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微微顿了顿,喘了口气,接着说道:
“这些年,许大匠眼见自己也年事已高,岁月不饶人啊,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他原以为此生再无机会得偿所愿,这轮船重启的梦想,就像镜中花、水中月,遥不可及。”
“没成想,今日圣上您一来,带着这绘制精细的蒸汽机图,带来了这柳暗花明的转机。所以啊,他这是喜极而泣,实在是太高兴了!唉……”
王承恩的这番解释,如同层层迷雾,在朱有建耳边萦绕不散。
听完后,他愈发感到迷糊了,仿若置身于一团混沌之中,找不到方向。
照这么说,敢情是第一代许大匠壮志未酬,在轮船被禁的绝境下,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将重启轮船、发展轮机技术的心愿,像传递火种一般托付给了第二代。
第二代同样在艰难时局中苦苦挣扎,却无力回天,无奈又传给了第三代,也就是眼前这位。
眼看这第三代许大匠都快要彻底绝望,觉得此生再难实现先辈遗愿之际,自己这一来,竟让他燃起了希望之火,所以才这般失态地又哭又笑?
可这跟自己究竟有啥直接关联呢?
朱有建满心狐疑,眉头紧锁,怎么想都觉得里头的逻辑有些牵强,仿若有一条无形的沟壑,横亘在他与这事儿的理解之间。
“行了,起来说话!”
朱有建眉头一皱,眼中的不耐烦瞬间溢了出来。
他实在是听腻了王承恩那冗长又繁琐的解释,只觉那些弯弯绕绕就像一团乱麻,缠得人头疼不已。
当下便决定快刀斩乱麻,直接找正主儿把事情问个清楚,来得干脆利落。
许大匠听到旨意,赶忙手脚麻利地站起身来,此时的他,满心都扑在那张蒸汽机图上,哪里还顾得上擦拭满脸肆意横流的泪痕。
只见他径直大步走到桌前,那步伐带着几分急切,几分笃定。
站定后,他伸出略显粗糙却又无比灵活的手指,对着蒸汽机图开始指指点点,嘴里还边比划边说道:
“圣上,您且瞧这儿。”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手指精准地落在了活塞部位,仿佛那是整个图纸的命门所在。
神情也随之变得凝重起来,“这图描绘的应当是轮机入汽的关键部分,只是这儿……”
他微微顿了顿,加重了语气,“画得有些偏差啊,圣上。照此构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怕是难以实现预期的功效。”
朱有建听着这番话,微微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认可。
他心下暗许:这话说得倒是在理,活塞密封本就是个让人头疼的棘手难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漏气状况。
如此一来,活塞推动时产生的功率必然大打折扣,整台蒸汽机的性能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不过,他并未急于开口回应,只是不动声色地继续聆听,眼神愈发专注,似是要从许大匠的讲解中挖掘出更多的关键信息。
许大匠似是察觉到了圣上的用心,微微欠身,继而神色专注得如同即将开启一场神圣仪式的祭司,继续讲解道:
“圣上有所不知,早在唐明皇开元年间,那可是个风云变幻、能人辈出的时代。”
“一行大慧禅师,凭借着超凡脱俗的非凡智慧与炉火纯青的精深技艺,已然证实当下这一构造方法难达理想之效,症结就在于气密性实在难以保障。”
“您能想象吗?当时的工匠们为了攻克这个难题,绞尽脑汁,却始终难以突破。”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一行大慧禅师横空出世,他大胆革新,将其改良为进汽轮法。”
“此法精妙之处在于,全然无需担忧密封难题,就像给蒸汽机披上了一层无敌的铠甲,而且从实际效用来看,相较于旧法更是优势尽显,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朱有建乍一听闻此言,双眼瞬间瞪大,眼中满是震惊之色,心中暗自诧异不已。
他在脑海中飞速搜寻,却发现自己对这一行大慧禅师全然陌生,压根儿就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仿若此人是从历史的隐秘角落里突然冒出来的。
可“唐朝”这两个字,却如同一记惊雷在他耳畔炸响,振聋发聩。
一时间,他的脑海里仿若炸开了锅,各种念头如同潮水般纷至沓来:
这蒸汽机的雏形,居然在那遥远而辉煌的唐朝就已现端倪,如此惊世骇俗之事,自己活了这么久,当真是闻所未闻啊!
这让人情何以堪,简直就像被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还有没有天理了?
这古人的智慧,难道已经高深到这般地步了吗?
许大匠仿若拥有一双能洞悉人心的慧眼,将朱有建的心思瞧了个通透,未作丝毫停顿,接着便不紧不慢地说道:
“彼时虽说只是初步尝试打造这蒸汽机,诸多关键环节尚显粗糙,就像一件还未精心雕琢的璞玉,未臻完善之境,然而用于水车提水,却极为便利,功效显着得如同给干枯的庄稼地降下一场甘霖。”
“只可惜,这般精妙技艺,后来竟没能传承延续下来,仿若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后便悄然陨落,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哦?”朱有建听闻此言,眉头不由自主地轻轻皱起,仿若两弯月牙,眼中满是疑惑之色,仿若被迷雾笼罩,脱口而出问道:“为何没能传承下来?”这疑问,仿若一道凌厉的剑气,划破空气。
许大匠嘴角泛起一丝苦笑,那笑容里满是无奈与酸涩,涩涩地回应道:
“缘由说来简单,彼时社会安定,人口众多,人力充足得就像取之不尽的水源,且人力成本低廉得近乎可以忽略不计,几乎无需耗费什么钱财。”
“而汽轮运作则需耗用大量碳火,那成本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两相权衡之下,自然是选用人力更为划算。毕竟,在那个时代,节省成本才是首要考量,这精妙的汽轮技艺,也就只能无奈地被搁置一旁了。”
朱有建听完这番解释,心头那股无名之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只觉满心憋屈,仿佛有一股闷气堵在胸口,却又找不到发泄的出口。
他暗自咬牙,细细想来,许大匠所言的确入情入理,在那个时代,有免费的人力可以驱使,又有谁会傻到掏腰包去承担那高额的费用呢?
这就好比明明眼前有一条免费的小路能抵达目的地,谁还会去走那条收费的高速公路呢?
想到这儿,他强压下心头的怒火,深吸一口气,又追问道:
“既然这技术没传下来,后世又是如何知晓它的存在的呢?”
许大匠微微顿了顿,语调不自觉地变得微微低沉,那声音仿佛裹挟着历史的风沙,带着些许历史的沧桑感,缓缓说道:
“南宋时期,国势积弱,宛如一位久病缠身的老人,军力疲敝,在战场上屡屡受挫。”
“朝廷为求扭转这一颓势,挽救岌岌可危的江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苦苦搜寻,哪怕是蛛丝马迹也不放过。”
“终于,偶然间觅得一行大慧禅师的随记残篇,那一刻,就如同在沙漠中濒死之人发现了一泓清泉,如获至宝。”
“凭借其中记载,匠人们犹如得到了武功秘籍的江湖高手,将汽机加以改良,巧妙运用于战船之上。”
“经此改良,战船装上汽轮之后,行进之速堪称惊人,日行可达千里之遥。您能想象吗?”
“那汽轮飞速转动之际,以六支大桨编为一组,左右船舷各布置六组,它们就像一排排整齐的士兵,通过轮轴往复运动,驱动船只前行,其产生的推力远非人力所能比拟,仿佛是一头头猛兽在推着战船破浪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