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草原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很快就被北方的柔然人占据。
汉化的胡人北魏与柔然人展开了激烈战斗,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柔然人最终被驱逐出大草原后,散落进通古斯地区,并未就此沉寂。
他们低调发展,等待着时机。
等到北魏灭亡,突厥人突然崛起,并迅速填补了草原的权力真空,站稳了脚跟。
朱有建深知,历史的车轮不断滚动,草原问题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如今河套地区被游击小队占据,若不能妥善解决,极有可能再次引发连锁反应,让草原重新成为胡虏进犯中原的跳板。
他坐在御案前,望着窗外,心中思索着应对之策。是加强军事防御,在河套地区修筑坚固的堡垒,派驻重兵把守?
还是采取怀柔政策,与当地的部落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
朱有建明白,无论选择哪种策略,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加强军事防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
怀柔政策则需要极高的外交智慧和谈判技巧,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被动;
联合周边势力虽然可以增加自身的实力,但也存在着联盟破裂的风险。
他深知,解决河套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守住这片土地,更是为了维护中原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他必须慎重考虑每一个决策的后果,权衡利弊,找到一条最适合的道路。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的纷争从未停止。
而如今,他所能想到的方式,就是占据这片草原,令这里不会出现新的强大部落,而要实现这样的抱负,就需要有合适的方法。
朱有建的思绪随着历史的脉络不断延伸。
从隋唐对阵突厥,到宋朝的兴衰,再到蒙元与后金的崛起,胡虏问题如同一团乱麻,贯穿了华夏历史的漫长岁月。
他深知,历代王朝都在试图解决胡虏问题,却始终未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强大的隋唐对阵突厥人,突厥人远比柔然人机智,导致大唐不得不借助西域各族;
终于打跑突厥人,是的,是打跑,并没有完全消灭。”
朱有建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
“大唐说是汉人的朝代,不如说是汉胡共国的朝代。它为后世留下了契丹人、西夏人与维吾尔人。”
他轻轻摇头,感慨着历史的复杂与无常。
“东胡的深山老林里又走出一群女真人,不堪契丹人的压迫,被宋人供养起来占据了北方汉地。
然后宋人又开始供养鞑靼人,终于将自己葬送进去。”
朱有建的声音低沉而凝重,仿佛能看到当年宋朝在胡虏问题上的无奈与挣扎。
“之后蒙元汉化了,又被打回大草原,通古斯人,也就是柔然人,没有了聚集地,只能南下东胡山林,最终成了后金,回头将鞑靼人收编。”
他长叹一声,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循环往复,胡虏问题始终如影随形。
“那么怎么彻底解决胡虏?”
朱有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环顾四周,仿佛在寻找着答案。
“我认为没有必要解决胡虏。”
他的声音突然坚定起来,
“只要将那片大草原变成大明实控区,胡虏可以去采矿,就可以实现共赢。”
他站起身来,在书房中踱步。
“比如大草原养羊,胡虏男性做矿工,女性嫁给明人生孩子。
这就不实现共赢了吗?”
朱有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信与憧憬。
在他看来,将草原纳入大明的直接控制之下,让胡虏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
不仅可以增强大明的实力,还能促进民族融合,从根本上解决胡虏问题。
“草原养羊,既能提供丰富的畜牧产品,又能增加收入。”
他继续思量道,
“胡虏男性做矿工,可以开采矿产资源,为大明的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而胡虏女性嫁给明人生孩子,则可以促进民族融合,增强大明的人口和文化实力。”
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着前方。
“当然,这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草原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军事机构,确保草原的稳定和安全。
其次,我们要建立相对成熟的聚集地,和平时养殖,战时能够保证安全。
最后,我们要加强民族融合,促进胡虏女人与汉人的交流与合作,让她们真正融入大明的大家庭。”
朱有建深知,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
但他相信,只要大明上下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让大明成为一个真正强大而繁荣的国家。
他望着窗外的天空,仿佛看到了未来大明繁荣昌盛的景象,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朱有建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大草原堡城设立的各项事宜。
终于确定了防御、居住、保护区、网格化管理这四条设立条件,尤其是保护区范围依据火炮射程计算得出;
以两座堡垒一万三千步间距形成六十五万亩的保护区域,通过网格化设置逐步覆盖漠南大草原的设想,让他看到了实现大明对草原实控的希望。
如今,对于堡城形制的考量成为了新的关键问题。
朱有建深知,堡城形制不仅关系到其能否有效实现防御与居住功能,更影响着整个草原管理战略的推进。
他首先想到防御功能对堡城形制的要求。
从防御角度出发,堡城的城墙需坚固厚实,足以抵御游牧民族的骑兵冲击以及可能出现的远程攻击。
城墙的高度和厚度要经过精确计算,既要保证足够的防御力,又不能过度消耗建筑材料和人力。
城墙上应设置了望塔和箭楼,以便及时发现敌情并进行防御反击。
了望塔的高度要适中,既能保证视野开阔,又能与城墙的防御体系相协调。
箭楼则要合理分布在城墙四周,形成交叉火力网,增强防御的全面性。
居住功能也是堡城形制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堡城内需要规划合理的居住区域,以满足驻军和居民的生活需求。
房屋布局要紧凑有序,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可以设置不同功能的区域,如士兵营房、官员住所、仓库、粮仓等。
营房要按照军队编制进行规划,保证士兵生活的整齐划一和便于管理。
官员住所则要相对宽敞舒适,以体现其地位和便于处理事务。
仓库和粮仓要建在安全且便于运输的位置,确保物资的安全存储和及时供应。
对于羊群的养殖场,虽然不在堡城核心区域内,但也需要与堡城的整体布局相协调。
养殖场应选择在距离堡城适中且地势开阔、水源充足的地方;
既方便羊群的放牧和管理,又能保证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将羊群赶回堡城附近的安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