:“证据就在书房,大人请随我来。”
众人入内,贾氏指向屏风,说:“诸位请看,昨日卢俊义离家时,在这里留下一首诗。”
诗曰:“芦花深处一扁舟,俊杰由此启航游;义士若晓其中意,返身避难可无忧。”
官员明知故问:“这首诗并无异常之处。”
李固忙补充:“大人英明,此诗首字相连正是‘卢俊义反’。
小人虽不敢违背良心,但若卢俊义真与叛贼勾结,大名府岂非早已危矣?”
官员怒喝:“好个卢俊义,心怀叵测,果真与叛贼暗通!来人,速将卢府上下押走,交由府尊裁决!”
燕青凝视屏风上的字迹,确为卢俊义所写,但他坚信非主人亲笔。
世间才智之士众多,仿写他人笔迹并非难事。
燕青心思敏锐,早已察觉贾氏与李固之间的私情,多次试图提醒卢俊义,但卢俊义始终未加理会。
当前的局面,显然正是贾氏与李固串通一气,意图构陷卢俊义。
然而,燕青未曾料到,这场阴谋的背后真正主导者,竟是梁中书。
而屏风上的所谓反诗,亦是梁中书精心策划的结果,所谓“捉贼拿脏”,不过是其布局的一部分。
李固作为内应,让整个计划毫无破绽。
如今,贾氏与李固充当人证,屏风上的“证据”成为物证,人证物证俱在,卢俊义已陷入绝境。
燕青见局势危急,当机立断,悄然离开卢府,以免自身也被牵连,否则谁还能为卢俊义传递消息?
卢俊义祈福归来,途中遇到狼狈不堪的燕青。
燕青将他引至僻静处,告知实情:李固与贾氏已向官府举报卢俊义勾结梁山,梁中书下令抓捕家中老小,抄没财产。
燕青侥幸逃脱,日夜守候城门,以防卢俊义贸然进城。
卢俊义听后又惊又怒,斥责燕青胡言乱语,质疑自己的娘子不会做出这种事。
燕青见卢俊义不信自己的劝告,唯恐他贸然入城遭遇不测,只能硬着头皮说道:“主人平日只专注于练武,却不曾细思利弊。”
“李固此人背信弃义,早已与贾氏勾结,现今正诬告主人,意欲促成二人成婚。
主人若去,恐将陷入险境!”
卢俊义听罢,顿时气得面色发青,一脚踢翻燕青。
燕青不敢躲避,只是伏地叩首:“小乙不敢 ** 主人,若是有一字虚言,甘愿受罚,即便粉身碎骨亦无怨言。”
看到燕青这般模样,卢俊义的情绪稍有平复,忽然忆起燕青曾经也曾隐约提及过李固与妻子间的嫌隙。
只是当时卢俊义认为燕青因常出入风月场所而多有猜忌,便严厉训斥了他。
随后卢俊义又记起,有一次他锻炼归来,恰巧撞见李固从自己房中走出。
李固当时显得颇为慌乱,辩称是去向贾氏汇报事务,随后又在门外详细说明了家中的一些情况后才离开。
卢俊义越想越是疑虑,已然相信燕青所言 ** 分,心中怒火渐盛,既愤于遭受如此奇耻大辱,又痛恨李固的忘恩负义。
卢俊义面容冷峻,注视着连连磕头的燕青,沉默片刻后才将他扶起:“小乙,我一直知道你是忠诚之人,只可惜过去被奸人所惑,未能采纳你的忠告。”
燕青道:“从小承蒙主人养育,怎能不尽心尽力守护主人平安。
只恨当年贪生怕死,若非如此,早该除掉那对奸佞,主人也不至于陷入今日困境。”
燕青逃离大名府后,在附近的村庄暂避数日,后来反思悔恨,当时为何不直接射杀那对奸夫 ** 。
望着昔日意气风发的燕青,如今却落魄不堪,卢俊义不禁叹息:“小乙,你已做得足够出色,只怪我目光短浅,收留了这个不知感恩之人。”
“不过,我们家族世代居住于此,大名府中的官员哪个不认识?梁中书或许也被蒙蔽了 ** ,我这就前往官府说明原委,届时定会将那对奸佞绳之以法。”
燕青听闻此言,急切地劝阻道:“主人切勿如此!俗话说得好,公人爱财,犹如蚊虫见血。
阎罗殿上,可没有放鬼回来的规矩。”
“主人身为大名首富,河北一带无人不知。
如此巨额财富一旦落入梁中书之手,他怎会轻易归还?即便他知道主人是被冤枉的,也不会主动澄清 ** ,反而可能借机构陷,甚至取您性命,以独吞您的家产。”
卢俊义虽对官场之事兴趣不大,但也明白每年维持家族地位需花费大量银两打点官员。
听了燕青的话,他有些迟疑。
然而,想到自己在大名的深厚人脉,卢俊义自信满满地说:“我家在大名府中地位显赫,若我亲自前往申诉,城中士绅必定鼎力相助,谅那梁中书也不敢妄加刁难。”
说完,他便迈步向城内走去。
燕青急忙上前阻拦,恳切说道:“主人三思!梁中书为官贪婪,恐怕会被钱财 ** ,害了您。”
卢俊义坚定地回应:“我家世代经营,岂能因一时困境而衰败?我现在就去官府鸣冤,你就在此等候我的消息吧。”
燕青再次劝阻:“主人万万不可冒险!既然有人诬陷您与梁山勾结,为何不干脆联络梁山,请他们派兵攻打大名,除掉这些陷害您的恶徒?”
“我和许贯忠交情匪浅,徐海寨主也很敬重您。
只要我们向梁山求助,他们定会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