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百亿的资金如滚烫的岩浆注入泷山这片冰冷的土地,整个地区从沉睡千年的化石瞬间活了过来。
整个泷山,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超级工地。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李长夜,并没有仅仅满足于在炎州办公室里通过画面指点江山。
一个月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他要亲自去泷山看一看。
消息传到泷山,当地领导激动得三天三夜没睡好觉。这可是“李神”亲临!
是天大的荣幸,更是天大的考验。他们立刻组织了最高规格的接待准备,从道路清扫到安保布置,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然而,李长夜的专机降落在临时修建的简易机场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了官方安排好的、由清一色奥迪A6组成的庞大车队。
“刘局长,”李长夜对早已在此等候、紧张得满头大汗的刘局长说道:“我不是来视察的,我是来看人的。带我去你们这里最穷、最偏僻的村子,我想走走。”
他的要求不容置疑。
刘局长只好硬着头皮,安排了一辆本地最常见的越野车,亲自陪同,颠簸着驶向大山的深处。
越往里走,道路越是崎岖。
现代化基建的触角尚未完全延伸到这里,窗外的景象也愈发显得贫瘠和荒凉。
土坯房、茅草顶、在门口呆坐着晒太阳的、满脸皱纹的老人,以及那些眼神怯生生、衣衫褴褛的留守儿童。
车子停在了一个叫做“烂泥沟”的村子。这名字本身,就道尽了此地的辛酸。
李长夜下了车,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静静地走在泥泞的村道上。
苏小米和林晚晴一左一右地跟着,她们收起了在总部的娇媚与干练,俏脸上满是震撼与同情。
她们无法想象,在如今的大夏,还有人过着如此原始、艰苦的生活。
“爷爷,您身体好吗?”李长夜走到一位正在用干枯的手编织竹篮的老人面前,蹲下身子,温和地问道。
老人抬起浑浊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穿着得体、气质不凡的年轻人,有些迟疑地回答:“好……好着呢……”
“家里就您一个人吗?”
“儿子、儿媳妇都出去打工了,好几年没回了。就我跟小孙子。”老人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正在泥地里玩耍的、瘦得像根豆芽菜的小男孩。
李长夜心中一酸。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叠厚厚的现金,塞到老人手里:“老人家,这点钱您拿着,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添几件新衣服。”
老人吓了一跳,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无功不受禄啊!”
“我不是什么大人物。”李长夜微笑道,“我就是在你们泷山建厂的,我叫李长夜。以后,您儿子就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工资比外面还高。到时候,你们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你……你就是那个寰宇集团的李董?”老人猛地瞪大了眼睛,浑身颤抖起来,随即,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举动:
他“噗通”一声,就跪在了泥地里。
“活菩萨!您是活菩萨啊!”老人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们烂泥沟几辈子的人,做梦都想走出这大山,都盼着能过上好日子啊!谢谢您!谢谢您给了我们指望!”
李长夜连忙将他扶起,心中却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村子是这样,那整个泷山地区,又有多少个“烂泥沟”?又有多少双这样期盼的眼睛?
原计划的两万个工作岗位,看似很多,但对于拥有三百万人口、贫困如同汪洋大海的泷山而言,依然是杯水车薪。
这两万个岗位,或许能让两万个家庭脱贫,但剩下的几十万个家庭呢?他们依然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希望依然遥远。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击中了李长夜的脑海,并且迅速变得清晰而坚定。
不,不够!远远不够!
他要做的,不是扶贫,不是施舍。
他要做的,是彻底地、一劳永逸地,将这片土地的命运,连根拔起,重新锻造!
当天晚上,在泷山地区行署临时搭建的会议室里,李长夜召集了所有项目负责人和当地的主要领导。
面对着众人期待而又忐忑的目光,李长夜抛出了一个足以让整个大夏都为之震动的决定。
“我决定,修改原有的建厂计划。”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听到什么坏消息。
李长夜环视一周,用一种斩钉截铁的语气说道:“原计划的两万人工厂,规模太小了。我要把它扩大十倍,建成一个可以容纳二十万名员工的超级产业城!”
“轰!”
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惊得目瞪口呆,以为自己听错了。
二十万!
那是什么概念?那不是一个工厂,那是一座城市!一座凭空在大山里拔地而起的工业城市!
“李……李董,您……您没开玩笑吧?”地委书记的声音都在发抖。
“我从不开这种玩笑。”李长夜的表情无比严肃:“这个产业城,不仅仅是生产‘启源’。我还会把集团旗下其他的高端制造业,比如生物材料、精密仪器、甚至是未来的新能源项目,都陆续搬迁到这里。”
“这里,将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我要为它配套建设最好的员工宿舍区、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医院、最大的商业中心、体育馆、电影院……”
“我要让这二十万名员工,以及他们的家人,在这里能享受到比肩沿海大都市的生活品质!”
“我要让泷山,从大夏最穷的地方,变成一个人人向往的科技新城!”
这番话,重重地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短暂的死寂之后,会议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刘局长和这些地方干部,已经激动得泣不成声。
他们知道,泷山的天,真的要变了。
从今天起,这里不再是贫穷的代名词,它的未来,将写满光荣与梦想!
这个消息,如同插上了翅大翅,以比病毒传播还快的速度,席卷了整个大夏。
“疯了!李长夜真的疯了!在穷山沟里建二十万人的厂?这是要把印钞机当柴火烧啊!”
“这已经超越了商业,超越了慈善,这简直就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他在以一己之力,重塑一片地域的命运!”
“二十万个高薪岗位啊!天呐!我老家就是泷山的,我爸妈已经打电话让我赶紧辞职回家了!”
“别说泷山本地人了,我一个外省的都想去了!八千底薪,顶级福利,还给解决住房和子女教育,这种神仙工作去哪里找?”
一时间,整个大夏的舆论彻底引爆。无数背井离乡的泷山籍务工人员,掀起了一股史无前例的“返乡潮”。
他们从沿海的电子厂,从内陆的建筑工地,从大城市的餐厅后厨,从全国的各个角落,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因为家乡,有了比远方更璀璨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