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把玩着沉甸甸的勋章,貌似陷入思索。
这枚黄金所制的保卫勋章,他很熟悉,以前偶尔看到老邓将它佩戴胸前。但自己却毫无觉察,直至今天才发现是件魔法物品,像是带拓展空间的魔法收纳盒。
老邓,就凭咱俩的私交,你的嘴也太严了吧。
难堪的是,他刚才把掌握的通用咒语用了个遍,勋章却不为所动,外观未发生丝毫改观,所以马丁决定帮自己解释两句。
“魔法物品的施展术,离不开魔咒引导、念力之笔和血液传递三种方式的范围。念力之笔是在意识中形成固定的魔法符号或者图腾,只要与收纳盒的封印信息彼此对应,梏桎会自然解开。血液传递顾名思义,通过主人在魔盒表面涂抹血液而打开。
如是后两种方式,想打开空间可就难了。尤其血液传递这种气息烙印类的开启术,只要主人离世,魔法物品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自此再无开放可能。
无法继承的魔法物品可不值钱,除非定制者要求量身定做,否则制作者不会选择这种极端开启方式。这也导致一种怪现象,能传承使用的往往不知所踪,很多假死空间反倒传下来不少,我们跣足会里便有好几个。”
什么,想强行破开?还不如直接去点炸药桶,反正结果一样。
说起来奇怪,保卫勋章由国家统一定制,除了代表身份也是进出皇宫的通行证,再珍贵也授予出近百枚。那么问题来了,是仅仅邓红旗这枚存在奥妙,还是此类勋章全都是魔法物品?
不对!诸夏并非魔法系始源地,而空间类魔法物品因制作物料稀缺,就算在西方本土也极为罕见,所以西方教廷对此管控严格,不会任凭其轻易流出。
这勋章构思如此巧妙,体积虽比储物戒指大了不少,但空间物品除了款式还看容量,所以价值上或许比珠宝类魔法空间更为珍贵,只有运气好的时候,或许会在魔法协会的高级拍卖场里偶遇。
所以马丁断定,这种精品不存在批量制作可能。
教廷魔法协会的注册,有魔法师、高级魔法师、大魔法师、魔导师、圣魔导师、贤士和神使七个等级。受限于知识理解、领域构建、法力持续、资源收集等原因,到大魔法师层次才能满足制作魔法道具的各种要素。
在这个阶段,大魔们往往都是在通宵达旦的做实验,除熟悉材料属性、掌握融合数据等,还会疯狂解析构思模型,通过制作魔法书、传送卷、各类疗辅药水等各类道具来丰富经验,一旦跨入魔导行列,就会立即着手尝试低级魔法物品的制作。
一般情况下,魔导们会选择由易到难,先从属性单一的防御品制作入手,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教训,直到自己的逻辑数据模型和工艺流程均成体系,之后再导入自构魔法公式或其他辅助工具,进行相对复杂的多属性物品制作。
等正式进阶圣魔导层次,他们才开始尝试中级魔法物品制作,这个阶段主要是对附魔属性、进阶维度、打孔镶嵌、耐久度等展开研究,因作品与工艺构思、公式使用和魔力灌注息息相关,也会有普通级、精良级和精品级之分,。
其实中级魔法物品已经很了不得了,多少成名已久的高师和魔导,自己兜里甚至都掏不出一件像样的来,这是因为自中级开始,就开始涉及复杂的工艺交叉,仅前期材料收集和工艺方案整备就需1-5年的准备时间,所耗财力极大,如得不到协会支持,就得自行去寻找家族或社团赞助。
搞到材料后的检定阶段最危险,只要出现星点纰漏,比如材料品质瑕疵、某种矿石的杂质去除不纯、剂量计算出现问题等等,那不好意思,就等着大爆炸吧,注定非死即伤。
后面便是混溶合成阶段,由于所用的动、植、矿物材料年份出处均不同,在属性上便不会有统一标准,只要魔导对细处理的掌控力不足,材料便会相互排斥出现魔力波动,得来不易的收集就此报废,又要从零开始。
前边步骤都侥幸完成,才能进入初步组合阶段,这时会考验圣魔导的逻辑架构是否合理,公式组合是否科学,工艺图纸是否严谨,用途功能能否达实现目标,以上种种但凡有一,必须立即微调,如超出荷载上限,结果必然会两手空空。
如果一切都符合预期,便会进入最后的定型阶段,包括魔纹雕刻、魔力注入、魔性封印、魔石镶嵌等等,涉及到魔法物品的隐藏属性、共鸣度、升级能力等附属指标,对工艺要求、魔法师能力、施法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过程的苛刻,对资质平庸的圣魔导极不友好,哪怕他们穷奇一生,也不过能完成一、两件魔法物品。所以真能产出6件成品的,会被协会授以工匠大师称号,其中精品会被教廷收购,或以珍稀材料、进入主教图书馆资格、高级祭祀职务等条件进行对等交换,这对魔导的快速晋级能起到关键作用,刺激的这些魔法大咖如打了鸡血,不惜命的铤而走险。
当然,教廷对高级魔法物品和魔法器械的渴求度更高,但那是贤士和神使的专属禁区,他们通过自己的地位和手段进行私下交易,其中很多物品都被教会所垂涎,却不好插手。
唉,想到这里,马丁重重叹了口气,对自己极不满意。
跣足会为什么会远离故土来到这里。除为传教,也有私心。
要知道,西方教廷千年前还是整体,谁知中世纪后期一次偶然的教义信条辩论,竟然引发了枢机主教开除教皇的荒唐事,随后的领导权之争两次导致东西教派大分裂,信仰世界由一变七,随着争斗的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卫教战争。
战争导致了魔法物品的大量流失,甚至成为民间交易品,各教廷只好组织人手加紧赶制,使得魔法资源迅速呈现匮乏态势。最无法接受的是死伤事故的增多,魔导毕竟是卫教战争的主力,真出现大量减员而无法满足征召,那才出了大事。
随着休战协议的签署,正教教宗便迅速颁布实施了协会登记制度,未经教廷允许,魔导们不得私自制作魔法物品。按教旨的说法。魔法物品不是魔法道具那种一次性消耗品,只要没有战争消耗,教廷通过慢慢回收重新积累,顶多百余年便能满足需求,给自然界留出修生养息的时间,更何况魔导们的手中还都有不少存货。
但是,魔法师是个高回报高投入的行当,禁令打破了传统的收入循环体系,不仅对低级魔法师的学习和晋升周期造成严重影响,同样会对底层修士会的发展壮大形成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