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听到信时,王妃已经被众人抬去了产房。世人一般不在主卧生产,家有孕妇之后,会精心准备产房。吴王从书房飞奔而来,生气归生气,杨氏跟他十多年了,又给他生了长子,哪里会忍心让她去死。不过话赶话,说过头了,此时后悔万分。
到了产房前,看几个妃妾都在,广平郡主也在,屋里王妃叫声嘶哑,看来是要生了。妃妾们给吴王见礼,吴王摆摆手,这个时候,还讲什么虚礼。越是着急,头上就见了汗。还是广平郡主对弟弟们跟前的得力妈妈吩咐,把两个弟弟领走,好好安抚,不要让他们受惊。
太医来了,众人赶紧让开路,让几个太医进去诊断。过了一会儿,三个医官出来,医术最好的张医官跟吴王回禀:“殿下,王妃虽不足月,可能受了刺激,确实要生了。臣给开一副催产的药,马上煎好服下,再开两副预防产后大出血的药备着。让擅长产科的陈医官给开几副产后用的药,等产后再服,希望一切顺利。”
吴王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吩咐下人,全按张医官、陈医官的医嘱办。
突然,广平郡主插嘴:“几位医官,在王妃的孩子安稳之前,这件事,不许告诉任何人。要是泄漏了消息,本郡主要你们命。”
吴王眼睛都直了,广平又想干什么。郡主跟她父亲道:“父王,人人都说,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咱家后宅不宁,会让外人对父王的能力有所质疑。不如,先把事情按下来,王妃顺利生产最好,等孩子安稳了,寻个机会再报喜。要是孩子出了意外,父王就必须把事情压下来。眼前的人虽多,都是父王的妃妾,和几个贴身的下人,还是跟咱们一心的。”
吴王看了一眼广平郡主,叹口气,回首吩咐:“都听见了?照郡主说得办,谁要敢泄露府里的事,本王要他全家的性命。”
纪氏因为娘家得力,宫里又有贤妃帮扶,皇帝安排她做了侧妃,此时也在现场。她暗暗叹气:郡主年纪轻轻的,倒有想法。与人扯皮时口舌犀利,出了事又能思虑周全。可惜广平不是个男孩,再厉害也只能在内宅里与人唇枪舌剑,勾心斗角了。
心里有事就嫌时间慢,吴王妃在屋里叫唤,一点也不配合,众人在屋外担心。两个时辰之后,稳婆出来禀告吴王:“王爷,王妃一直干叫唤,体力都浪费了。老奴劝她,她又不听,实在是没法子了,您看是保大还是保小?”
没等吴王表态,广平郡主走到窗前,冲里面喊道:“王妃忍着点,一直叫唤把力气用完了,更有罪受呢。您要恨我,就得提着劲,把孩子平安生下来,才能跟我斗。上次母妃前脚死,您后脚就当上吴王妃,连一周年也等不上。您要是挺不住,一尸两命,可就啥也没有了。估计用不上几个月,又会有新的王妃了。到时候,您就去西凤台陪她吧。”说完,哈哈大笑。
吴王气坏了,上前在广平头上就拍了一巴掌。广平捂着头,嗔怪父王:“父王,您别打我,女儿这是用激将法呢,说些反话激起她的求生意志。您不懂,这生死关头,凭得就是一口气,她心有不甘,才会尽力。”
吴王没好气地道:“谁教你的,这是激励人吗?这嘴如抹了毒药似的,说的话能气死人。”
屋里的吴王妃听了广平郡主的话,真是来气,她胸口胀满,甚至都感觉不到痛了。她咬牙吩咐产婆再给她端一碗催产药,喝完药,又让给她拿一截人参含到嘴里咬上。头上身上汗如披雨,把床单都弄湿了,产婆给她换了一条又一条。她配合产婆的指令,调整呼吸,节省力气,其中最有经验的陈稳婆帮她摸了一下胎儿的位置,幸亏胎位还正。又查了下面,宫口也开得正好。陈稳婆帮她摆正姿势,另一个张稳婆在她肚子上使劲推摁,不一会儿,孩子生下来,是一个红嫩嫩的胖姑娘,清理完口鼻,象征性地哭了两声。
张稳婆给孩子清理,陈稳婆帮产妇收拾,一会儿,陈稳婆就抱着襁褓到了门外,对吴王和众人行了礼,再道喜:“恭喜殿下,王妃生了一个小姐,母女平安。”
