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设提着行李包,在前门火车站外停下,收紧呢子大衣,虽不觉寒,却要装出瑟瑟之态,才显冬意。
忽然,一名长相猥琐、裹着军大衣的男子悄然走近,靠近低声问:\"大哥,要不要电视?\"
** ……李建设愣住了,还以为遇上同行的小偷,结果竟是卖电视的。
\"兄弟,你是做电视买卖的啊!\"
李建设地道的京腔一出口,那人立刻打起了退堂鼓。
“大哥,实在抱歉,我以为您是从外地来的。”
男子拱了拱手,准备转向下一个目标。
“等等!我是本地人就不能买东西了吗?你这价格是多少?有没有更便宜的?”
李建设经常经过火车站外,虽进去不多,但知道这儿的情况,到处都是坑蒙拐骗,专门针对外地人。
“大哥,您真的想买的话,这个价可以。”
男子比划了一下,这个价格比市场价低了一成,能省不少钱。
比如九英寸的电视,还没后世平板电脑大,要卖三百多块,十二英寸的更贵。
而十四英寸的进口货,则要上千元,现在正是家电昂贵的时代。
“兄弟,你叫什么名字,绰号也可以。
说实话,我也做点生意,说不定哪天会用得上你,这是我名片!”
李建设递过一张手写的硬纸片,显得很有档次。
“啊!您就是前门商会的李会长。”
男子愣住了,急忙说道:“您好您好,我叫方大军,住在左安门外,您叫我大军就行。”
“好,大军,帮我找个人,好像是个倒卖电视的女人,名叫尤凤霞,听说过吗?”
李建设今天来接周蓉,突然想到或许能找到那个厉害的女人,让她给自己打工。
“尤凤霞,没听过,不过李会长,您放心,我一定帮您找到。”
方大军觉得机会来了,要是能得到李会长的赏识,哪还需要再倒腾电视。
“找到尤凤霞后,就去上面的地址来找我。”
李建设拍拍他的肩膀,记住了这张脸,太有特点了。
“您放心,我这就去找。”
方大军匆匆离开火车站,跑到大栅栏询问李会长的模样,得到的回答是帅,非常帅,那肯定就是他了。
“哥,你要的豆汁买回来了。”
贾东旭抱着茶盅匆匆赶来,他对车站十分熟悉,以前曾在这里蹬三轮车谋生。
“东旭,辛苦啦,春节你早点回去团圆。”
李建设接过茶盅尝了一口,正是这熟悉的滋味。
“我哪算辛苦,今年我胖了好几斤,昨天一称,涨了八斤呢,天天都像过年一样。”
贾东旭并不着急,妻子带着小儿子搬来住了,虽只有两间宿舍,但还能挤下。
只是老母亲也跟着过来,留下棒梗独自在工厂上班。
“你先回去吧,周蓉一家快到了,你在这不太方便。
明天再来,把碧华也叫上,咱们一起吃饭。”
如今已到初三,八十年代开启,变化日新月异,人民公社逐渐撤销,农民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
农户每年养六至十几头猪,自家宰杀两头后,其余都进入市场流通。
此外,粮食产量也在提升,农村逐步实现多数细粮自给,剩余物资流向城市,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发展。
“行,那我这就走啦!”
见事情已处理妥当,贾东旭便骑车回家。
“东旭回来啦,就差你了,碧华还带了个大蛋糕。”
贾张氏已满头银发,但最近胖了些,身子看着好了不少。
“这么大的蛋糕?没花钱吧!”
贾东旭常吃蛋糕,因为蛋糕店每日会给哥哥送点心,即所谓的下午茶。
“哪用花钱,店里发的,碧华是副店长,分到了一个十寸的大蛋糕,一分钱没花。”
贾张氏垂涎不已,这么个蛋糕抵得上五十碗面钱,实在舍不得买。
陈碧华接口道:“是秦姐照顾我。”
“是哥哥关照你,秦淮茹可没这么大方。”
贾东旭对秦淮茹颇有微词,因为有一天秦淮茹劝她哥哥别送太多糕点回家,说是太浪费,尤其是贾东旭吃得最多。
这种行为未免太过吝啬,完全没继承她哥哥的慷慨。
幸好当时秦淮茹没选择嫁给他,否则这日子根本没法过下去。
贾张氏附和道:“那是自然,李建设是个念旧的人,当年在院子里时,碧华没少帮他穿衣梳头。”
“妈,碧华的事差点让我忘了正事,我哥约咱们明天去他家吃饭。”
贾东旭嘱咐了几句后便开始切蛋糕,这手艺他可是相当拿手。
……
“呜呜!轰轰隆隆!”
