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畔,介于北纬40°48’ - 41°26’,东经120°42’ - 121°45’之间 ,全境环抱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区。其土地总面积达2495平方公里,自然地貌结构大体呈现“四山二水四分田”的格局,境内“山、平、洼、海”各类地形兼备,不仅自然风光多样,还孕育了丰富的人文历史。截至2022年10月,凌海市下辖3个街道、15个镇、2个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 ,常住人口约39.1万人,是一座充满活力与故事的小城。
一、各乡镇特色
(一)大凌河街道
大凌河街道是凌海市的核心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在此高度集中。这里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公路干线四通八达,与周边地区紧密相连,人员往来和物资运输十分便捷。商业氛围浓厚,大型购物中心、综合市场和各类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满足着居民和游客的各种生活需求。街道内高楼大厦林立,现代化建筑与传统风格建筑相互映衬,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风貌。同时,大凌河街道还拥有完善的教育资源,多所中小学汇聚于此,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医疗设施也较为齐全,医院、诊所分布合理,保障着居民的健康。
(二)金城街道
金城街道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里留存着许多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回响。在农业方面,金城街道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利用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了多种优质农作物,如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等,农产品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远销外地。工业上,形成了以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多家工厂在此落地生根,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此外,金城街道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街道内绿树成荫,公园、绿地随处可见,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三)八千街道
八千街道以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农业生产颇具规模,拥有大片的农田和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同时还发展了设施农业,种植了草莓、葡萄等反季节水果和蔬菜,丰富了市场供应。乡村旅游是八千街道的一大特色,这里自然风光秀丽,田园景色迷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游客可以参与农事活动,如采摘水果、蔬菜,体验农耕乐趣;还可以品尝农家美食,感受乡村的淳朴风情。此外,八千街道还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举办各类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如草莓采摘节、丰收节等,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石山镇
石山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一条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街。古街两旁的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的风格,青砖灰瓦,飞檐斗拱,古朴典雅。走在古街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集市。这里的古戏台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每逢重要节日或庆典,都会有传统戏曲表演,如京剧、评剧等,吸引了众多戏迷前来观看。石山镇的传统手工艺也十分发达,如剪纸、刺绣、编织等,这些手工艺品制作精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游客喜爱。此外,石山镇的商业也较为繁荣,是周边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之一,各类店铺、摊位摆满了街道,商品种类丰富,价格实惠。
(五)余积镇
余积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凌海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多条公路和铁路在此交汇,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余积镇的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为主的产业集群。镇内有多家大型企业,这些企业技术先进,设备精良,产品质量过硬,畅销国内外市场。同时,余积镇还注重科技创新,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农业方面,余积镇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同时还发展了畜牧业和渔业,农业生产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六)双羊镇
