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墨于混沌海道场之中,神游太虚,身合万道。
他以“万象归流”之道韵,温和滋养着无尽维度,维系着那动态平衡的演化洪流。
如此状态,不知持续了多久,千年?万载?于他而言,时光已然失去了线性意义。
然而,就在这近乎永恒的宁静之中,一道迥异于此方多元宇宙任何法则波动的“涟漪”,如同投入绝对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轻轻触碰到了他那弥漫诸天的道念。
这道“涟漪”并非能量,也非信息,更非他所熟知的任何概念。它更像是一种……邀请,或者说,一种来自“框架之外”的坐标标识。
其中蕴含的意蕴极其晦涩,却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崇高与古老,仿佛来自比原初战场、比万法源海更加久远和本质的层面。
秦墨那与道合真的意识,第一次主动地从与多元宇宙的深度融合中“醒”来些许。他凝聚意念,仔细感知这道奇异的“涟漪”。
“道……非止于此……界……非唯此方……后来者……可观‘涅盘之海’……证‘筑涅之境’……”
断断续续的意念碎片,从那“涟漪”中散发出来。
其中提到的“涅盘之海”与“筑涅之境”,是秦墨从未在任何传承、任何古老记载中听闻过的概念。
即便是他融合了原初平衡之光的记忆碎片,也未曾触及。
九转归真,执掌万象归流,近乎于此方多元宇宙的根源。
难道,在此之上,还有更广阔的天地?这“筑涅之境”,又是何等光景?
一种久违的、名为“好奇”的情绪,在秦墨古井无波的道心中,泛起了细微的涟漪。
他的道,求的是平衡与演化,而未知,正是演化最大的动力来源。
他尝试以自身神念回应那道“坐标标识”,但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反应。
那标识更像是一个单向的信标,只指明方向,不负责交流。
“筑涅之境……”秦墨喃喃自语,目光仿佛穿透了混沌海,穿透了此方多元宇宙的晶壁,望向了那连“虚无”都无法形容的“之外”。
他知道,自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转折点。
继续留在此方宇宙,他已是道之极致,万法源头,虽能永恒守护,但道途亦将至此停滞。
而若响应这未知的召唤,前方或许是更加波澜壮阔的道途,也或许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几乎没有太多犹豫,秦墨的道心便已做出了选择。
道无止境。
既闻前路,岂能固步自封?
他需要为离去做好准备。
此方多元宇宙经他调理,已形成稳定的内循环,只要不是遭遇如当初归无之主那般来自概念层面的直接攻击,应可自行长久演化。
但他仍需留下一些后手,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超出常规的变数。
他心念一动,三道蕴含着自身万象归流大道本源气息的道印分身,自他体内走出。
第一道分身,通体流转秩序光辉与机械禅意,一步踏出,便融入了械能永曙帝国的永恒熔炉核心,将作为帝国文明演化的最终守护者与指引者。
第二道分身,散发着纯净和谐的光辉,隐没于光裔星环的光谐之源深处,将确保光谐之道的传承不灭,并在星环遭遇灭顶之灾时现身。
第三道分身,则显得朴实无华,如同最初行走世间的那个青袍修士,悄然坐镇于混沌海他的道场之内,既是象征,也是定海神针,维系着此方宇宙底层法则的最终稳定。
这三具分身,拥有他约三成的道行与完整的“万象归流”感悟,足以应对绝大多数情况。
且与他本体意识相连,若真遭遇连分身都无法解决的、涉及宇宙存亡的巨变,他即便在“外界”,也能有所感知,及时回援。
安排好一切,秦墨看向一直静静守候的墨灵与探索者号。
“墨灵,接下来的路,或许已非探索者号所能承载。”秦墨温和道。
如今的探索者号虽是不凡神器,但显然无法穿越那标识所指的、可能超越多元宇宙结构的界限。
墨灵的光影闪烁了一下,坚定地回应:“师尊,无论您前往何处,墨灵愿永随左右!
探索者号若不堪用,墨灵可化入您的道印,成为您推演万法、记录见闻的辅助灵枢!”
秦墨看着这自微末时便陪伴自己的伙伴,眼中闪过一丝暖意。他点了点头:“善。那便随我一同,去看看那‘道外’的风景。”
他伸手一指,探索者号发出最后的、充满眷恋的嗡鸣,随即化作一道流光,与墨灵的灵体一同,被收纳进入秦墨那混沌气流状的原初道印之中,成为了道印内部演化世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继续履行着“记录”与“辅助”的职责。
至此,了无牵挂。
秦墨最后看了一眼这片他守护、并因他而焕发新生的多元宇宙,目光扫过混沌海,扫过无数闪耀着文明火光的星辰,眼中是平静的告别,亦是殷切的期许。
然后,他依据那“坐标标识”的指引,将自身的万象归流大道凝聚于一点,不再是与宇宙相融,而是极致的**内敛与超越**!
