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的雏形已在九天之上点亮航标,基础材料的熔炉仍在“铪”而走险中煅烧真金,专利战的硝烟弥漫于无形的疆场。然而,大国崛起的锋芒,从不止于一方天地。当深蓝的波涛召唤利剑,当无垠的苍穹渴求新的主宰,蛰伏的力量开始向新的维度奔涌!
---
东南沿海,某绝密舰船综合试验场。海风带着咸腥的气息,吹拂着停靠在专用码头的一艘外形洗练、棱角分明的驱逐舰。舰桥上方,一座经过特殊加固和电磁兼容处理的圆柱体平台格外醒目——这正是“星链”系统的舰载高速数据终端(hSdt)原型。
海军装备研究院的马总工程师,正与周斌团队的核心成员进行最后的技术交底。
“周工,海上环境不比戈壁滩!”马工指着波涛起伏的海面,“高盐雾腐蚀、舰体复杂电磁环境、持续横摇纵摇带来的天线指向抖动、还有大功率雷达开机时的强电磁脉冲…你们这‘宝贝疙瘩’,真能扛得住?”
“马工放心!”周斌指着终端外壳的黑色涂层,“‘星尘’基复合涂层,防盐雾等级mAx!内部关键电路板三防灌封,结构件不锈钢+牺牲阳极保护!指向稳定我们用了双冗余的舰姿参考系统(AhRS)融合算法和快速响应伺服机构,能在5级海况下保持波束稳定!至于电磁兼容…”他调出厚厚的测试报告,“在贵院Emc实验室模拟的‘最恶劣’舰载电磁环境下,误码率劣化小于10%,完全在可接受范围!不过…”周斌话锋一转,“全舰综合试航时的实际表现,还需要实战检验。”
“好!要的就是这股子自信!”马工用力拍了拍周斌的肩膀,“明天,‘长鲸号’驱逐舰将搭载你们的hSdt,进行首次海上高速数据链对接试验!目标:与800公里外、同样搭载了‘星链’舰载终端的‘岱山岛’号综合补给舰,建立1tb\/s级的稳定通信!同时,接收由星链卫星中继的、来自西北试验场的实时高清态势信息流!”
这是“星链”首次赋能海军,迈向“星舰协同”的关键一步!其意义,不亚于将信息高速公路铺到了远海大洋!
---
西北某导弹综合试验基地。地下指挥中心,气氛凝重如铁。
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一枚造型尖锐、通体覆盖着特殊低可探测性(Lo)涂层的导弹,正静静躺在发射筒内。这不是普通的反舰或防空导弹,而是代号“惊雷-21”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hGV)验证弹!
项目总师秦振山声音沉稳,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惊雷-21’,集合了我们能拿出的最尖端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弹体、‘磐石’基超高温抗烧蚀头锥、超燃冲压发动机核心部件…但最关键的,是它的大脑和眼睛!”他指向屏幕一侧的复杂算法流程图,“基于‘星链’天基信息支援和自身多模复合制导(雷达\/红外\/激光雷达点云融合)的‘智能突防-自适应变轨’系统(SAp)!目标:在临近空间以m8+的速度进行‘水漂’机动,突破目前任何反导系统的拦截!”
“报告总师!目标舰位置更新!位于预定海域,距离1800公里!电磁静默状态,模拟强敌航母战斗群外围警戒舰!”
“星链支援状态?”
“星链03、07号卫星已过顶!目标海域高清光学\/红外成像数据、海况及大气参数实时传输到位!SAp系统完成初始装订!”
“好!”秦振山眼中精光爆射,“‘惊雷-21’,发射!”
一声沉闷的轰鸣,导弹如离弦之箭刺破苍穹!助推段分离正常,超燃冲压发动机成功点火!导弹以令人窒息的速度冲入临近空间。
“进入滑翔段!SAp系统启动!开始首次变轨规避!”
屏幕上,代表导弹的轨迹陡然出现一个不规则的折转,如同打水漂的石头在气动海洋中跳跃!
“目标舰开启雷达!侦测到扫描波束!SAp系统感知威胁,触发二次机动!释放箔条\/红外诱饵!”
导弹轨迹再次诡异地扭动,同时撒出干扰云团。
“目标舰发射标准-3拦截弹!”
“SAp系统根据星链提供的拦截弹弹道预测,执行‘眼镜蛇机动’式极限拉起!过载15G!”
