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买单的拉扯,最后又变成了杨婷婷和这位赵总免单与否的拉扯。
身为沈见新最早的行政助理,商会成员对杨婷婷的印象挺深的。由于杨婷婷外形与气质都不错,也难免引发了一些私下里的龌龊传言。
对此,杨婷婷是知道的,她也是理智的,明白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谣言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她也明白自己做事要谨慎,否则很容易就会引起不必要的流言蜚语。
比如现在,她坚持拒绝免单,最后付了一半的钱,等于打了个五折。这样既照顾了赵总的面子,她自己也规避了仗着跟沈总走的近,就到处占便宜的流言。
离开旗袍店之后,崔颜倾好奇的问道:“我看婷婷姐好像跟这个老板不是很熟啊,他怎么这么客气?”
杨婷婷笑着解释道:“我肯定是没这么大面子啦,他就是看我们沈总的面子。我们沈总除了自己做公司之外,还是魔都新东商会的会长,商会里这样的老板,还有一百多个呢。”
“啊?这么厉害吗?你们沈总才几岁啊,就能做商会会长了?”
杨婷婷感慨道:“要是没进入新东公司,我也无法想象这么年轻的老板,能这么厉害。颜倾啊,我们沈老板,远比你现在了解到的数据资料更厉害。”
崔颜倾更加好奇了:“公司的资产数据还不能表明他的厉害吗?”
杨婷婷停住脚步,指了指太阳穴道:“我们老板最厉害的地方,是这个。”
“额...”
送崔颜倾回酒店的路上,她又好奇询问了沈老板的一些情况,而杨婷婷自然也是往好的地方说。
最后,杨婷婷旁敲侧击的询问崔颜倾对于这次评估的想法,以及准备怎么写报告。
这其实是一个敏感和触碰原则的问题,但两人此时的关系已经非常好了,又是私下里单独说,崔颜倾也就没打算隐瞒。
“我和组长都觉得新东公司的情况很不错,那块土地的位置很不错,比之前置地集团的地块位置还要好,而且所有手续都很齐全。公司的财务状况也非常好,你们老板确实厉害,短时间内在股票的综合收益率竟然能超过30%,我个人挑不出任何毛病。至于报告,那肯定是组长写,按照流程,我只要认可组长的观点,签上字,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本质上,对于崔颜倾的公关难度是低很多的,只要她没有明确的反对意见,也不要在回去后起幺蛾子就行。
但郑磊杨婷婷这边,还是拿出百分之两百的公关态度,确保万无一失的服务好这两个人。
沈见新这边,拿到黎康志的评估报告初稿之后,立刻看了一遍。上面几乎是全面看好,看来郑磊和杨婷婷的接待工作确实做的很好。
沈见新觉得没有修改的必要,只是在后面多写了一项,主要是阐述新东公司的前景。这个东西不是黎康志不写,而是他确实不知道怎么写。
沈见新用黎康志的角度,用文字形容了一场他与沈见新深谈之后的分析。
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场景。
沈见新如此写道:新东公司的地块项目,与我见过的香江综合商业地产项目相比,几乎可以媲美,或者更符合内地大城市,也更有发展空间。
其优势就在于没有竞争,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是全国投资规模最大,建设规模最大,消费水准最高,且消费场景最完善的聚合型综合商业街区。
这在魔都,乃至整个内地,都是开创性的,唯一性的。唯一就代表着聚集效应,它甚至可以引领内地的消费文化。
从历史角度,全国的经济看魔都,而当下魔都的浦东将成为一个战略性的经济锚点,已经有很多外资开始进入浦东了。
我认为新东公司的浦东商业项目前景广阔,而新东公司的理财业务,将使它有源源不断的建设资金,确保项目建成。另外一点,新东公司的老板沈见新,频繁出现在官方媒体上,这种带着强烈政治信号的表达,意味着他和他公司,受到了政府政策端的强力支持。
我还了解到,新东公司已经取得了金融全业务牌照,覆盖了很多限制准入的业务范围。魔都的理财公司只是试点,但取得了很大成功。接下来他们将在全国开设分公司,甚至还准备在香江开设该类公司。
我认为理财业务只是冰山一角,他们的牌照经营范围包括了券商、投融资等所有金融业务。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金融巨鳄的雏形。
须知道,沈见新先生就是炒股起家的,他在内地炒股的名气很大。他在公司刚组建没多久,就取得了如此重要的金融牌照,这充分说明了他是有长远布局的。
另外一个角度说回到浦东项目,这么一个炒股起家又准备组建金融帝国的人,却中途拿了那么一大块地,准备投入数十亿到一个缓慢的商业地产当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矛盾感。
最终,我只想到两个原因,要么就是沈见新膨胀了,开始漫无目的了。
除却这个原因,我只能得到了一个原因,他太看好浦东了,看好到他愿意改变既定战略,将重心投入到漫长的商业地产建设中去。
如果他是对的,现在也有不少香江富豪投资或者准备投资浦东,那么我建议咱们汇丰银行,也应该对浦东深入调研,以免错过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
.......
当黎康志在第二天从郑磊手中拿到这份被续了洋洋洒洒一番论调的评估报告后,他看完后,惊愕的问道:“这是你们沈总写的?”
郑磊平静道:“不,这是你写的。”
“?????”
黎康志抬头看了一眼郑磊,又皱眉看了看报告,再次抬头看着郑磊,然后手指向自己:“我写的?”
郑磊默默点头。
“不是,兄弟,你觉得我写的出这玩意吗?”
郑磊严肃道:“这叫啥话,你港大毕业都写不出,你觉得我那初中文化的老板,能写得出?”
“什么?沈总没上过大学,怎么可能!”
这不是对财富的质问,而是对能写出这些概念的思维底蕴进行质问。
郑磊笑着说道:“我们沈总说了,你要是觉得能用,那就用。要是觉得没用,那就删了。”
黎康志无语道:“我又不傻,我们行长估计都没这水平,这报告要是交上去,领导绝对会对我刮目相看。”
郑磊咧着嘴道:“我们沈总也说了,要是你们领导有眼光的话,应该会提拔写出这份报告的人。”
于是,当黎康志重新抄写一份报告,拿给崔颜倾商量时。看完报告的崔颜倾愣了半晌,蹦出一句:“黎组长,这报告是你写的?”
黎康志当场黑脸:“不是我写的,难道是你写的?”
崔颜倾回过神:“我不是这个意思,这报告写的太好了,太有深度了。只是您什么时候跟沈总深入谈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