双羊镇农业基础雄厚,土地肥沃,是凌海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近年来,双羊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了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双羊镇还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了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如“双羊大米”“双羊蔬菜”等,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双羊镇的商业也较为活跃,集市贸易繁荣,每逢集市日,周边乡镇的村民都会前来赶集,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七)班吉塔镇
班吉塔镇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镇内有翠岩山风景区,翠岩山怪石嶙峋,绿树成荫,景色十分迷人。山上还有一座古老的寺庙——翠岩山寺,寺庙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寺内供奉着众多佛像,香火旺盛。班吉塔镇还是爱国民主人士张作相和抗日英雄冯占海的故乡,他们的故居和事迹陈列馆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此外,班吉塔镇还注重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如农家乐、采摘园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八)沈家台镇
沈家台镇以林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产业。镇内山峦起伏,气候适宜,非常适合果树的生长,种植了大量的苹果、梨、桃、葡萄等果树,水果品质优良,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每逢水果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果树挂满了果实,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畜牧业方面,沈家台镇养殖的肉牛、肉羊、生猪等牲畜数量众多,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镇内有多个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养殖和科学管理,提高了养殖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沈家台镇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活动,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九)三台子镇
三台子镇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塑料制品、服装制造等为主的产业格局。镇内有多个工业园区,入驻了许多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投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三台子镇还注重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此外,三台子镇的文化教育事业也较为发达,有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十)右卫满族镇
右卫满族镇是一个具有浓郁满族文化特色的乡镇。这里的满族居民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满族习俗和文化,如满族的传统服饰、饮食、歌舞等。在建筑风格上,一些满族民居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满族特色,四合院式的布局,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展现了满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每逢满族的传统节日,如颁金节、上元节等,满族居民们都会身着盛装,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表演满族的传统歌舞,品尝满族特色美食,如粘豆包、萨其马、白肉血肠等,让游客感受到独特的满族文化魅力。此外,右卫满族镇还注重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立了满族文化博物馆,展示满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让更多的人了解满族文化。
(十一)阎家镇
阎家镇以渔业和海洋养殖业为主要产业。它地处渤海辽东湾畔,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凌海市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镇内有多个渔港,渔民们每天出海捕鱼,捕捞的海产品种类繁多,有螃蟹、虾、鱼、贝类等,新鲜的海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市场上。海洋养殖业也发展迅速,养殖了海参、对虾、贝类等多种海产品,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此外,阎家镇还积极发展海产品加工业,对捕捞和养殖的海产品进行深加工,制成各种海鲜制品,如鱼干、虾酱、贝类罐头等,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海产品的附加值。
(十二)新庄子镇
新庄子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了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花卉种植基地内,各类花卉争奇斗艳,有玫瑰、百合、郁金香等,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销往周边城市。苗木种植以绿化苗木为主,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提供了优质的苗木资源。中药材种植主要有黄芪、党参、柴胡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新庄子镇还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此外,新庄子镇的乡村旅游也逐渐兴起,利用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打造了一些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了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十三)翠岩镇
