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他只是手段严厉,实则是个……
忠臣?
这个念头突然浮现在文武百官心中。
众人不禁神情复杂地望向雷,有人甚至觉得自己想法荒唐。
但顺着这个思路再想,雷的奏章看似夹杂私货,其中洋溢的忠诚却几乎满溢而出。
可以说,只要忽略那几个小人,整篇奏章字字句句都是忠君爱国之言!
这让一直视雷为奸佞的重臣们,一时都陷入了沉默。
场面一度变得微妙起来,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雷身上。
以雷的修为,自然能察觉到满朝文武投来的审视目光。
但他并不在意。
一篇《出师表》名传千古,千百年来谁能与之相比?
他坚信,自己将《出师表》呈上,绝不可能被指为奸佞。
尤其最后,他还巧妙融入了《后出师表》的精华。
只这一句,便足以抵挡千百次弹劾!
雷没有料错,帝辛正是读到这一句,才决定命人当众宣读。
前文已让他觉得雷深知己心,而读到这一句时,更是心潮澎湃!
雷的忠义之心,天地可证!
仅此一句,足以流芳百世!
这便是帝辛命人当众宣读的原因!
群臣一时无言。此时尤浑精神一振,上前伏阶高呼:“陛下!军师对大商的忠心,跃然纸上,可昭日月!”
费仲、飞廉也随即反应过来,纷纷手持笏板拜倒。
“如此忠臣义士,理应破格提拔!”
“军师实为臣子典范,此文足以彰显其忠义!”
尤浑见状更进一步,高声喊道:“我等皆应以军师为榜样,效忠陛下,效忠大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口号一出,群臣相顾无言,却也不好再无动于衷。
“效忠陛下,效忠大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陛下千秋万代,光照九州!”
“大商永固!”
一时间,呼声震天,群臣仿佛皆化作忠君爱国的贤臣。
帝辛难得露出笑意,抬手虚按,众人才渐渐安静下来。
“雷,你既说值此国家危难之际,愿为君分忧、为国解难,朕自当成全你。”
雷连忙躬身,肃容答道:“此乃臣之本分。”
帝辛笑容更深,说道:“既然如此,中谏大夫一职暂且搁置,待你凯旋归来,自有上大夫之位以待!”
“名利于我如浮云,忠孝方为传家宝!”
雷高呼一声,众人再度感到心头震撼。
甚至有些惭愧。
是的,正是惭愧。
被一个曾被视作奸佞之人教诲,怎能不惭愧?
“启禀陛下,我家满门忠烈!家父自幼教导我忠孝二字!官职于我,不过是报效国家的名号,无论雷身居何职,都不改忠君爱国之心!”
“哈哈哈哈!”
群臣面露惭色,帝辛却笑得愈发开怀。
“好!有你此言,朕仍是一句——”
见众人神情疑惑,帝辛起身郑重说道:“只要你不负大商,朕绝不负你!”
“嗡——”殿中再次响起一片哗然。
倘若只是私下里谈论,那倒也无妨。
无非是为了笼络亲信、收买人心而已。
但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这番话,
几乎就是宣告雷前途无量,不容任何人质疑。
简直就差说出“与国同休”这样的话了!
“臣深感荣幸!”
…………
汜水关前,周军大营内。
“姜丞相,姜丞相!”
周国丞相姜子牙在睡梦中恍惚听见有人呼唤。
他睁眼只见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赶紧摸索着点亮烛火。
只见眼前一人身形飘忽,不似活人。
“柏鉴,你不在封神台值守接引魂魄,为何来此找我?难道是封神榜出了什么变故?”
此人正是姜子牙从北海带回的帮手——福清神柏鉴。
柏鉴本是轩辕黄帝麾下总兵官,在与蚩尤的大战中阵亡。
他被火器打入海中,千年以来受困于那片海域,虽成一方鬼雄,却始终未能解脱。
如同地缚之灵,只能在茫茫大海中沉浮。
直到姜子牙奉玉虚宫符命将他救出迷途,借人道功德之力,才得以成就鬼神之躯。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人道与阐教之间的暗中交易,否则一个千年水鬼,怎会值得如此重视?