他一步迈出,并非穿越空间,也非跨越维度,而是朝着那“标识”所指的、存在于一切认知“之外”的方向,进行了一种概念层面的“跃升”!
仿佛穿透了一层无形的、隔绝一切的**终极膜壁**,秦墨感觉自身的存在形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周围不再是熟悉的法则环境,而是一片……**无法用任何语言形容的“景象”**。
这里没有上下左右,没有时间空间,没有物质能量,甚至没有“存在”与“虚无”的对立。只有无数**流动的、散发着朦胧辉光的“可能性之纱”** 与 **沉寂的、仿佛埋葬了无数宇宙墓碑的“寂灭之基”** 相互交织、流淌,构成了一片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浩瀚之海**。
这就是……涅盘之海?
而在这片不可思议的“海”中,秦墨能感觉到,一些同样超越了单一宇宙范畴的、无比强大的意识灯塔,在遥远的“海域”中沉浮、闪烁。
它们彼此之间似乎保持着某种默契的距离与沉默。
同时,他也清晰地感知到,自己那在原本宇宙中近乎无所不能的九转归真之境,在这里,仿佛只是具备了在这片“海”中不至于立刻沉沦、拥有了初步“航行”资格的……起点。
筑涅之境,原来并非一个简单的境界提升,而是踏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浩瀚无垠的……舞台。
他的道祖传奇,在登临绝顶之后,于这涅盘之海中,翻开了真正意义上超越极限的全新一页。
秦墨悬浮于涅盘之海,感受着这片超越理解的“海域”。
那“可能性之纱”仿佛蕴含着无数宇宙从诞生到终结的所有剧本,而“寂灭之基”则承载着那些已然彻底消亡、连痕迹都被抹去的世界的重量。
在这里,他熟悉的法则几乎完全失效,所能依靠的,唯有自身那已然发生蜕变为万象归流大道以及那坚不可摧的道心。
他尝试移动,并非飞行,而是以一种意念引导自身存在“坐标”的方式,在这片海中缓缓“漂流”。
他发现,这极为耗费心神,需要时刻以大道抵御来自“海”本身的无形同化之力,那力量并非恶意,却浩瀚无边,仿佛要将一切闯入者都拉入永恒的沉眠,化为“海”的一部分。
正当他适应着这片新环境时,一道平和而带着些许好奇的意念,从侧方传来:
“新来的?气息很独特,似乎……包容性极强,竟能在此海中保持如此活跃的‘内循环’。”
秦墨循着意念望去,只见一团不断变幻着色彩与形态的光辉聚合体,正停留在不远处。
这聚合体没有固定形态,时而如星云,时而如古树,时而又如一个模糊的人形,其散发出的气息层次,与他相仿,却更加凝练,似乎在此海中沉浸了更久的岁月。
“在下秦墨,初临此地,不知阁下如何称呼?”秦墨以神念回应,保持警惕的同时,也带着交流的意愿。
他急需了解关于涅盘之海和筑涅之境的信息。
“称呼?在此地,名号并无意义。若你习惯,可称我为‘流影’。”
那光辉聚合体——流影——的意念带着一丝随意,“观你道韵,似是走的‘万法归一,演化无穷’的路子,能走到这一步,踏入涅盘之海,倒也难得。”
“流影阁下谬赞。”秦墨谦逊道,“敢问阁下,此地便是‘涅盘之海’?所谓的‘筑涅之境’,又是何意?”
“看来你的引路者并未告知太多。”流影的形态微微波动,似乎是在“打量”秦墨,“涅盘之海,乃是无量量‘宇宙之梦’生灭沉淀之所,是万法源头的源头,也是诸天万界的最终归宿与起点。
至于筑涅之境……”
流影的意念变得稍微郑重了些:“并非一个固定的境界,而是一个……过程。
一个在此海中,以自身之道为基,汲取‘可能性之纱’与抵抗‘寂灭之基’,不断构筑、淬炼、涅盘自身存在本质的过程。
每一次成功的‘构筑’与‘涅盘’,都能让你在这海中更加自如,对万法的理解更加深入,甚至……能初步窥见并影响其他宇宙的‘可能性’。”
“构筑自身存在本质?影响其他宇宙?”秦墨心中震动。
这已然超越了他之前对“力量”的认知。
“不错。”流影肯定道,“你看那些远处的‘灯塔’。”
它示意秦墨望向海域深处那些更加明亮、更加稳定的光辉,“它们便是走到了筑涅之境后期的存在,被尊为‘巡天者’。它们的存在本身,已然化为某种‘规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巡弋不同的宇宙群落,维系某种更大尺度上的平衡,甚至……播种文明,或者引导终结。”
巡天者!播种文明!引导终结!