导弹在临近空间划出一道近乎垂直的锐角轨迹,险之又险地避开了拦截弹的预测轨迹!
“目标锁定!俯冲攻击!”
“轰!” 屏幕远端,代表目标舰的光点被炽烈的爆炸符号覆盖!实测命中精度cEp < 5米!
指挥中心瞬间沸腾!“成了!高超音速突防!智能变轨!星链制导!我们成了!”无数人热泪盈眶。这不仅仅是一枚导弹的成功,更标志着一种全新的、令强敌胆寒的打击模式诞生!“星链”为“惊雷”插上了洞穿一切铁幕的翅膀!
---
蓉飞公司,绝密的风洞试验中心。巨大的轰鸣声中,一个造型极其前卫、几乎颠覆传统战机印象的缩比模型,正在接受超音速流场的洗礼。
模型拥有无垂尾的菱形翼身融合体布局,进气道隐藏在机背,矢量喷口闪烁着幽蓝的光芒。这正是第六代战斗机“云阵”项目的核心验证机—— “影龙”!
总设计师林云飞,正与沈清秋、陈默(远程)进行视频会议。
“林总,‘影龙’的‘全向宽频隐身’和‘超音速巡航效率’,基础设计已经验证通过。”陈默的声音传来,“现在最大的拦路虎,是那颗能支撑‘全向感知’和‘能量武器’的‘心脏’——下一代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A-VcE)!”
林云飞调出发动机舱段的复杂结构图:“是的!传统涡扇发动机在亚音速和超音速的效率矛盾,严重制约了六代机的多任务能力。A-VcE的核心,在于能根据飞行状态,智能调节涵道比和核心机流量。这需要革命性的高温轻质材料(涡轮叶片、燃烧室)、精密主动冷却系统、以及最关键的——自适应调节机构的高可靠性!”
沈清秋接口:“材料方面,‘晶界净化’技术升级版和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叶片是基础,但涡轮前温度(tEt)要突破2000K,对材料的蠕变抗力和热障涂层(tbc)提出了近乎变态的要求!我们正在联合攻关,但‘净焰一号’的极限精度(±2.5c)和即将到来的±1c目标,是制造这些‘超纯净、超均匀’材料的关键保障!至于主动冷却和调节机构…”她看向陈默。
陈默:“这正是我们下一代需要集中力量突破的‘卡脖子’点!精密铸造、特种焊接、高性能作动器… 需要整个高端制造体系的支撑。林总,我建议‘影龙’验证机分两步走:
1. 近期(3年内): 采用‘双发’方案,一台是成熟可靠的改进型第五代大推力涡扇(如wS-15深度改),保证基本飞行性能;另一台,则搭载缩比验证的A-VcE核心机技术验证体(tdV)!用‘影龙’这个顶级平台,在实际飞行环境中,极端苛刻地测试A-VcE的核心技术!哪怕tdV只能部分工作时间达到设计点,其数据也价值连城!
2. 远期: 集中全国之力,攻克A-VcE全状态工程化!待其成熟,再为‘影龙’换装真正的‘中国心’!”
林云飞眼中精光一闪:“好一个‘双发并行,以战养技’!我同意!用成熟平台带飞未来核心,把风险降到最低,把数据拿到最全!沈博士,‘晶界净化’和cmc的进度,就拜托了!陈董,高端制造体系的协作,需要您大力协调!”
苍穹之上,六代机的锋芒,正在材料与动力的双重淬炼中,悄然凝聚!
---
青河县,老槐树下。
陈默结束通话,海风的咸涩(海军)、导弹的呼啸(惊雷)、战机的轰鸣(影龙)仿佛在耳边交织。星链的光芒已如丝线般,开始编织起覆盖海陆空天的无形巨网,为大国重器的锋芒指引方向、注入灵魂。
碧波之上,星舰协同的利剑正待出鞘;
九天之下,“惊雷”裹挟星链之威已初试锋芒;
云巅之处,“影龙”依托体系之力砺翼待翔。
每一步,都踩在技术的高山之巅与深谷之险的交界处。陈默的目光,再次投向深邃的夜空。那里,不仅有他亲手点亮的星链,更有属于这片古老土地、必将由他们亲手铸就的——深蓝之剑与苍穹之翼!
大国工业的淬火,已从陆地延伸向海洋与天空;星链织就的天网,正悄然覆盖每一寸需要守护的疆域。这场铸剑砺翼的远征,唯有向前,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