众人松了一口气,吴王见不是儿子,心里有些遗憾,半日没出声。还是广平郡主吩咐王妃身边的杨妈妈:“大喜呀,杨妈妈去账房领两百贯钱,赏给两个稳婆,妹妹平安降世,她们辛苦了,有功。你也嘱咐几句,让她们出去把嘴闭紧,不许胡说八道。再有,让人给王妃熬产后用的药,顺便给产妇做些能吃的,恢复一下体力。”杨妈妈连声应诺去办了。
广平郡主又道:“三位太医辛苦了,请去前厅用饭,会有人安排客房。再赏每人二十两黄金,辛苦来这一趟。过几天府上摆酒,还会请诸位光临。”三位太医叉手应诺,有人引太医去了前厅。
广平郡主吩咐道:“张姑姑,回头告诉升平总管,府里添人大喜,上下都有赏,主管赏二个月的例钱,普通下人赏一个月的例钱,随着这个月的月例一起发放。”张姑姑连忙谢过王爷和郡主,笑容满面。
纪侧妃笑道:“到底是郡主想的周到,关键时候就是能压的住阵,不愧是名师培养出来千金小姐,真有大家风范。”众人也都奉承。
广平郡主没理她,对吴王道:“父王,明天先不要急着去宫里报喜,皇祖母不在了,皇祖父事情多,别的人也未必想听咱府里的喜讯。王妃这是早产,现在报喜,恐皇祖父要问早产的原因,咱们父女今天表现得不好,说不得都得挨一顿训。快中秋节了,女儿可不想挨骂,在众人面前丢人。等过一两个月,大人孩子都养得更好些,再报喜吧。”
吴王没好气地瞪她一眼:“你还知道怕呀?以后说话做事,可要多想想。”
广平郡主点头如捣蒜,推着她父王:“父王,知道了。这会儿,觉得腹中饥饿,咱们也上前厅吃点东西吧。除了伺候王妃的人,也都下去吧,找点东西吃,吃完了就歇着去。”
第二天,宫里的史贤妃就知道了吴王府发生的事,她在各王府都布了不少眼线。贤妃觉得有意思,笑一笑,自言自语道:“这个广平,还有几分本宫年轻时候的脾气。说不定,真有祖孙的缘分呢。”
中秋宴会之后,皇帝才知道吴王府的事,不过是新添了一个孙女,算不得什么大事。吴王妃母女现在也养得不错,没出事,皇帝不想追究,睁只眼闭只眼,装作不知道内情。
英王家自然对吴王和广平郡主不满,不过,人家一个是亲王,一个是亲王的嫡长女,御赐了广平郡主的封号。自家妹妹就是个继妃,现在又没大事了,再不满,也做不了什么。宫里的史贤妃还把吴王妃的母亲和嫂子叫进宫,说了一些开解的话,叫她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与郡主把关系弄得太僵。
史贤妃与吴王妃是亲戚,史贤妃的母亲杨氏是现任英王的五妹,吴王妃是英王家的孙女,论起来管杨夫人叫一声姑祖母,管史贤妃称一声表姑母。别人不吱声,都是看笑话,史贤妃让纪侧妃给吴王妃捎来口信,也是想让王妃学聪明些。
说起来,纪侧妃是史贤妃大姑母家的嫡三女,与吴王妃算是拐弯的亲戚,反正是一亲就挂一心,两人关系还行。纪侧妃来拜见吴王妃,刚叉手弯腰,吴王妃赶紧让人扶起来,给纪侧妃上茶汤,上新鲜的果子。
纪侧妃笑笑,上前逗了一下吴王妃的小女儿,放下一个小金锁。吴王绞尽脑汁给女儿定下李仙惠的名字,小名百果。吴王妃眼波微闪,纪侧妃虽然与她沾亲带故,平日避嫌不大往来,今日来,是只为看一下女儿,还有另有什么事?
纪侧妃看看左右,屋里照管百果和王妃的都是王妃的心腹,没有外人。她正色问:“宫里娘娘让妾带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吴王妃一怔,马上反应过来,是史贤妃捎来话了,马上答:“瞧您说的,娘娘的话,妾一定往心里去,洗耳恭听。”
纪侧妃才道:“第一句,你不要记恨广平郡主。这件事是你酸言冷语挑起,郡主反击理所当然。你出事时,郡主还肯出手帮忙善后,你要知道好歹。第二句,你要拿出亲王妃的心胸来,态度要和气,小事上要宽容。你扪心自问,你对广平郡主有什么大恩?你一没生,二没养,三没教,更没有给过人家权势和财帛。你当上正妃时,人家已经定了亲,得封郡主,爵位不比你低。她一个待嫁的女孩子,既不影响你的前程,也不损害你的利益,你为什么不对她客气一点?第三句,不刮春风,别望秋雨。你的儿女还小,将来有什么造化尚不知道,万一需要姐姐姐夫的帮扶,到时你如何张得开口?”
