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帝国和塔西帝国虽然都先后改制为帝国,但是具体的政权结构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的。
多伦帝国的前身是多伦王国。
按照公开可查的史料记载,在北境崛起的人类部落在推翻巫人统治,统一多伦全境以后,按照反抗起事之前的誓言,将多伦帝国实行分封制度。
在反抗巫人的过程中,按照实力和贡献排名比较突出的几个家族部落势力,获得了北境王族许诺的封地和对应的权限。
据我推测,那些讳忌莫深的多伦帝国上五家,多半就和多伦联合王国立国时期的那几个大家族有关系。
在多伦联合王国建立之初,获得封地的大家族,也按照之前的联合誓言内容向王族效忠,并在各自的封地内履行领主的权利和义务。
不过这种和平相处的局面之下,依旧暗潮涌动,因为权力这个东西永远不会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权力会不按照天性进行聚合。
而追逐权力的力量和拥有权力的力量之间也在不停的进行博弈。
拥有主要权力的势力为了稳固、保持以及传承的稳定,会本能的将其他分散的权利进行聚合。
聚拢在一起的权利会转化成权力,这个过程也就是所谓的中央集权。
而那些围绕在权力周围的势力会有两个本能:
一个是按照权力的吸引力,围绕在中心权力的周围,成为中心的附庸。
另一个本能就是追逐中心权力时所带来的离心力。
中心权力周围力量在崛起的时候,必然会阻碍权利的聚合。
所以在多伦联合王国的发展历史中,王族的势力一旦衰弱,各地领主争权夺利的活动将变得明显起来。
这个特点,以塔西帝国最早的初创者离开多伦联合王国,率领远征军在塔西立国的这个历史大事件,尤为突出。
在这个大事件发生之前以及结束之后的一大段时期,多伦联合王国陷入了诸侯内战的局面。
混乱内战一直持续到新的中心权力被新崛起势力重新掌握之后,才告一段落。
新王登基后,多伦联合王国的乱象才逐渐平息下来。
但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封地领主之间的矛盾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直到世战前夕,也就是在现任多伦帝国元首开始崛起的过程中,新兴势力开始重新对旧有的权力结构进行了洗牌。
以帝国元首为代表的新势力重新统一了多伦王国的主要力量。
凝聚在一起的统一力量使得多伦王国在随后的世战中,能够比较有效地应对来自塔西帝国的威胁。
是的,塔西王国在多伦之前,率先完成了帝国改制,也为随后发动世界大战做好了准备。
稍微看看史实就知道,别的不说,光论效率这一项,帝国的效率远高于王国的效率。
国王的政令因为权臣的因素,从起草、颁布到地方落地,中间所耗费的时间无法像帝国那样短。
特别是在战争动员中,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的军事力量掌握在各地领主大人们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