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的第十天,夏澜在临时搭建的指挥中心里,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资金报表皱起了眉头。重建工作已投入237万元,但进度只完成了18%。按照这个消耗速度,省级拨付的1000万重建专项资金撑不到工程过半。
\"夏经理,李德福又来了。\"小林推门进来,压低声音,\"还是为那笔补偿款的事。\"
夏澜揉了揉太阳穴。这已经是李德福第三次来质疑资金分配了。上次村民大会上,他公开声称王翠花家的房屋补偿款比自家多两千元,怀疑有人从中做了手脚。
\"请他进来吧。\"夏澜合上电脑,从文件柜取出一个厚厚的档案袋。
李德福阴沉着脸走进来,粗糙的手指敲击着桌面:\"夏经理,今天你得给我个说法!凭什么王翠花家...\"
\"李叔,先别急。\"夏澜打断他,从档案袋里抽出一叠文件,\"这是你们两家的评估报告和补偿计算表。\"
她将文件摊开在桌上,同时打开平板电脑调出无人机拍摄的两家房屋受损图。高清图像上,王翠花家的西墙完全倒塌,房梁结构严重变形;而李德福家主要是屋顶瓦片损毁,主体结构完好。
\"您看,根据专业评估,王翠花家属于d级危房,需要拆除重建;您家是c级,主体加固即可。\"夏澜指着文件上的计算公式,\"补偿标准是省里统一制定的,每项都有明细。\"
李德福盯着那些数字和公式,眉头渐渐舒展,但仍有疑虑:\"那为啥不公开给大家看?谁知道有没有猫腻...\"
这句话刺痛了夏澜。她突然意识到,比资金短缺更严重的问题是信任危机。在乡村这种熟人社会,任何一点猜疑都可能像野火般蔓延,最终烧毁整个重建工程。
\"李叔,您说得对。\"夏澜站起身,\"是时候让大家看清楚每一分钱的去向了。\"
当晚,夏澜召集全体村民开会。临时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嗡嗡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夏澜站在投影前,身后屏幕显示着一个简单的数字:1000万——省级拨付的重建专项资金总额。
\"乡亲们,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夏澜的声音清晰有力,\"从今天开始,每一笔支出都会实时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看、质疑。\"
她点击遥控器,屏幕切换到一个简易的系统界面——\"阳光账本\",上面详细列出了已支出的237万元去向:建筑材料采购、施工队劳务费、临时安置补贴...每项都附有合同扫描件和付款凭证。
\"这个系统已经链接到村务公开App,每家每户都可以随时查看。\"夏澜演示着如何操作,\"点击任何一笔支出,都能看到详细说明。\"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村民们低头摆弄手机,有人开始尝试登录系统。
\"我家补偿款真的有这么多吗?\"王翠花突然问道,指着屏幕上自家的数字。
夏澜点点头,调出王翠花家的档案:\"这是评估报告、补偿计算表和您的签字确认书。钱款是直接打到您银行卡的,银行流水也在这里。\"
王翠花仔细核对着,突然拍了下大腿:\"哎呀,还真是!那天签字时我老花眼没看清数字,原来政府这么照顾我们!\"
李德福挤到前面,翻看着自家的档案,脸上的疑虑逐渐消散:\"这么清楚...那我没话说了。\"
夏澜趁机宣布了新制定的《重建资金管理办法》:所有支出必须\"三人联签\"(夏澜、村支书、村民代表);超过5万元的采购必须三家比价;每周公布资金使用情况;每月接受第三方审计...
\"谁要是发现有问题,随时可以举报。\"夏澜指着墙上的举报箱和电话,\"县纪委的监督电话就贴在村委会门口。\"
会议结束后,村民们的态度明显转变。李德福甚至主动留下来,帮夏澜整理档案。但夏澜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夏澜在检查一批钢筋的送货单时,发现价格比市场均价高出8%。她立即叫停付款,召集采购小组重新询价。
\"夏经理,这价格是包含运输费的。\"负责采购的村会计老赵解释,\"咱们村路远,运费高很正常。\"
夏澜调出手机里的物流平台报价:\"同样的距离,专业物流公司报价比这低15%。\"
老赵脸色变了:\"这...供应商是我表弟,他拍胸脯保证是最低价了...\"
\"赵会计,重建资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夏澜语气平静但坚决,\"请您表弟按市场价重新报价,否则我们只能换供应商。\"
这件事在村里传开后,\"阳光账本\"的威信大大提升。村民们发现,这个看似柔弱的城里姑娘,在钱的问题上寸步不让。
随着重建工作推进,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当工程完成60%时,预算已经用掉了75%。夏澜连夜重新核算,发现必须压缩非必要开支才能撑到最后。
\"外墙装饰可以简化,景观绿化延后实施...\"她在笔记本上列出可以调整的项目,但核心的房屋重建和质量标准绝不降低。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惊喜降临。县审计组例行检查后,将村子的\"阳光账本\"作为典范上报,省电视台专门来做了一期报道。节目播出后,省里追加了200万专项资金,几家爱心企业也主动捐赠建材。
最让夏澜感动的是村民们的反应。看到资金紧张,王翠花带头组织捐款,甚至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嫁妆钱:\"钱放在夏经理手里,我放心!\"
短短三天,村民自筹资金达到48万元,远超预期。夏澜将这些款项也纳入\"阳光账本\",每一分去向都公示得清清楚楚。
重建进入尾声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降临。县纪委接到匿名举报,称夏澜在重建工程中收受回扣。纪委调查组第二天就进驻村子。
会议室里,调查组长面色严肃:\"夏澜同志,请解释这三笔采购为什么选择最贵的供应商?\"
夏澜从容地打开\"阳光账本\",调出当时的比价记录和决策过程:\"这家虽然单价高5%,但提供三年质保,其他两家只保一年。这是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
调查组查阅了所有档案,访谈了二十多位村民,甚至随机抽查了几户的补偿款到账情况。三天后,调查组长在村民大会上宣布:\"'阳光账本'是我见过最规范、最透明的村级资金管理系统,夏澜同志经手的所有资金分毫不差。\"
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夏澜站在台上,看着村民们信任的目光,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重建竣工典礼上,县长特意表扬了资金监管工作:\"1000多万资金,零差错、零投诉、零信访,这才是真正的阳光工程!\"
活动结束后,夏澜独自走在焕然一新的村道上。夕阳将新铺的青石板路染成金色,远处传来孩子们在新校园里的欢笑声。王翠花从后面追上来,塞给她一个小布包。
\"这是?\"夏澜打开,里面是一本手工装订的小册子——村民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将\"阳光账本\"的每一页都抄录下来,最后写上:\"民心所向,账本为证。\"
夏澜摩挲着粗糙的纸页,眼眶微微发热。她知道,这本简陋的手抄本,比任何奖状都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