翠岩镇因翠岩山而得名,翠岩山是当地着名的旅游胜地。翠岩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山上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上的植被茂密,树木种类繁多,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上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夏天,绿树成荫,凉爽宜人;秋天,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翠岩山寺就坐落于翠岩山上,寺庙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迹。此外,翠岩镇还围绕翠岩山发展了一系列的旅游服务产业,如农家乐、民宿、旅游纪念品商店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十四)安屯镇
安屯镇以生态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为发展方向。镇内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养殖。种植的有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生态养殖以养殖绿色禽畜为主,采用自然放养的方式,禽畜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乡村休闲旅游是安屯镇的一大亮点,这里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乡村生活,吸引了众多城市游客前来体验。游客可以在农家乐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事活动,如耕地、播种、采摘等,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还可以在乡村民宿住宿,享受宁静的夜晚,放松身心。
(十五)大业镇
大业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在现代农业方面,大业镇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农田灌溉和排水条件,推广了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大业镇还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了特色种植和养殖,如种植草莓、蓝莓等特色水果,养殖肉鸽、鹌鹑等特色禽畜,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产品加工业是大业镇的支柱产业之一,镇内有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加工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品种类丰富,有面粉、果汁、蔬菜罐头等,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的需求,还远销外地。
(十六)温滴楼满族镇
温滴楼满族镇具有独特的满族文化风情和自然风光。这里的满族居民传承着满族的传统文化,如满族的传统礼仪、民间艺术等。在传统礼仪方面,满族居民注重尊老爱幼,见面时行请安礼等。民间艺术方面,满族的剪纸、刺绣、满族秧歌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人们喜爱。自然风光方面,温滴楼满族镇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森林等,景色优美。镇内的水库波光粼粼,周围群山环绕,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此外,温滴楼满族镇还注重文化旅游的发展,将满族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打造了一些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十七)建业镇
建业镇以工业和商贸业为主要产业。镇内有多个工业园区,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涉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多个行业。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贸业方面,建业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周边地区的商贸中心之一。镇内有多个大型商场、超市和专业市场,商品种类齐全,交易活跃。同时,建业镇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传统商贸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十八)白台子镇
白台子镇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农业方面,主要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同时还发展了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蔬菜种植以大棚蔬菜为主,种植了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多种蔬菜,供应本地市场。畜牧养殖以养殖牛、羊、猪等牲畜为主,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旅游业方面,白台子镇拥有一些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如古老的寺庙、传统的村落等。镇内的寺庙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传统村落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民俗文化,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白台子镇还积极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农家乐、采摘园等,吸引了城市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十九)板石沟乡