之后柏鉴便奉命前往西岐,持百灵幡引渡亡魂进入封神台。
平 ** 只在封神台值守,今日突然来此,必然有要事发生。
“师叔可在?”
柏鉴正要回答,营外忽然传来一声呼唤。
姜子牙听声音便知是谁,顿时放松下来,应道:“进来吧。”
话音未落,一名气宇轩昂的青年推门而入。
只见他头戴扇云冠,身着水合服,腰系绿丝绦,脚穿粗麻鞋,
一身道人装束,神情警惕。
他一进来就看见飘浮的柏鉴,立即将姜子牙护在身后,
手中银枪一闪,直指柏鉴,厉声喝道:“你是何方妖物,竟敢擅闯丞相大营?”
姜子牙顿时明白他的来意,连忙摆手道:“杨戬且慢动手,他是自己人,负责封神台事务。”
来人正是雷前世最为熟悉的人物——二郎神杨戬!
此时的杨戬尚未被封为清源妙道真君,仅是阐教三代**。
他手中所持也非三尖两刃刀,而是一杆银枪。
额间虽有一道浅痕,却看不出是一只眼睛,唯有道行高深者方能窥见端倪。
这正是天人族独有的天眼!
闻仲之所以天赋异禀,也正是因为身负天人族血脉。
随着修为提升,他额间的天眼也逐渐觉醒。
闻仲额间的天眼,能射出数寸宽的白色光芒,辨识忠奸善恶、人心真伪。
说白了,就相当于测谎仪的功能。
而杨戬的天眼,此时还未完全觉醒。
“柏鉴,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姜子牙拦住杨戬,开口询问缘由。
飘荡的柏鉴凝实身形,行礼答道:“启禀姜丞相,这些日子我在封神台负责接引,却一直未见身负劫气之人,只有些小兵被我拦在外面。”
近来不仅没有应劫之人阵亡,就连死去的小兵也多是周国士卒。
周军被阻在汜水关外,韩家父子闭门不战,周军只能强行攻城。
这导致周军伤亡极其惨重,几乎是大商损一卒,周国损百人!
姜子牙连日愁眉不展,原计划派人潜入关内制造混乱,
但尚未行动,张桂芳又率五万大军赶到。
如今周军只等商军出关迎战,伺机执行斩首之计——
一旦汜水关群龙无首,便不攻自破。
因此封神台一直冷冷清清,柏鉴无事可做,倒真成了享清福的“福清之神”。
“可今日……”
柏鉴面露难色,道:“今日却接连来了数百人,其中许多身缠劫气,却都是周地打扮,气度不凡,不像寻常百姓!因而特来请示……”
见姜子牙怔愣不语,他小心翼翼追问:“这些人都要引入台中,等候封神吗?”
“数百周人?还皆气度不凡?”
杨戬眉头紧锁:“近日除了普通士兵,我军并未折损将领啊。”
柏鉴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
姜子牙回过神,沉吟片刻:“杨戬,随我同去查看。”
“好!”
三人驾云落至岐山。
山间立有一座高台,若有神通者至此,便能看出此台外合六爻玄数,内藏轮回之机——
当然,此“轮回”并非地府轮回,
而是借阵法将真灵引至台上悬挂的封神榜中!
姜子牙抬手虚点双目,
杨戬眼中已绽神光,一眼望见封神台周围聚集的数百阴魂。
“尔等何人?”
姜子牙袖袍一拂,摄来一道最为凝实的阴魂。
此魂周身劫气如雾缭绕,俨然是这场大劫中的关键之人。
姜子牙声如雷霆,震得那阴魂猛然一颤。
他仿佛从混沌中惊醒,眼中却仍残留着几分茫然。
“我……我像是……周国的上大夫……散……散宜生?”
