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影视基地仿古的宫门在晨光中投下长长的影子。陈羽墨的车停在老位置,副驾驶上,田夕薇正低头检查着剧本,长睫低垂,神情专注。
“今天拍外景?”陈羽墨的声音打破了车内的安静。
“嗯,在基地后山那边,有几场骑马的戏。”田夕薇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对未知挑战的期待和小紧张,随即又绽开明媚的笑容,“放心啦,有专业的马师跟着,唐叔也会在附近。”
陈羽墨点点头,目光落在她生动的眉眼间,昨晚书房里那脆弱而深情的拥抱带来的悸动似乎还在指尖残留。他压下心头的复杂,声音温和:“我白天要去趟燕京,处理点事情,晚上回来。”
“知道啦。”田夕薇应着,很自然地凑过来,在他脸颊上飞快地亲了一下,“路上小心,到了报平安!”她推开车门,抱着剧本跳下车,脚步轻快地汇入片场的人流,还不忘回头朝他挥了挥手,晨光勾勒着她纤细的身影,充满活力。
陈羽墨目送她的身影消失,眼中的温情瞬间敛去,化为一片沉静。他发动车子,没有直接去机场,而是先回了翠湖苑。片刻后,他提着一个低调的黑色硬壳行李箱出来,箱子不大,但分量不轻,里面静静躺着那身承载着特殊使命的绿色军装。
飞机在燕京降落时,已是午后。北方的秋意更浓,天空高远湛蓝,空气干燥清冽。陈羽墨没有耽搁,直接打车前往预定好的军区招待所。房间简洁肃穆。他打开行李箱,取出那身军装,动作沉稳地换上。
绿色的呢料挺括,完美地贴合着他挺拔的身形。当那枚金色松枝环绕耀眼金星的技术少将军衔肩章被他仔细地别在肩头时,一种无形的、属于责任与力量的威严感油然而生。镜子里的人,眼神锐利,气质沉凝,与平时那个温润如玉的科研工作者判若两人。他整理了一下领口,拿起那个装着东风-51初步设计概念和技术要点的保密文件袋,转身出门。
华夏航天集团总部大楼,庄严肃穆,带着大国重器特有的厚重气息。门口的卫兵验看过陈羽墨的特殊证件和预约信息后,目光在他肩头的将星上停留了一瞬,随即肃然敬礼,动作标准而有力。电动闸门无声滑开。
他被直接引至顶层一间高度保密的会议室。推开门,里面已经坐着几位穿着深色工装或便服、气质精干的中年人。主位上的是一位约莫五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眼镜的男子,正是航天集团负责战略导弹项目的总工程师,吴生。
吴生看到陈羽墨进来,目光先是习惯性地带着审视,当扫过他肩头那枚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的将星时,瞳孔猛地一缩!他立刻站起身,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震惊和一丝肃然起敬!他身后的几位核心工程师也纷纷起身,眼神中充满了惊讶和探究。
“陈…陈将军?”吴生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试探。他当然知道华科院有一位年轻的院士叫陈羽墨,在多个领域有颠覆性贡献,甚至传闻与最高层关系密切。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位传说中的天才院士,竟然还拥有如此年轻的将军军衔!这背后的分量,不言而喻!
“吴总工,各位,我是陈羽墨。”陈羽墨微微颔首,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利落。他没有过多寒暄,径直走到会议桌前,将手中的保密文件袋放在桌面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久仰陈将军大名!快请坐!”吴生连忙招呼,态度变得极其郑重。众人落座,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而专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羽墨和他面前那个不起眼的文件袋上。
“吴总工,”陈羽墨开门见山,目光直视吴生,“我知道集团目前正在推进新一代陆基洲际战略导弹的预研,代号‘东风-51’。”
吴生和几位工程师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这是高度绝密的项目代号!眼前这位年轻的将军,其情报权限之高,令人咋舌。
“是,陈将军。”吴生谨慎地点头,没有否认,“项目还在概念论证阶段,目标是实现射程、突防能力和毁伤效能的全方位跃升。但…难度极大,尤其是在推进系统、材料、制导精度和分导技术上,都面临着几乎无法逾越的瓶颈。”他语气沉重,显然项目推进并不顺利。
陈羽墨没有接话,只是平静地打开了文件袋,抽出一份不算太厚、却印着鲜红“绝密”字样的文件,推到了吴生面前。
“这是我个人,基于一些…前沿理论推演和可行性研究,提出的‘东风-51’初步解决方案。”陈羽墨的声音没有任何波澜,仿佛在介绍一项普通的技术改进。
吴生疑惑地拿起文件,翻开第一页。当他看清上面那几行简洁却如同惊雷般的核心指标时,整个人如同被高压电击中,猛地僵在原地!