板石沟乡以林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要产业。乡内山峦起伏,气候适宜,非常适合果树的生长,种植了大量的苹果、梨、桃、杏等果树,水果品质优良,口感鲜美。每到水果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果树挂满了果实,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生态旅游业是板石沟乡的新兴产业,这里自然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奇特的岩石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登山、徒步、露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此外,板石沟乡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活动,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十)谢屯乡
谢屯乡以渔业和特色农业为主要产业。渔业是谢屯乡的传统产业,这里靠近渤海,渔业资源丰富。渔民们主要捕捞螃蟹、虾、鱼等海产品,渔业生产规模较大。为了提高渔业生产效益,谢屯乡积极推广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和捕捞设备,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渔港、渔船码头等。特色农业方面,谢屯乡种植了一些特色农产品,如花生、红薯、西瓜等。这些农产品品质优良,口感独特,深受市场欢迎。此外,谢屯乡还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十一)辽宁省金城原种场
辽宁省金城原种场是凌海市重要的农业科研和良种繁育基地。这里拥有先进的农业科研设施和专业的科研人员,主要从事农作物良种的选育、繁殖和推广工作。原种场培育了多个优良品种的农作物种子,如玉米、水稻、大豆等,这些种子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原种场还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咨询,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此外,原种场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业生产中推广绿色环保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凌海市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虞、夏时期,当时此地为冀州之域 。商时属孤竹国,周系幽州地。春秋、战国时为屠河,属燕国地。秦灭六国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凌海市境域为辽西郡之辖境。西汉时属辽西郡徒河县地,新莽改称河福县。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置辽东属国,此地为辽东属国之徒河县。三国曹魏时期,属幽州昌黎郡,郡县同治。晋代时北方鲜卑族兴起,前燕之慕容廆复置徒河,至慕容皝置西乐县于此。南北朝时则为北魏之昌黎郡广兴县,辖徒河、永乐、燕昌地。隋统一后为辽西郡沪河县辖境。唐属汝罗守捉地。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征服契丹各部后建立契丹国,后改为辽,始设锦州临海军,置永乐县于此,属京中道。锦州之名始于辽代,系以境内之小凌河绕城西南而东流,以其回旋如锦,名曰“锦川”,县名亦取于此。金因辽制仍名锦州,辖永乐、安昌、神水县,属北京路。元省军县名入州,称锦州属大宁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推翻元朝统治,建都南京,国号明,统一中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广宁中、左屯卫,锦县是其辖境。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广宁右屯卫,初设于十三山堡,翌年迁治早闾阳县之临海乡(今右卫镇),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明宣德三年置大凌河中左千户所(今之市驻地),松山堡中屯千户所,筑城设守。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明崇祯四年(1631年),后金攻占大凌河城,此后凌海地区逐步纳入后金(清)版图。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锦州成为镇守山海关的军事重镇,凌海境内设锦州府,下辖锦县等县,境内屯田垦荒渐兴,人口逐渐增多。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锦县属奉天省辽沈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奉天省改称辽宁省,锦县直属辽宁省。日伪统治时期,锦县属锦州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锦县属辽西专员公署。1948年10月,锦县解放,属辽西省。1954年,辽西、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县属辽宁省锦州专区。1959年,锦州专区撤销,锦县属锦州市。199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锦县,设立凌海市(县级),由锦州市代管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凌海地区成为多民族交融的前沿,辽代契丹文化、明代军事文化、清代满族文化在此层层积淀。辽代时,因地处辽西走廊咽喉,凌海成为契丹贵族南下的重要据点,留下了丰富的辽代墓葬与遗址;明代作为抵御蒙古、女真的军事防线,境内设有大凌河城、松山堡等军事要塞,见证了多次攻防战事;清代随着“闯关东”移民涌入,中原农耕文化与本地游牧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凌海历史上涌现出多位影响深远的人物。明代抗清名将祖大寿,其家族世代镇守辽东,大凌河城之战中虽最终降清;近代爱国将领冯占海,出生于凌海班吉塔镇,“九一八”事变后率部抗日,被誉为“吉林抗日第一人”,其故居至今保存完好;还有清代着名文人金毓黻,虽祖籍辽阳,但长期在锦州地区任职,对辽西历史文化研究颇有建树,其着作中多次提及凌海地区的历史遗迹。
三、必游景点
(一)奉国寺(凌海境内分支遗存)
