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多年前,江南水乡有位年轻的寡妇,名叫萧婉,生得娇俏可人,聪明伶俐。自打夫君离世后,她独自一人带着年仅七岁的儿子小石头,艰辛地支撑着这个家。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萧婉正躺在床上哄着小石头入睡。突然,一阵吵闹声划破了夜的宁静,有人大喊:“有贼!快抓贼!”萧婉心头一紧,躲在被窝里,竖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不一会儿,一个粗犷的男声响起:“这贼不知道躲哪家去了,大家快搜!”
这声音就在萧婉家门口响起,她心里忐忑不安。就在这时,敲门声响起,几个人的声音传来:“萧妹子,你家有没有发现贼啊?”萧婉连忙披上棉袄,回应道:“没有,谢谢啊,你们也小心些。”门外的人嘱咐了几句便离开了。
小石头紧紧裹着被子,问道:“娘,为啥不让人进来搜呢?我害怕。”萧婉搂着他说:“别怕,咱家不会有事的。”其实,萧婉在披衣服时,已经瞥见一个高大的身影闪进了屋里,手持尖刀,躲在门后。她心里明白,一旦大喊大叫,那贼狗急跳墙,她和儿子都会有危险。于是,她选择了沉默。
可小石头却看见了那个贼,突然大哭起来:“娘,我看见门后有个人,他手里还有刀!”萧婉本想继续装聋作哑,可被儿子这一闹,她只得故作镇定,说:“别怕,那个人是娘的远房亲戚,你要叫他舅舅呢。”说着,她点亮了油灯,只见那贼一脸惊慌,尴尬地站在那儿。
萧婉强作欢颜:“哎呀,你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是想给孩子一个惊喜吗?看把孩子吓到了。”说着,她给那贼使了个眼色。那贼愣了愣,半晌才挤出一句:“啊,对,我来看看你们。”说着,从身上掏出几两碎银子放在桌子上。萧婉推辞了一番,那贼却执意要留下。
萧婉见状,从床头柜里拿出几两银子:“你的银子我不能要,我家就剩这点银子了,全给你,算是我看望亲戚了。”那贼嘴唇颤抖,接过银子,说了声“谢谢”,便观察了一下外面的动静,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小石头疑惑地看着母亲:“娘,那人真是我舅舅吗?”萧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告诉他:“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记住,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大喊大叫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只要那人不被逼到绝境,他就不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小石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时光荏苒,几年过去了。萧婉勤劳持家,日子渐渐宽裕起来。然而,一天傍晚,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土匪来了!萧婉和小石头大惊失色,刚要关门,门已被重重撞开。十几个土匪骑着高头大马冲了进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领头的土匪是个络腮胡子大汉,他喝道:“快把银子拿出来!否则别怪大爷的钢刀不认人!”萧婉挺身而出,拦在小石头面前:“各位好汉,劫财就劫财,千万不要害人性命。”
那络腮胡子大汉盯着萧婉看了半天,突然说道:“我怎么看你这么熟悉?”萧婉也觉得这声音耳熟,两人四目相对,片刻后同时认出了对方。原来,这人竟是几年前那个躲进萧婉家里的贼——孟黑!
孟黑激动万分:“姐!我终于知道你的名字了!”萧婉本想质问他为何沦为土匪,但看周围人多眼杂,便没问出口。她说道:“这里的人都是我的父老乡亲,他们忠厚善良,你能不能放过他们?”
孟黑爽快地答应了:“一切都听姐的!这次差点大水冲了龙王庙!”说着,他命令手下不许再抢劫这个村子。随后,他便带着手下离开了,如一阵风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接下来的几天,萧婉家里时常收到一些金银财宝和山珍海味。村里的百姓对萧婉既羡慕又好奇。一天傍晚,孟黑满面春风地来到萧婉家,身形依旧魁梧,气势不凡。他笑着对石头说:“叫舅舅啊!”石头却低头不语。
萧婉笑着为孟黑解围,并问他:“当日若是我告诉乡亲们家里有贼,你可会杀害我母子?”孟黑点了点头,却不明白萧婉为何这么问。萧婉叹了口气:“我之所以没有声张,既是为了救自己,也是为了救你。我看你年纪轻轻,前途大好,便给你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可没想到你最终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孟黑辩解说:“我替天行道,抢的都是那些为富不仁的坏人!”萧婉却摇了摇头:“可我不敢想你的以后。自古以来,为匪者都是刀头舔血,朝不保夕。你让我如何放心得下?”
萧婉的这番话让孟黑愣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接着,萧婉又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归顺朝廷。当时正值朝廷招安之际,对于愿意投降的土匪给予优厚的待遇。孟黑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接受招安,并幸运地受到了朝廷的重用。
他散尽财富,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而萧婉和孟黑的关系也从称兄道弟变成了举案齐眉。他们的故事在江南水乡传为佳话,成为了一段美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