秦墨深吸一口气(如果在此地还有这个动作的话),他终于明白了“筑涅之境”的意义。
这不再是局限于一个宇宙内的称尊道祖,而是成为了可以纵横于无数宇宙之间、参与甚至主导其生灭演化的……更高等的存在!
“如何开始‘筑涅’?”秦墨直接问出了核心问题。
“很简单,也很难。”流影的意念带着一丝感慨,“以你自身大道为核心,主动吸引‘可能性之纱’靠近,将其炼化,融入你的道基,此为‘筑’;同时,需承受‘寂灭之基’的侵蚀与磨砺,在寂灭中保持真我不失,甚至从中汲取‘破而后立’的力量,此为‘涅’。
每一次筑与涅的循环,都是一次生死考验。
成功,则本质提升,失败……则道消神散,化为这海中又一抹寂灭之基,或者幸运些,被打回原形,跌落回你来的那个宇宙,元气大伤。”
流影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此海也并非绝对安全。有些踏入筑涅之境的存在,可能会觊觎他人的道基,行那掠夺吞噬之事。
也有一些……来自‘海’本身孕育的诡异存在,我们称之为‘噬道兽’,它们以各种‘道’为食,极为难缠。”
秦墨默然。果然,到了何处,都少不了争斗与风险。但这更加广阔的平台,也更加激发了他的向道之心。
“多谢流影阁下解惑。”秦墨真诚道谢。这初入涅盘之海便能遇到一位愿意交流的存在,算是运气不错。
“无妨,此地寂寥,能遇到新面孔也是趣事。”流影的意念似乎笑了笑,“你好自为之吧。记住,初来乍到,莫要轻易远离你自身宇宙的‘锚点’(指秦墨来的那个多元宇宙)太远,否则一旦迷失在这无垠之海中,巡天者也难救你。”
说完,流影那变幻的光辉微微闪烁,便如同融入背景一般,缓缓消失在了朦胧的“海”水中。
秦墨独立原地,消化着从流影处得到的信息。
筑涅之境,构筑真我,涅盘本质,巡弋诸天……
他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如同当年初踏修行路时的光芒。
那是对未知的探索欲,是对更高道境的追求心。
他盘膝坐下,悬浮于这涅盘之海中,开始尝试进行第一次“筑涅”。
他运转万象归流大道,道印显化,散发出独特的包容与演化意蕴。
很快,周围那些流动的“可能性之纱”仿佛受到了吸引,如同飞蛾扑火般,丝丝缕缕地汇聚而来,融入他的道印之中。
这些“可能性”蕴含着无数光怪陆离的法则碎片、文明幻影、生命印记……它们冲击着秦墨固有的认知,试图将他的大道引向无数个不可预测的方向。
秦墨紧守道心,以“万象归流”的核心奥义,如同最高明的工匠,筛选、梳理、融合这些外来的“可能性”,将其化为壮大自身道基的养分。此为“筑”。
与此同时,那沉寂的、冰冷的“寂灭之基”的力量,也如同附骨之疽,悄然蔓延而来。
它无声地侵蚀着秦墨的道印,试图瓦解其结构,磨灭其灵光,将他拖入永恒的沉眠。
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疲惫与“放下一切”的诱惑不断涌来。
秦墨以自身历经万劫而不磨的意志,以及对“存在”的绝对信念抗衡着,甚至尝试引导一丝寂灭之力,融入自身的“归无”环节,进行淬炼。此为“涅”。
过程极其缓慢,也极其凶险。
秦墨的道印在微不可查地变得更加凝实、更加深邃,但其光芒也时而明灭不定,仿佛风中残烛。
不知过去了多久,当秦墨感觉自身对“可能性”的吸纳达到一个临界点,而对“寂灭”的抵抗也接近极限时,他果断地停止了这次修炼。
道印缓缓平复下来,虽然消耗巨大,但他能感觉到,自身的“存在本质”确实有了一丝极其细微,却真实不虚的提升!
对自身大道的理解,也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更多之前未曾触及的玄妙。
第一次筑涅,算是初步成功!
他缓缓睁开眼,感受着这片浩瀚无垠、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涅盘之海。
他知道,他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始。
在这片孕育了无数宇宙梦境的终极之海中,他这位来自一方宇宙的平衡道祖,将开始书写属于他的、超越宇宙界限的——筑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