吉春到京城的列车到达车站,等了一会儿,李建设看见《人世间》里的一大家子走出来。
“建设,这边!”
周蓉远远地挥手,接着说道:“秉昆,那就是你姐夫。
爸妈,看那边,他就是李建设,你们未来的女婿。”
“叔叔、婶婶、秉昆,你们好。”
李建设走上前打招呼,这是早先约定的,让周家搬来京城。
一代人负责一代人的事,既然自己娶了小妾,就得照顾好对方的娘家,有始有终。
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更希望每家都能 ** 自主,当然,前期的投入必不可少,说不定还能有所收益。
不仅陈雪茹的事业蒸蒸日上,秦淮茹的蛋糕连锁店,于家姐妹的火锅连锁店都在盈利。
徐慧真和程建军也在创造价值。
甚至三叔、三大爷、片爷这些人,都在带来利润,他的每一笔投资都收获颇丰。
“你好,李建设,没想到你看起来这么年轻!”
周志刚有些惊讶,还以为女儿找了位年长者,没想到对方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
要知道,李建设其实只比他小两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我天生显得年轻,身体素质好,平时喜欢习武锻炼。”
如今练武和读书一样,需要坚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没有一定的家底,身体会吃不消的。
不过此刻,李建设想表明自己身怀武艺,岳父,请慎重对待!
“习武很好。”
周志刚底气不足,年长者往往忌惮年轻人的冲劲,哪怕对方只比自己小两岁。
“爸,您就别再问那些事了。”
周蓉一句话便截断了父亲的话头,反正到家再说也来得及。
“姐夫!”
“姐夫好!”
大头周秉昆戴着帽子,和郑娟一同打招呼,两人还领着两个孩子,周楠与周聪。
“好,好,先回家吧。”
李建设随即挥了挥手,立刻就有几辆人力三轮车驶来,这是事先安排好的。
“周蓉,我和秉昆一起走,你带着孩子,应该熟悉路吧?”
“行!”
周蓉觉得李建设对弟弟很关照,心里踏实了不少。
“姐夫,这京城的天气跟我们吉春一样冷。”
周秉昆已不在酱油厂工作,打算做些小买卖。
之前得到过姐夫的帮助,那钱还是姐姐带回来的,所以他对姐夫颇有好感。
“那很好,不用适应新环境。”
李建设扶上周秉昆上了三轮车,行李也妥善安置后,一行人启程。
出了车站不久,在一座大院门口停下。
“姐夫,这么短的距离还叫三轮车,真浪费钱!”
周秉昆原本以为路远才坐车,现在发现不远,后悔不该花这个钱。
“习惯了。
走吧,以后你们就住这里,院子我已经过户到你姐姐名下了。”
李建设先下车取出钥匙打开院门,这是一座两进式的小院,原主人是个商人,因回乡购买拖拉机而卖掉此地,或许在乡下生活更适合自己。
几辆三轮车陆续抵达,车夫帮忙将行李搬进院内后离开,车资早已按三倍预付。
李会长确实豪爽,难怪会有女富豪追求他,这不,又成功了一次。
“蓉蓉,这院子是谁的?”
周母见院中冷冷清清,有些疑惑。
“妈,这是建设特意买来送给我的,花了好几万呢,两进院子,十几间房,足够我们全家住了。”
周蓉本不愿接受钱财,觉得太俗气,但这座院子每个姐妹都有份,她也无法拒绝。
周志刚问道:“名字登记在你名下了吗?”
周蓉回答道:“爸,我是户主,户口从学校迁回来了。”
“这样挺好,有责任心。”周志刚语气缓和了些。
尽管如此,周志刚心里并不太满意,毕竟女儿主动追求的人,终究有些遗憾。
“先进屋吧,外面冷。
秉昆,屋里有炉子,你去生火。”
李建设早已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但四合院确实有不少不便。
随着高楼兴起,大家都倾向于购买新式住宅。
二十年后,几百万就能买下一进的院子,但很快又买不起了。
人们渐渐意识到,真正的价值在于土地本身和居住空间,城市中带院子的房子更显珍贵,而普通楼房无法提供这样的体验。
由于四合院兼具大平层的功能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某些人而言,它甚至比独栋别墅更具吸引力。
不久后,炉火点燃,桌上摆满了年货。
“爸妈,我已经预订了一桌饭菜,中午送来。
晚上的安排再定,是叫外卖还是自己做饭。”
回到家中,李建设立刻说道,引起众人的疑惑。
他将随身携带的行李袋放在桌上,拉开拉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