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夏国的所有事务都得到妥善处理之后,拓跋静怡展现出了她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果断决策力。她将乃蛮部落的管理大权,防御工作托付给了燕青和徐朗等人,相信他们能够坚守住这片土地。
接着,拓跋静怡命令拓拔丹霞率领部落中的五十名西夏部族士兵,组成一支特殊的商队。这支商队不仅肩负着押送之前从龙门客栈解救出来的男人的重要任务,还携带了大量珍贵的货物。
他们驱赶着装满货物的马车,缓缓驶向大宋朝的城门楼。车上装载着一百坛香气扑鼻的“五粮液”酒,这是“西夏国”的特产之一,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醇厚的口感而闻名。此外,还有各种香料和药材,这些都是大宋朝市场上备受欢迎的商品。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五个精铁制造的钢磨,它们是“西夏国工匠们”精心打造的杰作,坚固耐用,能够高效地研磨谷物和豆类。这样的钢磨在大宋朝也是非常稀有的,无疑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这支乃蛮部落商队一路前行,穿越了广袤的草原和山脉,终于抵达了大宋朝的城门楼前。他们的到来引起了城门口守卫的警觉,但当他们展示出携带的货物和通关文牒后,大宋朝的守卫们虽然眼馋,可是惹不起啊,只能不情愿的选择了放行!
商船缓缓地驶入了大宋朝的东京汴梁,这座繁华的都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拓跋静怡作为商队的首领,她戴着面纱,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街道和人群。
经过一番商议,拓跋静怡决定带领大部分人马前往码头,去雇佣一艘大型货船。他们需要将钢磨和马匹车辆等货物先装上货船,以确保运输的安全和顺利。
拓跋静怡带着商队成员们来到了码头,这里人声鼎沸,船只往来频繁。她与码头的船主们交涉,最终找到了一艘合适的大货船,并谈好了租赁价格和相关事宜。
商队的人们忙碌起来,将钢磨和马匹车辆小心翼翼地搬运到货船上。他们动作迅速而有序,每个人都知道这些货物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拓跋丹霞则负责将“五粮液”酒送给京都商行的大东家。这是一种珍贵的美酒,拓跋丹霞深知它的价值,所以在送货的过程中格外小心。
当拓跋丹霞完成任务后,她急忙赶回码头,与拓跋静怡会合。拓跋静怡看到拓跋丹霞回来,心中松了一口气,知道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
随着拓跋丹霞的归来,商队正式启帆开船,向着大宋朝临安府的平安县驶去。船帆在风中猎猎作响,商队的人们站在甲板上,眺望着远方,期待着这次旅程的顺利和成功。
经过数日的漫长航行,那艘巨大的船只终于缓缓地靠近了平安县的码头。随着船身与码头的轻轻触碰,绳索被抛上岸边,牢牢地系在岸边的桩子上。
部族士兵们忙碌起来,他们熟练地将马匹从货舱中牵出,小心翼翼地引领它们走下狭窄的船舷跳板,来到坚实的地面上。这些马匹显然对新的陆地感到陌生,有些躁动不安,但士兵们经验丰富,很快就让它们安静下来。
紧接着,士兵们又开始将马车推下船只。这些马车在船上时被拆卸成各个部分,现在需要重新组装起来。他们齐心协力,将车架、车轮、车厢等部件一一拼凑好,然后用绳索和铁钉固定住,确保马车的稳固。
接下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抬下那台沉重的钢磨。这台钢磨体积庞大且重量惊人,需要好几个人一起才能搬动。士兵们喊着口号,使出全身力气,将拆解成几大部件的钢磨,慢慢地从货舱中抬出,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马车上。为了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钢磨晃动或掉落,他们还用绳索将其紧紧地捆扎在马车上,确保万无一失。
完成了钢磨的装载后,士兵们开始卸下剩余的货物。这些货物种类繁多,有香料、药材、玻璃器具等等。他们迅速而有序地将货物从货舱中搬出,整齐地堆放在码头上。然后,他们将这些货物分别装载到马车上,并仔细地捆扎好,以免在行驶过程中散落。
一切准备就绪后,士兵们骑上马匹,护卫着装满货物的马车,押送着那十几个人,浩浩荡荡地向平安县的沈家府邸驶去。马蹄声响彻在街道上,引得路人纷纷侧目。这支队伍显得威武雄壮,透露出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势。
为了避免引起平安县官府的过多关注,拓跋静怡深思熟虑后决定将队伍分成三个商队,分批间隔进城。
首先,拓跋静怡亲自率领着十名护卫,押送着十几名“奴隶”先行入城。他们小心翼翼地穿过城门,径直朝着老宅子走去。抵达目的地后,拓跋静怡迅速将这些人妥善安置,让老宅的管家安排好护卫和押解的“奴隶”,确保万无一失。
接着,第二队人马由二十人组成,他们拉着货物缓缓地进入城中。这队人进城后,并没有过多停留,而是直接前往城内,寻找一家看着不错的客栈。谈好价格包下了整个客栈,作为临时的落脚点,静候拓拔丹霞的下一步指示。
最后,拓拔丹霞带领着二十位部族士兵,赶着装有钢磨的车马,不紧不慢地进入了平安县城。他们一路畅通无阻,直接回到了新宅。
如此一来,所有的安排都显得井井有条,按照预定的计划,三支队伍都顺利且安全地进入了平安县城,没有引起任何不必要的麻烦。
当拓跋静怡踏入新宅的那一刻,一股久违的温馨家园的氛围扑面而来,让她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舒适。
开门的管家满脸笑容,喜不自禁地让自己的娘子亲自跑去内院禀报这个好消息。而此时的我,正沉浸在内院房屋里,抱着刚刚满月的几个孩子,这个亲亲,那个抱抱,完全陶醉在为人父母的喜悦之中,以至于对管家娘子的禀报毫无察觉。
管家娘子连喊了好几遍,我都没有听到,依旧自顾自地逗弄着孩子们,开心得几乎要忘记一切。最后,还是苏瑶看不下去了,挺着个大肚子,慢悠悠地走过来,毫不客气地掐了一下我的老腰,我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原来是丈母娘回来了!
