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初雪簌簌落下,一队铁甲兵士簇拥着鎏金嵌玉的马车碾过朱雀大街。行人纷纷避让,却在转身后露出嫌恶之色。
“又是杨家的车驾!”卖胡饼的老汉朝雪地里啐了一口。
绸缎庄的掌柜压低声音:“听说这杨钊在蜀中一趟,就搜刮了三十车珍宝。”
“嘘——”身旁人慌忙制止。
马车最终停在一座占了大半个坊的宅邸前,朱漆大门上的金钉在雪光中刺得人眼睛发痛,门楣“杨府”二字竟是李隆基亲笔。
帘幕掀起,一身紫貂大氅的杨钊踩着奴仆的脊背下车。他圆润的脸上堆着志得意满的笑容,活像个刚吸饱血的蚂蟥。
“爹!”杨曦从一群家眷中挤出,殷勤地为他拂去肩头雪花。那谄媚的模样,活似一条摇尾乞怜的哈巴狗。
杨钊眯着眼打量幼子:“家里可好?”
“好...都好...”杨曦眼神闪烁。
“嗯?”杨钊突然掐住儿子下巴,力道大得要在那白净面皮上掐出淤青。他太熟悉这种表情了,每次这小子在平康坊赌输了钱,都是这副德行。
杨曦疼得直抽气:“爹...进屋说...”
杨钊冷哼一声甩开手,貂裘在雪地上拖出深深的痕迹。身后数十家仆噤若寒蝉,连踩雪的咯吱声都放得极轻。
金丝楠木的厅堂里,沉香缭绕。
杨钊斜倚在波斯进贡的驼绒软榻上,半眯着眼睛享受幼子的侍奉。杨曦跪在织金地毯上,手法娴熟地为其揉捏着腿脚,活像个训练有素的伶人。
“爹...”杨曦突然双膝砸地,发出沉闷的响声。他抬起那张涕泪横流的脸,活似被人当街扒了裤子。
“孩儿被那李乾...呜呜...当众羞辱啊!”
泪水混着鼻涕在锦缎衣襟上晕开一片污渍,那模样倒真像是被轮番凌辱了百八十回。
“李乾?”杨钊眉头骤然绞紧,额间挤出三道深沟。他手中越窑青瓷茶盏猛地一晃,滚烫的茶水泼洒在紫袍上,洇出深色痕迹。
杨曦见状,急忙膝行上前:“这厮不知给姑姑灌了什么迷魂汤!当着贵妃的面掌掴孩儿,姑姑竟...竟说打得好!”他说到痛处,喉间发出受伤野兽般的呜咽。
“啪!”
名贵的茶盏在地上摔得粉碎。杨钊霍然起身,脸色阴鸷得能滴出水来。杨玉环这态度意味着什么?他比谁都清楚,杨家今日的泼天富贵,全系于那位“解语花”的一颦一笑。
杨钊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天灵盖,杨玉环竟纵容外人责打杨氏子弟?这分明是根基动摇的征兆!
“此话当真?”他猛地揪住杨曦衣领,声若雷霆,震得梁间灰尘簌簌落下。
杨曦被勒得面色发紫,仍挣扎着点头:“千真...万确...”
“贵妃因何看重此人?”杨钊五指松了松。
“孩儿...不知...”杨曦眼珠乱转,随即如毒蛇吐信般诋毁起来:“那李乾不过是个谄媚小人,除了溜须拍马,胸中半点韬略也无!”
杨钊闻言反而冷笑。若论曲意逢迎,这长安城谁及得上他杨钊?当即拂袖而起:“备轿!即刻入宫!”
“父亲且换朝服...”杨曦话音未落,就见杨钊抓起阶前积雪,在紫袍上揉出斑驳水痕。那精心制造的“风尘仆仆”之态,正是要给贵妃看的苦肉计。
兴庆宫·沉香亭
杨贵妃正以纤纤玉指剥着岭南鲜荔。丹唇轻启时,连吐出的荔枝核都带着万种风情。
“娘娘,杨钊候见。”宫女跪禀。
“宣。”贵妃漫应一声,指尖染着荔枝汁液,宛如珊瑚缀玉。
当杨钊踉跄入殿时,那身狼狈官服果然惹得贵妃蹙眉:“堂兄这是...”
“臣杨钊叩见娘娘!”杨钊重重叩首。
只见杨钊衣衫半湿,袍角沾满泥渍,发髻散乱,活像个连夜逃难的商贾。他伏在地上喘得厉害,肩膀一耸一耸,偏又强撑着不肯咳出声,这副狼狈模样,任谁看了都要动容。
“堂兄!”杨贵妃霍然起身,罗袖带翻了水晶盘,荔枝滚了一地。她三两步上前,染着蔻丹的指尖虚扶了一下,又急急收回:“你这是......”
杨钊暗中得意,面上却愈发恭敬。他佝偻着腰,只敢用半边屁股挨着锦墩,活似个刚被赦免的死囚:“为陛下办差...不敢耽搁...”声音虚浮得恰到好处。
“糊涂!”杨贵妃一跺金缕鞋,转头对宫女叱道:“还不取本宫的狐裘来!”转脸又放柔了声调:“堂兄这般不顾身子,叫玉环如何心安?”
杨钊适时地轻咳两声,忽然颤巍巍抬手:“臣...臣偶得一件小玩意...”他击掌三下,侍从捧着鎏银托盘躬身而入。
红绸未揭,杨贵妃已凑近半步。待看清盘中物事,她突然“呀”的轻呼——
竟是一尊羊脂玉雕的飞天神女!那玉像通体无瑕,衣带当风,指尖拈着的宝珠竟是用波斯猫眼石嵌成。最妙的是神女面容,分明是照着贵妃的丹凤眼雕的!
杨贵妃葱指轻抚玉像,羊脂玉温润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这玉质确是上乘,雕工更是精妙,飞天神女衣袂翩跹处,竟能雕出薄纱透肌的质感,确非寻常匠人所能为。
“倒是件稀罕物。”她红唇微撇,随手将玉像搁在案几上。这些年什么南海珍珠、西域玛瑙没见过,区区一块美玉,还不足以让她动容。
杨钊见状,立即躬身凑近半步:“娘娘容禀,此物名为‘送子玉像’。”他故意压低声音:“蜀中鹤鸣山乃张天师得道之地,当地百姓求子,只要心诚...”
“当真?”贵妃突然攥紧罗帕,不能生育始终是她心头一根刺。若有皇嗣傍身,何愁圣宠不永?
“臣岂敢妄言!”杨钊见鱼已咬钩,越发殷勤:“特地请龙虎山道长开光四十九日,又求得张天师赐福。”他忽然话锋一转:“只是近日听闻李将军又立新功,怕是...”
“李乾那孩子确实难得。”贵妃突然眉眼舒展,竟亲自捧起玉像细细端详:“文武双全不说,前儿还作得一手好诗呢。”
杨钊瞳孔骤缩,他精心准备的“送子娘娘”,竟比不过贵妃口中一句“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