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抗战布置的戴处长,非常繁忙,特别是在沪上筹办青浦特训班(上海)。
这是军统早期特工培训基地,为后续的临澧特训班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后期成立的新军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已经成为调查局副局长兼任二处处长,对于小陈局长安排的这次抗战培训,还是有很大的兴趣。
在他看来,能力一般的小陈局长,竟然能如此重视此次培训,特来才了解情况,也让二处的骨干们,都来听一听,这也是这次培训,人员超编的主要原因。
等戴处长,应该是戴副局长,是此次出席培训的调查局最高长官,自然也引来了其他人的重视。
紧张的局势、诙谐的语言、实际发生的案例、异于常人的特工思维和超越时代的远见,这些对于其他培训人员,可能是兴趣或者说学习效果的提升。
但对于未来被赞誉为“东方特工王”的戴副局长来说,确属一种全新的感受,在他眼里看来,自己提前准备的各项工作,到处是欠缺之处,看来自己的准备工作不足。
戴副局长看着台上侃侃而谈的高易,感觉小陈局长在识人方面,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心目中流露出艳羡。
戴副局长一生中,对于人才的渴望一直是存在的,正是他一直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成为明年成立的新军统,短短几年发展,就成为忽下最大特务机构的重要因素。
宋志的抗战培训,因为与参训人员的互动,也可能是宋志还是太年轻,口嗨起来之后,畅所欲言,将一些前世司空见惯的一些特工常识,泄露了出来,更是震惊了参训人员,这也成为后来被这些参训人员称为“老师”的源头。
连续三天的抗战培训,带来的结果就是,参训人员越来越多。
第三天,小陈局长将培训安排在“中央党校”礼堂,能装下1200多人的中央党校礼堂是金陵最大的礼堂,参训人员也从调查局,扩大到军事委员会各部门、中央陆军学校、组织部和宣传部等部门,影响越来越深远。
宋志不得不将抗战培训中,特工培训内容压缩,扩大军事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倭国军队的各项情况,包括倭军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等。
更为新颖的是,以燕京和沪上为假想敌,以自己为倭军方,邀请前来参观学习军事委员会高参蒋将军为华夏一方,两人展开了攻守演练。
这种新颖的培训方法,不仅引来参训人员更大的好奇,更主要的是暴露了华夏方面各方面的问题。
如燕京方面的偷袭、倭寇的攻击火力、倭寇的残忍、华夏军队落后的战术、华夏交通对倭寇的帮助、华夏后勤的不足等等。
如沪上方面,华夏的犹豫不决、倭寇空地一体、海舰的炮利、倭寇巷战战术、华夏防卫工事落后与不足以及情报落后等等。
即使身为军事理论家的蒋百里,也不得不佩服宋志的一些天马行空,佩服对倭军的了解,尤其是沪上倭军的几次两翼偷袭,成为亮眼的战术。
华夏漫长的海岸线,是倭军强大海军的登陆点这一观点,也引起了蒋将军和军事委员会高参们的重视。
为此,培训结束以后,军事委员会高参们,邀请宋志参加了高参们参加的座谈会。
何部长、徐部长等高官也参加了此次座谈,并亲切接见了宋志,何部长还邀请宋志成为军事委员会顾问。
宋志知道自己,对于军事部门来说,只是门外汉,这是凭借着前世记忆,来提醒各位大佬,为了减低华夏军队的损失而以。
再者说了军事委员会里各种势力纠结,自己这个小虾米可没资历去掺呼,因此婉拒了何部长的邀请。
但宋志还是开诚布公的将倭寇未来的攻击要点、攻击线路、攻击方式等,随意的透露给在座的高参,特别提到了倭寇特工已经潜伏华夏几十年了,而且倭寇为了利益可以大肆收买汉奸,尤其是一些留学倭国的留学生,包括家属里留学的,比如儿女等,或者以美色诱人等。
宋志很多的说法、想法以及倭寇的一些卑鄙下座的手法,也震惊了在座各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正统军人,坐在角落里的戴副局长,眼神中却异彩连连。
结束座谈的时候,金陵不多的路灯已经点亮,宋志婉拒了蒋将军的晚餐邀请,蒋将军还有一年即将离世,原因不明。
宋志也是只能提醒蒋将军,要去陆军总医院检查身体,注意自身的安全。
已经55岁的蒋将军受过枪伤,倭寇下座的手段很多,包括下毒等,未做抗倭强硬派,肯定是倭寇的目标。
蒋将军感谢了宋志,答应了宋志,明日就前去总医院检查,为了抗倭大业,自己也要多活几年。
看着坐车远去的蒋将军,宋志总有着不安的心理。
晚餐是与戴副局长共同完成的。浣花川菜馆,是这个时候金陵城内最着名的川菜馆。
肝腰合炒、蚕豆烧腐竹、茭儿菜炒猪肝、红烧鲫鱼或、辣子茴香翅、家常牛肉丝及竹荪鸡蓉汤等。
满满的一大桌子,宋志看着桌上的油炸花生米和油鸡棕,油炸花生米是普通的菜肴,而油鸡棕是滇省菜。
据说好吃的戴副局长,每餐必吃牛肉,但更要每餐必吃油炸花生米和滇省油鸡棕。
戴副局长也没有什么架子,与宋志亲切交谈。
看来冷硬心黑的形象还没有形成,或者说对宋志还有所求,态度一直很温和。
对于戴副局长来说,这位高易有些神秘,小陈局长只是告诉他叫高易,其他并不多谈。
而宋志一直在说北方的燕京话,戴副局长的试探,宋志也是一直采取左右而言其他。
至于戴副局长拉拢之意,宋志并没有直接反对,而是再次将抗倭形式进行了分析
至于戴副局长拉拢之意,宋志并没有直接反对,而是再次将抗倭形式进行了分析,特别提到了沪上将成为抗倭中心。
而未来抗战之中,难免会出现众多汉奸,所以宋志同意与其合作,但只为戴副局长提供帮助,其他人概不接触。
戴副局长自我不可,欣然接受。对于他来说,与宋志结交,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