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高瑞幸去了问天宗,赵娇娃的日子突然好过了起来。
赵娇娃还送酒来给刘知意了。
她满面笑容,一脸开心的对刘知意道:“大姨爹,高瑞幸弄了点酒,因为我不喝酒我也不知道好不好,在外面价格还是很高呢。
我们平时都喝不了酒,就给你送两坛过来。
现在正好是冬天,你外出的时候喝一点可能会暖和一些。”
刘知意想提醒她,自己不是她姨爹了,但是开口不说笑脸人,他怎么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刘雪丽只是笑,笑容不达眼底,给赵娇娃倒了一杯水:“远道而来,喝一杯。”
水里放了蜂蜜,一股蜜香味马上弥漫口腔。
是黑蜜配上了菊花,不是很甜,但菊花和蜂蜜特有的香味,让赵娇娃怔了一瞬。
她已经不缺蜂蜜吃了,他们俩掏到了一窝,普通的山茶花蜜。
卖掉些留了些,但是那个蜂窝特别小,让她无比的后悔,从月老庙里出来的时候,没有赖上刘家姐妹。
刘家姐妹们全都胆大心细,几乎没有自己搞不定的事。
而且她们运气一向很好,想要什么大家伙一说马上就会得到,就好像整个山林是他们家的,能让她们予取予求一样。
想到这,赵娇娃又恨得牙痒痒。
要不是两个人生活艰难,想买件像样的衣裳都买不起,高瑞幸也不会去投奔一家小宗门。
所有的大中型宗门,都要来年的二月三月才能拜山门,走问心路。
而他们俩已经生活艰难,入不敷出了。
根本不像她说的每个月有一百多两银子。
实际每个月才几十两,一天二两银子都没赚到。
这样过下去两人都要完蛋。
虽说吃得起饭喝得上水,但日常生活必然捉襟见肘。
高瑞幸没法子,发现两个人的生活比一个人更加糟糕,才不得不去投奔一个宗门。
他想的是如果学了一门手艺,以后不论到什么地方,都不会沦落到濒临绝境。
刘雪丽这人还是有点心软了,看到这个表妹给自家爹送了酒,忍不住给了她三斤黑蜂蜜。
“其实这个吃起来不甜,但是味道要好一点,给你三斤带回去吃吧。”
那两坛酒,价值不到十两银子,三斤黑蜜,值一百二十两。
饶是这样,赵娇娃也没感激她的好心不说,还觉得坛子太小,蜂蜜太少。
“一个死抠门,我给他们的是两坛,她只回了我一坛,他们到底是怎么好意思的?”
赵娇娃流着泪对高瑞幸诉苦,高瑞幸只得小心巴结的哄她:“你要是把这坛蜂蜜卖了,能宽宽松松的过上两个月呢。
这样一想你是不是会觉得不亏?
娇娇,作为亲戚,他们这样做才是对的。
正所谓穷不靠亲,冷不向灯。
亲戚之间的来往都是小恩小惠,谁也不可能上赶着给你送几千两或者上万两银子。
要什么都要自己去挣。
我让你去送酒如果他们不给你蜂蜜,你难道还能跟他们抢不成?
原本也不指望他们能给什么,亲戚之间之所以要维持,是遇到什么事情有个商量之处,有人帮忙拿主意,让自己不至于惶惶不可终日。
不是为了要得到多少的钱财,想从亲戚家手里拿钱是不现实的。
你听我的话,我们不能指望别人,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指望不上,还去指望表兄弟姐妹,这种盼头注定要落空。”
赵娇娃怎肯相信他的话:“礼尚往来才是亲戚,他们本来就该给我们东西。
我们送两坛好酒,他们该送三坛蜂蜜给我们才对,回礼比送礼多才是礼尚往来。
送一坛是什么意思,又不是我拿不回来,这么大一个储物袋呢,她就是恶心我。”
高瑞幸见跟她讲不通,干脆什么都不说了,话越说越长,好像都说清楚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清楚。
不该愤怒那个人还是在愤怒,让少年无计可施。
余宝对此一无所知,直到大家又一起去淘金沙,去了半个月以后,有一天几个人在树林子里捡蘑菇。
捡着捡着与赵娇娃和与她一起的几个外门女弟子相遇。
估计那几个外门女弟子和她处熟了,看到她们表姐妹打招呼,其中有一个竟然撇着嘴问:“她们哪一个是你送了两坛酒,她送了你一罐蜜的表姐啊?”
赵娇娃要捂她的嘴已经来不及了。
刘雪丽双眉高挑,似笑非笑的看着赵娇娃:“你的那两坛酒好贵好贵。要不我打两坛同样的酒还给你,省得你念念不忘。
我这么厚的脸皮子都已经烧红了,我爹喝了你的两坛酒,这一辈子怕是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刘雪梅问了刘雪丽是怎么回事,之后怒火中烧。
“原本三斤黑蜜也不算个啥,现在怎么感觉你吃亏了。
干啥要给她?
是你自己吃不完吗?
吃不完卖掉呀,卖给谁都不会低于一百两银子吧?
以后不要再犯贱了,省得人家拿着坛子数说事。”
刘雪丽也颇感难堪,气得回去营地以后就跟自己的爹说。
刘知意哈哈笑:“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你们小姑娘念念不忘。
你们爹我今儿又找到两窝黑蜜,明儿早上就去抠。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想把你们自己吃晕在地上都行。
什么一坛子两坛子的,那是穷的揭不开锅的人才会算的事,和我们父女几个有什么关系?
以后遇到这种事情一笑置之,还值得伤心掉眼泪?”
他眼神不屑地看着大女儿,倒让大女儿不好意思了。
父女数人又在山中干了几个月,一直干到下大雪,才从山里撤了回来。
虽说没夏天弄到的金子多,一半还是有的。
钱多心安,在冬天下第一场雪的时候,几人回了宗门。
这个季节的仙修要么猫冬,要么上山打猎,要么下海捉鳖找海螺海蚌。
大甲鱼是好吃的,宰上一只野鸡,炖到筷子一戳就烂,来上一碗饭,冬天里是最好的滋补。
余宝和姑姑说笑着,看着三个小孩子自说自话在屋里的大地毯上热热闹闹的玩耍,身上暖和心里也暖和。
“这个地毯是外国人做的还是?”余宝问。
刘瑞安笑道:“现在都是国人自己做的了,外国人做的太贵买不起,也不合算。
实际地毯不要用纯羊毛的,纯羊毛的会生虫,就是要掺有晴伦才好。
很多东西都要掺点假才行,太纯粹了不是什么好事。
地毯太纯粹了不好保养,衣裳也是,人也是,人太纯粹了在外面过着也挺辛苦,并且很容易就会碎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