姜子牙听罢眉头一皱:“散大夫?你不是被押往朝歌了吗,怎会丧命?”
四贤八骏与三十六杰的威名,姜子牙早有耳闻。
可惜,他仅见过其中四分之一。
余下四分之三,皆被雷掳去。
“朝歌?”
散宜生眼中倏地闪过一丝清明:“没错!我们就在朝歌!正是在朝歌!我们被押去斩首祭天了!”
亡魂的记忆支离破碎,需经点拨才能忆起关键往事。
姜子牙眉头紧锁,低语道:“祭天?”
他出征时刚斥责过帝辛不献人牲、不敬苍天,这便是商王的回应?
上次战事中被俘的周国臣子,竟全被他拿来祭天?
姜子牙隐约猜到了缘由,却觉得心烦意乱!
“该死的纣王!”
这些臣子生死虽不影响战局,却严重干扰了他的封神大计!
须知封神榜上三百六十五道符印,对应着三百六十五尊正神之位。
原本教中安排,除却留给阐教的要职、周国的良位、人道的席次……其余皆需截教门人填补!
这是教中——实则是玉虚宫密令——暗中交付于他的重任!
如今未见截教门人,反倒涌来数百周国臣子!
最棘手的是,其中多是应劫之人!
大劫未了,他们身死便该直赴封神台。
若不予封神,不仅无法向截教交代,更将纵容这些人带着劫气堕入轮回!
大劫终结时,劫气自会消散。
但若卷入轮回,恐将衍生无数小劫!
一两人尚可处置,阐教尚能善后。
可这数百之众,姜子牙岂敢独断?
若引入封神台……还谈何封神?
眼前这些亡魂,就足以填满整座封神榜!
“是了!我想起来了!”
散宜生听得“纣王”二字,魂体再度激荡。
他瞪大双眼道:“我等皆是周国臣子,听闻伯侯再度起兵,纣王便将我们尽数斩杀祭天!”
言至此处,散宜生眼中怨气翻涌,劫气随之引动,周身渐染墨色。
他嘶吼道:“暴虐纣王,安敢屠戮我等贵族!”
见散宜生即将失控,姜子牙并指轻点。
一道灵光自封神台射出,散宜生重归浑噩,飘回亡魂队列之中。
这些魂魄毫无意识地围绕着封神台徘徊,仿佛受到某种本能的牵引,想要进入其中。
封神台本身具有吸引劫气缠身之人的特性,但若想真正进入,还需经过柏鉴手中百灵幡的指引。
姜子牙此时心烦意乱,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解决之策。
沉思良久,他只得对柏鉴说道:“你先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切莫让他们进入轮回。我要前往昆仑山一趟,再作定夺。”
可恨的纣王!
姜子牙并不知晓这是雷的计谋,只能暗自咒骂帝辛。
随后,他准备施展土遁之术离去。
如此重大的事情,他无法擅自决定,必须亲赴昆仑山请示。
刚要动身,他又回头嘱咐道:“杨戬,你先回大营,替我安抚众将。我回山一趟,很快就回来。”
“师叔……”杨戬欲言又止。
先前他只是察觉到姜子牙这边的异常动静,特来查看,没想到竟遇到这般局面。
见姜子牙要回昆仑,他心中犹豫是否该插手此事。
当初下山之时,师尊玉鼎真人曾特意叮嘱。
虽身怀玄功,亦不可争强好胜。
但杨戬毕竟年少气盛,不仅对自身修为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智谋也颇为自负。
此刻见姜子牙遭遇难题,他不禁跃跃欲试,却又顾及师尊的教诲。
姜子牙见他这般模样,疑惑道:“怎么了?有话直说,不必吞吞吐吐。”
杨戬终究年轻,忍不住说道:“师叔是既担心他们进入轮回,又不愿让他们登上封神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