【基础构型:三级固体推进。】
【设计射程:公里 – 公里。】
【末端突防速度:≥35马赫。】
【有效载荷:可携带15枚独立分导式再入飞行器。】
【单弹头当量:50倍广岛级。】
【制导精度:cEp≤100米(卫星+星光+惯性复合制导)。】
“35马赫?!公里?!15枚分导弹头?!50倍当量?!”吴生失声惊呼,声音都变了调!他身后的几位工程师也忍不住凑过来看,瞬间倒吸一口凉气,脸上写满了极致的震撼和难以置信!这哪里是解决方案?这简直是科幻小说里的天基武器!
“陈…陈将军!这…这不可能!”一位负责推进系统的老专家声音发颤,指着文件,“35马赫的末端速度?!现有的材料根本无法承受那种程度的气动加热和粒子冲刷!瞬间就会解体!还有射程!要打到公里,推进剂比冲和结构重量…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材料问题。”陈羽墨的声音依旧平稳,他翻到文件后面一页,上面是几组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工艺流程图,“采用碳-碳化钽复合陶瓷基材料作为弹头鼻锥帽和关键热防护部位,配合内部主动蒸发冷却循环系统。具体合成路径和结构设计在这里。盘古一号的加工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他又翻了一页,指向推进系统部分:“推进剂配方优化方案,采用新型高能固体推进剂配方,能量密度提升35%,比冲优化方案。三级发动机壳体采用新型高强度复合材料,大幅减重。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图附后。”
接着是制导和分导部分:“复合制导核心算法框架和抗干扰方案。多弹头分导释放时序与轨道规划优化模型。突防诱饵及电子对抗策略。”
陈羽墨的讲解条理分明,每一个技术难点都给出了看似匪夷所思、却又逻辑严密、指向清晰的解决路径!文件里虽然没有详尽的推导过程,但那些精妙的结构图、优化的公式、关键的材料配方和工艺参数…无不透露出一种令人窒息的、超越时代的洞察力!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粗重的呼吸声。吴生拿着文件的手在微微颤抖,镜片后的眼睛死死盯着那些颠覆认知的方案,时而震惊,时而狂喜,时而陷入深深的思考。他身后的专家们更是如同朝圣般,屏息凝神地试图理解那些精妙绝伦的设计。
“陈将军…”吴生的声音带着巨大的激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他终于抬起头,目光灼热地看着陈羽墨,“这些方案…这些思路…简直…简直是神来之笔!您…您是怎么想到的?”
“这不重要。”陈羽墨打断了他,目光沉静如渊,“重要的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实现?”
吴生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再次低头,飞速地翻阅着文件,大脑如同超频的计算机,结合他毕生所学和航天领域的深厚积累,疯狂地推演、验证着文件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材料…可行!虽然工艺要求极高,但理论模型和材料性能指向明确!
推进…可行!新型推进剂配方和结构优化完全颠覆了现有思路,但能量计算和结构强度模拟结果令人振奋!
制导与分导…可行!算法框架和模型优化直指当前瓶颈的核心!
越看,吴生的心跳越快!额头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一个建立在严谨科学逻辑和超越性技术洞察基础上的、近乎完美的战略威慑蓝图!它直指未来数十年战略平衡的核心!一旦实现,将真正铸就一柄悬于所有潜在敌对势力头顶的、无法防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可行!”吴生猛地抬起头,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却带着斩钉截铁的信念!他看向陈羽墨,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狂热和一种抓住历史机遇的澎湃感,“陈将军!虽然细节还需要海量的工程验证和优化,但您指出的方向和技术路径…完全可行!这…这将彻底改变战略格局!”
他激动地站起身,双手用力按在桌面上:“我代表航天集团,请求陈将军深度参与‘东风-51’工程!我们需要您的指导!需要您带来的…这划时代的技术钥匙!”
陈羽墨看着吴生和周围工程师们眼中那如同被点燃的火焰般的斗志,缓缓站起身。窗外,燕京秋日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落在他肩头的将星上,折射出凛冽而神圣的光芒。深空铸剑,国之重器,其锋初露。他沉静地点了点头: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