吴王妃白着一张脸,最后应了一声:“娘娘教训得是,妾知错了。”
纪侧妃叹口气,小心翼翼地道:“王妃,您别生气,娘娘说话重了,也是为了您好。不相干的人,别说捎话,她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娘娘还说,她看到您的面子上,自然是希望吴王上位的。您只要摆正态度就赢了,千万不要想太多,更别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吴王妃心里再不痛快,也不敢反驳史贤妃的话,她娘家人早跟她说了,让她顺着宫里那位表姑,她可是无冕之后,能左右皇帝心思的人。
纪侧妃道:“王妃娘娘,咱们都是亲戚,妾关心您,也斗胆说一句,生活之中,坏人不多,好人也不多,可是小人特别多。小人最爱听好听话,最重利益。为人处事,利益就那一点,您占了,小人就嫉恨您。您舍了,小人会觉得您不错。小人不能为您成事,却能坏您的事。您以后的福气大着呢,说不定天下都是您和蕴哥的,实在不必争一时之长短。”说完,微微点头告辞了。
吴王妃坐在那里,心中百感交集,她们讲的大道理,她都能听懂,可是这心里就是不舒服。熬了这么多年,熬死了王妃,因为生了李蕴,才把侧妃改为正妃,却还是个继妃,始终比原配低一点点。可就是这一点点,此生未必越得过,她如何能不气?要是李仙霞跟她那短命的娘一起去了,她就可以动动手段把她们的痕迹抹去。
想除掉李仙霞,非常不容易,要把她所有保护者一一解决。头一个就是吴王殿下,那是李仙霞的亲爹。还有皇帝,在皇帝眼里,李仙霞再不好,也是李家的骨肉,别人再好,那也是外人。再有,李仙霞的夫家,李仙霞的外祖家,想想就头痛。
十一月份的天气已经挺冷了,韩五娘的女儿韩志逸满一周岁了,长得极是漂亮,眉眼像韩五娘,却比韩五娘更精致。小嘴很巧的,会说不少话了,也开始学走路。顶着细雪,韩五娘府里隆重的摆了酒席,贺小姑娘的周岁。请了韩家的一众亲戚,杨星云夫妻,袁掌柜,王侍郎夫妇领着王雪来了,还有五娘手下的大管事们也来了。吴王殿下没来,让人给孩子送来价值不菲的生日礼,其中还有一处城外的庄园。
席间,韩家人都气坏了,韩家人要过继男孩给五娘,她坚决不要,原来是有别的心思。韩五娘不肯再嫁,现在整出来一个女儿,韩家还要名声不要?不要名声也不打紧,关键她那万贯家财,不都要留给这小丫头片子了吗?韩家人敢怒不敢言,他们心里清楚,这个孩子的父亲是哪一个,是他们惹不起的存在。
而姚大人心里更是五味杂陈,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之中。他家杨夫人已经给他讲过了,还硬拉着他去看了大夫。大夫终于有依据可以断定,姚大人育后不良,建议赶紧抱养一个孩子,省得后继无人。他大哥大姐知道这个消息,争着要过继孩子给他呢。他一个也没看上,兄姐家的儿女都挺大了,接过来养不熟。而且,他早看透了兄姐二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自私虚伪,十分贪婪。又想着自己有今天这份家业,大半是韩五娘的帮扶,心里更是别扭。
王侍郎有青衣君的帮助,消息特别灵通,他夫妇来赴宴,是已猜出这个韩志逸小姑娘是吴王殿下的孩子。韩五娘也是他的重要合作伙伴,吴王是儿女亲家,奉承一下也没啥。
韩志逸周岁宴过了之后,纸里包不住火,韩五娘有女儿的事终是传出来了。都城里的人都在猜测,这个孩子是哪里来的?尽管韩五娘说是她收养的,这样的鬼话有几个人相信。消息特别灵通的人,也暗暗猜出来,这女孩怕是来历不凡。如果是韩五娘收养的,能入五娘眼的孩子应该条件不错,如果是韩五娘亲生的,近年来,她只跟吴王殿下眉来眼去,这姑娘就是吴王的女儿。无论如何,跟自己家没关系,就当个笑话看呗。
同一月内,李仙惠小姑娘百日了,王府大摆酒席,府里客似云来,热闹得紧。韩五娘心里不舒服,真是同人不同命,自家姑娘跟别人没法比。不过,她是个最会衡量利弊之人,一会儿也就想开了,准备了一份中规中矩的礼物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