我急忙放下手中的孩子,匆匆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带着小翠和李润萱,快步走出房间,前往门口迎接拓跋静怡。
当我见到拓跋静怡时,小翠和李润萱急忙向她行礼,我也礼貌地行了个礼,并告诉丈母娘几个娘子都顺利生产了。拓跋静怡一听这个消息,立刻丢下我们三人,像一阵风一样急匆匆地赶回内院,径直走进了李清婉的房间。
李清婉一见到母亲,便坐在床上放声大哭起来。拓跋静怡见状,赶忙快步走过去,扶住正要下床的李清婉,轻声安慰道:“婉儿,莫哭莫哭,月子里哭泣对眼睛不好呢。”
待李清婉稍微平静一些后,拓跋静怡询问起生产的情况。这才得知,原来只有李清婉生了个女儿,而其他的人——明月、清风、李清箐和李柔嘉,都生下了儿子。这个消息让拓跋静怡有些气恼,她原本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李清婉能生个儿子,没想到却是生了个女儿。
不过,好在“物以稀为贵”,自己的“老爷”并没有因为女儿的性别而轻视她,反而天天抱着小孙女,喜爱得不得了。这让李清婉心里的压力和不安稍稍减轻了一些。
此时此刻,当她终于见到自己的娘亲时,心中那积压已久的满腹委屈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喷涌而出。她无法抑制内心的痛苦和不满,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娘亲,责怪她在自己生产时未能陪伴在身旁,以至于生下了一个“女儿”。
李清婉的情绪完全失控,她的话语如同狂风暴雨般砸向李静怡,丝毫没有给对方辩解的机会。面对女儿的无理取闹胡搅蛮缠,李静怡既感到无奈又觉得可笑,她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是该责骂女儿的无理取闹,还是该好言相劝呢?
只好假装生气的样子,起身去看看隔壁的李清箐和李柔嘉。李清箐和李柔嘉看到李静怡进来,一起叫了一声“娘亲”就泪如雨下,忙着起身要下床,李静怡赶快扶住二人,让她们俩就在床上躺着,不用起来,好好休养身体。丫鬟婆子见状也识趣的出门去准备茶水和红糖鸡蛋去了!
当热气腾腾的红糖鸡蛋被端上来时,拓跋丹霞在拓跋丹枫的陪同下,风风火火地走进了李清箐的房间。拓跋丹枫礼貌地向李静怡行了个礼,然后迅速接过婆子抬来的红糖鸡蛋,小心翼翼地递给李静怡和拓跋丹霞,笑着说道:“趁热吃吧,沾沾喜气。”
李静怡和拓跋丹霞接过碗,看着碗里那圆润可爱的鸡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们慢慢品尝着这道传统的美食,感受着其中蕴含的祝福和喜悦。
吃完“喜蛋”后,李静怡和拓跋丹霞的心情都轻松了许多。她们关切地询问着李清箐和李柔嘉的身体状况,得知她们一切安好后,才彻底放下心来。
接着,李静怡和拓跋丹霞又去探望了一旁的明月和清风,询问了她们的近况,并给予了一些关心和鼓励。
最后,她们来到主屋,看望了孙子和孙女们。当看到那些白白胖胖、可爱至极的小家伙时,李静怡和拓拔丹霞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拓拔丹霞情不自禁地想要伸出手去抱抱这些可爱的宝贝们,但李静怡及时拦住了她,提醒道:“你一路风尘仆仆,还是先去沐浴更衣,然后再抱孩子们吧,这样对他们更好。”拓跋丹霞听后,觉得李静怡说得有道理,便笑着点点头,先去洗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