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防线
凌晨三点,秦朗的指尖在全息键盘上悬停了0.3秒。屏幕上跳动的代码链突然扭曲成猩红的警告框,防御系统正以每秒百万次的频率遭受撞击——某种从未见过的网络武器正在撕裂国家能源系统的防火墙。
“量子隧穿攻击?”他猛地扯下眼镜,镜片上还残留着昨晚调试伦理审查算法时的咖啡渍。实验室的应急灯骤然亮起,将整面墙的监控屏照得惨白,每个屏幕都在播放不同城市的供电预警。
“秦博士,东部电网已经瘫痪17分钟。”耳麦里传来国家安全部联络员林岚的声音,背景音里混杂着急促的脚步声,“技术溯源指向‘黑箱’组织,他们声称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了噬菌体,正在污染三座净水厂的水源。”
秦朗的胃猛地一缩。三个月前在日内瓦科技伦理峰会上,他曾警告过基因武器与网络攻击结合的风险。当时坐在前排的美军网络战司令还笑着说这是“科幻小说的情节”,此刻那些笑声仿佛变成了警报器的尖啸。
他调出全息沙盘,蓝色的数据流在半空中汇聚成复杂的拓扑结构。国家安全伦理委员会的徽标在沙盘中央闪烁,那是他带领团队花了七年时间建立的体系——将科技伦理评估嵌入国家安全战略的每个节点。
“启动‘达摩克利斯’协议。”秦朗按下红色按钮,实验室的地板缓缓展开,露出十二组低温培养舱。第7号舱的观察窗后,培养皿里的绿色液体正在剧烈沸腾,那是他们根据基因武器特征逆向研发的中和剂。
林岚推门而入时带起一阵风,军靴踩在金属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她肩上的将星在应急灯下泛着冷光,手里的平板电脑显示着最新情报:“黑箱组织要求我们公开量子加密算法的源代码,否则每小时引爆一座城市的供水系统。”
秦朗突然注意到她制服袖口的污渍,那抹暗黄色与培养舱里的液体颜色惊人地相似。“你接触过污染源?”他抓住她的手腕,指腹触到皮肤下细微的震颤——那是基因序列开始紊乱的征兆。
林岚抽回手,将平板电脑拍在操作台上:“昨晚在净水厂取样时被溅到的。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伦理审查委员会已经通过了网络反击方案,总统授权我们启动‘镜像’程序。”
秦朗的目光落在操作台上的红色文件夹上,那是刚完成的《网络武器伦理使用白皮书》。第三章第17条明确标注:任何网络反击行动不得波及民用设施。而“镜像”程序的原理,正是将攻击源的代码反射回去,这意味着对方所在的城市将面临同样的电网瘫痪。
“不行。”他伸手挡住林岚按向确认键的手指,“上周在生物实验室,我们用改造后的噬菌体杀死了癌细胞,但也导致实验鼠的基因链不可逆断裂。这就是为什么要建立伦理审查机制——”
“现在有三百万市民在喝被污染的水!”林岚的声音陡然拔高,应急灯恰好在此刻熄灭,只有屏幕的蓝光映着她眼底的红血丝,“去年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后,你说科技伦理要防患于未然。可当威胁已经破门而入时,我们难道要捧着白皮书等死?”
全息沙盘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代表三座净水厂的绿点同时变成黑色。秦朗的瞳孔骤缩,他看到自己设计的伦理评估模型正在崩溃,那些原本用来计算风险系数的数据流,此刻像失控的蛇一样缠绕成绞索的形状。
“他们升级了攻击。”林岚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她正用指甲掐着自己的掌心,那里有块皮肤已经呈现出不正常的青紫色,“医疗团队说我体内的基因序列正在重组,最多还有六小时。”
秦朗猛地扯断自己的领带,扯出藏在衬衫里的U盘。这是他违背伦理委员会规定,秘密研发的“潘多拉”程序——能够追踪所有基因武器的溯源码,代价是可能触发全球基因库的连锁反应。
“启动‘方舟’计划。”他将U盘插入接口,全息沙盘突然分裂成无数碎片,每个碎片里都在播放不同的画面:1945年广岛的蘑菇云,1975年重组dNA会议的争论,2023年第一例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
林岚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她的指尖已经开始透明化,皮肤下的血管像荧光灯管一样闪烁:“七年前在波士顿,你说科技伦理就像在悬崖边砌墙,一步都不能退。”
“但墙是用来保护人的,不是困住人的。”秦朗按下最终确认键,操作台的投影突然切换成全球基因库的实时画面。那些原本各自独立的数据库正在连成网络,形成一张覆盖整个地球的蓝色防护网。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实验室的舷窗时,秦朗看着培养舱里的绿色液体逐渐变得清澈。林岚靠在墙上,掌心的青紫色正慢慢褪去——“方舟”程序不仅中和了污染源,还修复了被篡改的基因序列。
全息屏幕上,《国家安全战略修订案》的最终版正在滚动。在“科技伦理”章节下,新增的条款闪烁着金光:任何防御措施都必须保留人道主义底线,正如任何武器研发都不能突破伦理红线。
秦朗调出卫星云图,太平洋上空的台风正在形成,漩涡中心却有个异常稳定的气压区。那是全球基因库联网后形成的“伦理缓冲区”,就像七年前他在论文里写的:真正的安全,永远建立在对生命的敬畏之上。
林岚走过来,将一杯热咖啡放在他手边。这次没有洒出来,褐色的液体在杯壁上划出平稳的弧线。“伦理审查委员会刚通过决议,在所有军事科技项目里设立伦理监督员。”她的声音带着初愈后的沙哑,“他们提名你当首席顾问。”
秦朗看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全球安全指数,那些跳动的绿色数值像初春的嫩芽。他想起昨晚在危机最严重时,系统弹出的伦理评估结果:风险系数97%,但挽救生命的概率100%。
“告诉他们,我有个条件。”他转动咖啡杯,杯底的涟漪里倒映着整面墙的监控屏,每个屏幕都在播放城市苏醒的画面,“把‘潘多拉’程序的代码公开,让所有国家都能接入‘方舟’网络。”
林岚的军靴在地板上敲出轻快的节奏,像是在为某个决定鼓掌。她调出通讯界面,总统的头像出现在屏幕中央:“总统先生,秦博士说,真正的防线从来不是用来隔绝世界的。”
当秦朗的指尖再次落在键盘上时,敲出的不再是防御代码,而是一份新的倡议书。全息投影在实验室中央展开,像一只透明的翅膀覆盖住整个地球模型。在倡议书的末尾,他加上了七年前写在博士论文扉页上的话:
科技的终极伦理,是让每个生命都能安全地仰望星空。
此刻,太平洋上空的台风正在减弱,阳光穿透云层,在海面上折射出亿万点金光。那些光芒里,有代码在流动,有基因在重组,更有无数双眼睛,正望向同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