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方平,北疆却烽烟骤起。
陆澜风率七万将士行至边塞,仅驻军十日,北狄便提前发动攻势,三路并进、五千铁骑突袭云州关口,意图先破前锋军心,再横扫三郡。
此乃狼庭新王“托苏汗”之策,欲以雷霆之势一战夺胜。
然其所未算者——陆澜风非凡将也。
七月廿九,云州外三十里处,黑风口骤起浓雾。
北狄铁骑列阵,五千精骑身披黑甲,马啸如雷,势若狂潮。
而陆澜风仅以三千轻骑,布阵山道,其余兵卒皆设伏林间。
副将徐允忧声道:
“将军,黑风口地势不利,雾重林密,若敌骑先冲阵,恐我军难守。”
陆澜风立于高台,望着浓雾深处,淡声道:
“雾重,是敌劣;林密,是我利。”
“传令——列蛇阵、引雷声、藏火油、布响筒。”
徐允一震:
“将军要借雾设引阵?!”
陆澜风轻笑:
“敌欲乘雾破我锋,我便借雾吞他骨。”
酉时初,北狄主将咬牙下令突袭。
五千铁骑一字冲锋,战马嘶啸间,山林震颤。
可刚冲至黑风岭口,忽闻一阵“嗡嗡雷音”,似从山腹传来,又如天威降怒。
敌军稍乱之际,林中忽现红光,原是陆澜风预设火油,随引信点燃,烈焰穿雾,燃如天网!
敌军大乱!
此时,林间响筒骤鸣,三千轻骑自两翼冲出,陆澜风亲自披甲持枪,破雾而来,如天神降临!
长枪一挑,首斩敌骑先锋!
左右两路军将配合齐发,敌军腹背受困,迷雾中更辨不清敌我,瞬间阵型溃乱!
陆澜风不留情面,冷声传令:
“破锋斩首,勿留生!”
是夜,三刻之间,敌五千骑,退者三千,斩首千六,擒敌将两名。
而我军无一人战死,仅轻伤百余!
捷报传回京师,震惊朝野。
兵部尚书老泪纵横:
“陆将军乃真神将也!仅十日便熟地势、破敌骑,实乃我大晟百年未有之良才!”
皇帝亲自赐笔,于御案书:
“陆澜风,镇我北疆。”
而林阮音,于夜中接信,展卷之后,轻笑一声:
“他果然没让我失望。”
凤元君忍不住问:
“娘娘如此信他……可他若是功高震主,将来未必易控。”
林阮音淡声:
“将才不可控,只能信。若我要控,将无战心。”
她立于窗前,看着夜幕低垂,缓缓道:
“朝中我护、边疆他守,一内一外,大晟才可存百年。”
“我与他之间,不是主与臣,而是——山河之盟。”
陆澜风战后不休,命军士整顿,三日内再次出征,意图一鼓作气逼北狄退兵。
而沈玠亦亲至边地,与陆军合策。
边关军心激昂,士气如虹,三郡百姓自发送粮送水,齐声高呼:
“我等有将军在,不惧北狄!”
与此同时,世孙萧御之亦得知北疆捷报,沉思许久,终写下一封亲信,送往陆澜风军中。
信中道:
“王道未立,民心未稳,将军若能助我守疆,日后亲政之时,愿以国礼酬志士。”
这一封信,是他主动踏出的第一步。
他终于意识到:
夺权,不只是与凤后争锋,更需得将士与百姓之心。
而此时,林阮音已于御前言明:
“北疆初胜,托苏汗必不善罢甘休。”
“臣请,于三月内,赋陆澜风兵权三郡,设‘行镇北军府’,由他独调三方兵粮。”
皇帝虽年幼,却眼光愈稳,缓缓点头:
“凤后所请,准奏。”
一纸诏令下,陆澜风之名正式列入国史军志,封为“镇北大将军”,位同三公。
而京中诸公之中,竟无人反对。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
——他是林阮音一手所荐;
——而她从未荐错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