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城里果然热闹起来了。老百姓一开始还怕,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后来见杨家军的士兵只是在街面上巡逻,不抢东西不打人,还有人拿着大米和布匹,在街口换东西。
那是沈二狗让人搞的“便民点”,用大宋带来的粮食和布料,换老百姓手里的土特产,价格给得比武田信纲那会儿高多了。
有个老太太抱着一篮子鸡蛋,犹豫半天走过去,颤巍巍地问:“大宋的老爷……这鸡蛋能换点布料不?我想给孙子做件新衣裳。”
士兵笑着说:“当然能!十个鸡蛋换一尺布,您看行不?”
便民点的翻译将话翻译成日语给老太太。
老太太一听,眼睛都亮了,以前武田家的人来收鸡蛋,三个鸡蛋才给一小把米,这十个鸡蛋就能换一尺布,太划算了!赶紧把鸡蛋递过去,换了布,揣在怀里乐呵呵地回家了。
这事儿一传开,老百姓都敢出来了。有的拿蔬菜换粮食,有的拿柴禾换盐,还有的渔民打了鱼,直接跑到港口去换瓷器,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笑。
小日子的老百姓才不管对方是不是侵略者,只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不伤害他们,他们就支持。
毕竟之前武田大名在的时候,他们的日子过得可不是很好,税也重,如今大宋的军队来了,交易公平,还不收税,他们反倒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所有都很开心。
中午的时候,町奉行把城里的商人都召集到了港口空地。这些商人有卖米的、卖布的、卖漆器的,还有些是搞运输的,一个个小心翼翼地站着,不知道大宋军队要干啥。
沈二狗让人把大宋的货物摆出来,青花瓷、白瓷碗、龙井茶叶、铁镰刀、铁锅……摆了满满一地,看得日本商人们眼睛都直了。
“各位,咱们大宋的东西,你们也看到了,都是好货,而且都是你们稀缺的货。从今天起,咱们公平交易,你们有啥好东西,像硫磺、铜矿石、珍珠啥的,都可以拿来换,或者直接用银子铜钱交易,价格保证公道,童叟无欺。”沈二狗说道。
有个卖漆器的商人,壮着胆子问:“大人,我这漆器能换您的青花瓷不?”
沈二狗拿起一个漆器看了看,做工还不错,就说:“能!你这漆器做工挺好,三个换一个青花瓷碗,咋样?”
商人一听,高兴得赶紧点头,连忙让人把漆器搬过来,换了十几个青花瓷碗,抱着跟宝贝似的。
其他商人一看,也都围上来,有换茶叶的,有换铁器的,不一会儿,摆出来的货物就被换走了一半。王发财他们这些民间商人也赶紧把自己的货摆出来,喊着:“看看我的!上好的丝绸!”“还有还有,这是景德镇的精品瓷器,就剩这几个了!”
集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跟大宋的市集没啥两样。
沈二狗站在旁边看着,心里挺满意,这才是他想看到的样子,用生意把人心稳住,比光靠刀子管用多了。
接下来的日子,沈二狗让人在城里修了个大仓库,专门放大宋带来的货物和换来的东西;又让人把城主府改成了“大宋商馆”,他就在这儿办公,处理各种事儿。
今后他准备将这个港口发展成大宋对日本的贸易通道,彻底打开日本封闭的贸易环境,让大宋的商品彻底进入日本,让日本的矿产进入大宋,这样对两国的经济都有好处。
有一天,几个渔民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说海边发现了几艘小船,像是武田信纲的人,在偷偷摸摸地看。
沈二狗让人去查,果然抓了三个武士,审问了才知道,他们是武田信纲留下的眼线,想看看城里的情况,回去报信。
“这种人留着没用,打一顿,让他们滚回去告诉武田信纲,别再打这地方的主意,不然下次就不是打一顿这么简单了。”沈二狗说道。
三个武士被打得鼻青脸肿,扔到城外,连滚带爬地跑了。
安稳了几天,沈二狗又让人搞了个“自由贸易区”,这也是杨建国交给他的任务。
就在港口旁边,划了一大片地方,让日本商人和大宋商人都在这儿做生意,还派士兵维持秩序,不收管理费。
这下更热闹了,不光城里的人来,连周边村子的老百姓都推着车、挑着担来赶集,有的甚至走了几十里地,就为了换个大宋的铁锅,听说这铁锅质量特别好。
有个叫佐藤的商人,以前是做木材生意的,跟大宋商人换了一批铁斧头,回去一试,比日本的铁斧头锋利多了,砍树的效率提高了一倍,没过几天又跑来,想换更多的铁器,还说要长期合作。
沈二狗见他实在,就跟他定了规矩:“你每月给我们送一百根上好的木材,我们给你换十把斧头、十口铁锅,咋样?”
佐藤连忙点头:“太划算了!多谢大人!”
像佐藤这样的商人越来越多,城里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沈二狗让人把换来的硫磺、铜矿等各种矿石都装上船,这些东西在大宋能派大用场,还收了不少珍珠和漆器,还有大量的白银,准备带回大宋给杨建国看看。
杨家军的士兵们也没闲着,除了巡逻,还帮老百姓修修房子、铺路,有时候还教孩子们说几句大宋话,城里的老百姓渐渐不那么怕他们了,见了面还会点头问好。
有一次,城里着了小火,是个老房子的茅草顶被火星点着了。杨家军的士兵二话不说,提着水桶就冲上去,比老百姓跑得还快,没一会儿就把火灭了。
房子的主人是个老爷爷,拉着士兵的手,一个劲儿地说“阿里嘎多”,还非要把家里仅有的一只老母鸡塞给他们,士兵们笑着谢绝了。
这事儿传开后,老百姓更信得过大宋军队了,都说:“这些大宋官爷比武田大人好多了!”
沈二狗看着城里安稳下来,生意也走上了正轨,心里挺踏实。他让人给杨建国写了封信,把这边的情况说了说,顺便问下一步该咋办。
信送出去之后,他就等着回信,打算在这儿多待些日子,把生意再做大点,最好能让大宋的货传遍日本。
这日本虽然一开始挺犟,有点闭关锁国的苗头,但只要让他们尝到甜头,就好办。以后要是能在这儿建个长期的商馆,派专人打理,那银子还不得源源不断地往大宋流?
正想着,李大龙跑过来说:“船长,今天的账对完了,光是瓷器就卖了五百多件,换的银子够咱们再买一船货了!”
沈二狗笑了:“好!告诉弟兄们,等这趟回去,每人多发两月饷银!”
“太好了!”李大龙乐得直拍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