虽主寺位于义县,但凌海境内保存有奉国寺下院遗址,位于右卫满族镇,现存辽代石佛一尊,高约3米,坐于须弥座上,衣纹线条与义县奉国寺七佛风格一致,推测为辽代同期雕刻。遗址周边散落大量辽代砖瓦残片,印证了当年寺院规模。
(二)班吉塔
班吉塔位于班吉塔镇,始建于辽代,清代重修,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通高17米。塔基为须弥座,雕刻着缠枝莲、力士等图案,塔身每面均有佛龛,内供坐佛,两侧有胁侍菩萨浮雕。塔身第七层有“辽代建塔”字样砖刻,虽历经风化,仍可辨认。塔旁原有寺院,现已不存,但塔体结构完整,是辽西地区少见的小型辽塔遗存。
(三)翠岩山寺
坐落于翠岩山主峰南侧,始建于辽代,明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寺院依山而建,分前、中、后三院,前院为山门与钟鼓楼,中院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像,后院观音阁内有清代泥塑观音像,高2.5米,神态慈祥。寺内古柏参天,其中一株“辽柏”树龄超千年,树干扭曲如盘龙,为寺中一奇。
(四)大凌河古战场遗址
位于大凌河街道沿岸,是明末“大凌河之战”的主战场。1631年,皇太极率清军围攻大凌河城,祖大寿率明军坚守三个月后投降,此战是后金由弱转强的关键一役。现存城墙残段长约500米,高3-5米,夯土层清晰可见,墙体内嵌有明代砖碑,刻有“崇祯元年修”字样。遗址旁立有清代《大凌河城战纪》石碑,详细记载战事经过。
(五)岩井寺森林公园
位于温滴楼满族镇,总面积1450公顷,以森林景观与古寺遗存为特色。园内有辽代岩井寺遗址,现存古井一口,深约10米,井水常年不涸,传说为辽代僧人所凿。公园内天然次生林覆盖率达80%,树种有油松、柞树、枫树等,秋季红叶漫山,形成壮观景观。山间有“一线天”“棋盘石”等自然景观,其中棋盘石面积约20平方米,石面天然纹路如棋盘,传说为仙人对弈之处。
(六)小凌河湿地
地处凌海与锦州交界处,总面积约8000亩,是辽西最大的城市湿地。湿地内芦苇丛生,河道蜿蜒,每年春季有天鹅、白鹭、野鸭等20余种候鸟在此栖息,观鸟台可近距离观察鸟类活动。湿地内还保留着明代烽火台遗址,高约8米,为夯土筑成,是当年辽东长城防线的组成部分。
(七)冯占海故居
位于班吉塔镇,为清代四合院建筑,占地约600平方米,青砖灰瓦,硬山式屋顶。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院内石板铺地,保存有冯占海当年使用的书桌、马鞭等遗物。故居内设有“冯占海抗日事迹展”,通过图片、文字及实物,展现其率部抗日的历程。
四、民俗风情
(一)满族秧歌
流行于右卫满族镇、温滴楼满族镇,与汉族秧歌不同,满族秧歌动作幅度大,融入骑射、狩猎动作,如“鹰展翅”“马刨蹄”等,舞者身着满族长袍,头戴翎子,伴奏以八角鼓、唢呐为主,节奏明快。每逢春节、颁金节,各村秧歌队会沿街表演,互相比拼技艺。
(二)渤海渔歌
阎家镇、谢屯乡的渔民保留着传统渔歌,分“出海歌”“拉网歌”“归航歌”三类。出海歌节奏沉稳,祈求平安;拉网歌旋律激昂,鼓舞干劲;归航歌欢快悠扬,庆祝丰收。歌词多为即兴创作,用辽西方言演唱,衬词“哎嗨哟”“呼儿嘿哟”极具地方特色。
(三)传统庙会
翠岩山寺庙会始于清代,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香客从周边市县赶来,寺内举行诵经法会,山脚下设集市,售卖农具、小吃、日用品,还有皮影戏、马戏等表演。庙会期间,当地村民会蒸制“平安馍”,用玉米面制成,印有佛像图案,分赠香客,祈求一年顺遂。
五、特色美食
(一)凌海螃蟹
产自渤海辽东湾,因海域水温低、盐度适宜,螃蟹肉质紧实,蟹黄饱满。当地传统做法为清蒸,不加调料,仅靠海水自然咸味提鲜,出锅后蘸姜末醋汁食用,凸显海鲜本味。秋季开海后,阎家镇、谢屯乡的渔港码头每日有新鲜螃蟹上市,是游客必尝美食。
(二)干豆腐卷大葱
凌海干豆腐以大豆为原料,经18道工序制作,薄如纸张,韧性十足,可透光看字。食用时铺开干豆腐,抹上黄豆酱,卷上本地大葱、香菜,口感清爽,豆香浓郁。双羊镇的干豆腐作坊仍保留传统石磨磨浆工艺,游客可参观制作过程。
(三)锅烙
与普通饺子不同,凌海锅烙皮厚馅足,用平底锅煎制,底部金黄酥脆,上部软嫩,馅料多为猪肉白菜或韭菜鸡蛋,搭配醋蒜汁食用。金城街道的老字号摊位做锅烙已有百年历史,每日限量供应,需排队购买。
(四)大凌河鱼宴
大凌河盛产鲫鱼、鲤鱼、鲶鱼,当地渔民将不同鱼类做成“一鱼多吃”:鱼头熬汤、鱼肉做丸子、鱼杂炖豆腐、鱼鳞炸成脆片。其中“侉炖大凌河鲫鱼”最具特色,用河水慢炖,不加过多调料,汤色乳白,鱼肉鲜嫩。
六、旅游指南攻略
(一)交通方式
1. 外部交通:
- 铁路:沈山铁路穿境而过,凌海站每日有往返沈阳、锦州、北京的列车,锦州站至凌海站车程20分钟,票价8元;沈阳站至凌海站约2小时,票价22元。
- 公路:京哈高速、阜锦高速在凌海境内设出入口,锦州长途汽车站每15分钟有一班至凌海的班车,车程30分钟,票价10元;自驾从锦州出发沿渤海大道行驶,25分钟可达凌海市区。
2. 内部交通:
- 市内公交:1路、2路、3路覆盖市区主要区域,连接火车站、汽车站与商业中心,票价1元;乡镇公交每日6-18点运营,如市区至班吉塔镇每小时一班,票价6元。
- 出租车:起步价5元(3公里内),超出后每公里1.3元,市区至各景点可议价,如至翠岩山寺约25元,至冯占海故居约30元。
(二)住宿选择
1. 市区周边:可选择靠近大凌河的民宿或酒店,多为农家院落改造,提供火炕房,人均80-120元\/晚,可品尝房东做的农家菜,如干豆腐卷大葱、贴饼子等。
2. 乡镇区域:班吉塔镇、翠岩镇有依托景点的民宿、酒店,如翠岩山脚下的民宿距景区步行10分钟,提供登山向导服务,人均100-150元\/晚,适合深度游览。
(三)最佳游览时间
- 春季(4-5月):大凌河湿地候鸟聚集,翠岩山山花开放,适合观鸟、踏青。
- 秋季(9-10月):渤海开海,可品尝新鲜海鲜,同时岩井寺森林公园红叶渐染,景色宜人。
- 冬季(12-2月):虽寒冷但游客少,可参观古寺遗址,感受历史厚重感,部分民宿提供冬季捕鱼体验。
(四)线路推荐
1. 一日历史文化游:
上午:参观大凌河古战场遗址,了解明末战事;随后前往班吉塔,欣赏辽塔建筑。
中午:在班吉塔镇品尝锅烙。
下午:游览冯占海故居,感受抗日历史;傍晚返回市区,逛夜市吃干豆腐卷大葱。
2. 两日自然生态游:
第一天:上午游岩井寺森林公园,登山赏景;下午前往小凌河湿地观鸟,体验湿地徒步。
第二天:上午赴阎家镇渔港,购买新鲜螃蟹;下午游览翠岩山寺,参加庙会活动(若逢农历四月初八),傍晚返程。
(五)注意事项
1. 参观古战场遗址、辽塔等古迹时,请勿攀爬、触摸文物,遵守保护标识要求。
2. 秋季海边风大,需携带防风外套;夏季湿地蚊虫多,备好驱蚊液。
3. 购买海鲜时可在渔港直接找渔民购买,新鲜且价格实惠,附近餐馆可代为加工,加工费约10-20元\/份。
凌海的魅力,藏在辽塔的砖缝里,融在大凌河的波涛中,裹在干豆腐的香气里。从辽代的佛塔到明代的战场,从满族的秧歌到渤海的渔歌,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种味道,都在诉说着辽西走廊的千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