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的孙子小远长到十岁时,迷上了京剧。小家伙不爱看动画片,总缠着家里的老人要听《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甚至自己偷偷学着比划兰花指。
“这孩子,怕是跟老辈子有缘分。”晓冉看着孙子在院子里咿咿呀呀地唱,笑着对林墨说,“你看他那眼神,倒有几分当年戏台上的样子。”
林墨没说话,只是望着小远的身影,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他想起沈清婉姐妹,想起那些缠绕了几代人的戏文,总觉得有什么事还没了结。
这天,小远放学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戏票,说是校门口一个“穿红衣服的奶奶”给的,让他去看一场“特别的戏”。
戏票上没有剧院名字,只印着一行字:“槐安里老戏台,今夜子时开锣。”
林墨的心猛地一沉。槐安里早就没有老戏台了,那地方几十年前就改成了菜市场。
夜里十一点,林墨终究不放心,带着小远悄悄去了槐安里。菜市场早已关门,黑漆漆的一片,只有中间空地上,不知何时搭起了一座临时戏台,挂着褪色的红绸,一盏昏黄的油灯在台上摇曳。
台下空无一人,台上却有两个身影在调弦。一个穿暗红旗袍,一个穿鲜红旗袍,正是沈清婉和沈清瑶。
“来了?”沈清婉转过身,对小远笑了笑,“小家伙,想不想听我们唱一段?”
小远眼睛发亮,点点头:“想!奶奶说你们唱得最好听。”
林墨想拉走孙子,却被沈清瑶拦住。她的眼神不再怨毒,反而带着一丝温柔:“别怕,我们不是来讨债的。只是想把没唱完的戏,唱给懂的人听。”
锣鼓声起,姐妹俩并肩站在台上,唱起了一段林墨从未听过的戏文——讲的是一对姐妹,一个等心上人,一个护着姐姐,最终在槐树下重逢的故事。
戏曲唱到动情处,沈清婉的声音带着哽咽,沈清瑶悄悄握住了姐姐的手。小远听得入迷,跟着轻轻哼唱。
林墨站在台下,看着台上的身影,看着身边的孙子,突然明白:有些故事,不是用来遗忘的,而是要有人记得。
戏唱完时,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戏台和油灯慢慢消失在晨光里,沈清婉姐妹的身影也变得透明。
“这孩子有唱戏的天赋,”沈清婉看着小远,眼里满是欣慰,“替我们……把戏传下去吧。”
沈清瑶从袖中取出一支银质的头面,上面镶着小小的珍珠,递给小远:“这是我们姐妹当年的信物,留着吧。”
小远接过头面,重重地点头:“我会的!我会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们的故事。”
姐妹俩相视一笑,身影彻底消散在晨光里。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淡淡的檀香,却不再让人发慌,反而带着一丝温暖。
多年后,小远成了着名的京剧演员。他改编了一出新戏,名叫《槐安双婉》,讲的是一对姐妹在乱世中坚守真情的故事,每次演出都座无虚席。
戏的最后一幕,是两个穿红旗袍的女子站在老槐树下,对着远方招手,背景里响起画外音:“等不到的人,忘不了的情,终究会在时光里,找到归宿。”
林墨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的光影,眼眶湿润。他知道,沈清婉和沈清瑶从未离开,她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了戏文里,活在了那些记得她们的人心里。
散场时,小远捧着一束白菊,拉着林墨的手:“爷爷,我们去看看老槐树吧。”
月光下,老槐树的影子落在地上,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拥抱着这片土地。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谁在轻声哼唱着未完的戏文,悠长而温暖。
有些故事,一旦开始,就永远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