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内,翰林院、国子监以及吏部两院一部众臣立于大殿两边。
叶疏辰作为主考官,立于正位,三名副考官翰林院掌院林思齐、国子监祭酒贺从林以及吏部侍郎黄立则依次立于两侧。
再往上,大殿正坐上,长公主李瑟兮,肃王沈不知,宁王妃凌紫霞,安国公崔镇等天王贵胄坐于高堂,以示对此事的支持。
最中央的,则是李凡和刚坐上凤位的崔晴华,以及太后赵雅贤。
李凡坐于中央,赵雅贤和崔晴华一左一右端坐于两侧。
崔晴华柔顺且端庄地低垂着眼眸,谨记为后的规矩,沉默地接受着朝臣及众亲王、公侯的跪拜。
有视线若有似无地划过她的身体,带着某种阴冷的怒意。
崔晴华知道这目光来自自己的婆母赵太后,自前朝众臣以封后一事逼她退朝还政,赵太后对她的态度便彻底变了。
从催她入宫时的温和“慈祥”,变成了现在这样不加掩饰的厌恶。
她知道,父亲那种和稀泥的性格,定然没在这件事上对太后施以援手。
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太后迁怒于她也实属正常。
加之,李凡并不喜欢她,除了大婚的那一夜,再没来见过她。
母子在这事上算是一体同心了。
正好她也不喜欢她们,自己待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乐得清闲自在。
只是今日殿试,她无论如何也想看上一眼。
她在殿试名单上看到了絮华的名字,她很想她,很想见见她。
两姐妹自出生以来,从未分开过,入宫为后的这些日子,崔晴华第一次体会到书中所写的“思念”二字到底有多么折磨人心。
虽然身为皇后,有传召家人的权力。
母亲身为安和县主,也可随时呈拜帖,带妹妹入宫来见她。
但前朝动荡,局势不明,夫君不喜,婆母迁怒。
母亲自然知晓此时不可轻举妄动,任何一个无心之举,都可能让始终中立的安国公府被拖入旋涡。
所以自她入宫,家中再没有送过一封信,也没有传过一句话。
一道宫墙,横亘了所有。
直到思念泛滥成灾,崔晴华第一次放下尊严、软下性子,去求李凡允她随行观礼。
虽然换来了不少奚落,但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坐在了这里。
本就看她不顺眼的太后瞧她的眼神越发不满。
崔晴华毫不怀疑,在殿试结束后,自己定然会收到太后的责罚,但她不在意。
她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大殿,听到宫人高声传讯,说“贡士到!”
她眼神一颤,在一道道步入大殿的倩影中,捕捉到了那个最为熟悉的影子。
胸口像是被攥住,钝钝得痛了一下。
崔晴华不动声色地深呼吸,压下那泛滥的情绪,没让眼泪掉出来,全力维持着身为皇后该有的仪态。
洛契坐在肃王身侧,状似无意地看了她一眼,又将眼神收回。
没人注意到他些许的刻意。
只有林若初,奇怪地多看了他两眼。
她以第一女官的身份立于两院一部的官员之中,从入殿之初,就对随着肃王一起落座的洛契倍感疑惑。
疑惑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周北两国虽签了和约,如今有了层盟友的关系,但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信任。
这两月,两国互相派的细作不在少数。
李玄送来了细作名单,将入了大周境内的北境细作记录的清清楚楚,而大周这边派过去的,林家裴家各半。
和谈之后送细作去摸清对方的动向已经是几次大战后,各国默默遵守的规矩,看到所谓的“盟友”不再招兵买马,有执行和约的动向,自己才能安心效仿。
所以两国对此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洛契这样的质子,默认是细作头子,涉及朝政的事,理论上是不该让他参与其中的。
但……
林若初看他坐在肃王身侧,纤瘦的身影少年老成,时不时与沈不知小声交谈两句的模样,两人看起来竟然有些熟悉?
莫非让洛契来勤政殿观摩女官殿试,是长公主的意思?
林若初并不能完全读懂长公主的心思,只能先相信长公主的判断。
洛契身上确实没有洛岚那种近乎疯癫的杀意。
但先不论他出现在勤政殿的目的是什么,他刚才看崔晴华的眼神是怎么回事?
虽然林若初只瞥到了一个短暂的瞬间,但也足以唤醒她敏锐的直觉。
那可不是看陌生人的眼神。
更像是在关心相识多年的挚友?
她看不懂,只能把疑惑暂且压回心里。
杜欣欣和女鬼虽然没有她那么敏锐,但也随着她的视线察觉到了洛契的眼神。
两人当即开始在她的脑海中分析。
【这人自称在梦中看到过洛岚重生前的回忆嘛,是不是回忆里有这位崔家的小姑娘呀?】
【京都成和北境隔得那么远,哪里有机会见到?】
【崔晴华是国公小姐,又有皇室血脉,能出现在北境还能是为什么呀?怕不是上辈子被送去和亲啦!】
【和亲,很有可能哦!然后和亲对象正好是洛契,两人年龄相仿嘛!相貌也相配,说不定洛岚重生前两人还做过夫妻呢!】
【哇,可这一世这两人一个是皇后一个是质子啦,真要是这样,岂不成了前世今生的虐恋情深的本子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在林若初的脑海里讨论得十分起劲。
伴随着两人的吵闹,所有过了复试的贡士,在大殿中央叩首而后起身,露出一张张或温婉或伶俐或略显羞怯或志在必得的脸。
林若初一一看过去。
十八人中,竟有近十张熟悉的面孔。
张静婉,陈瑜画,苏遇,崔絮华这几位复试成绩靠前的站在最前面。
赵清梧则站在第二排的第一个。
除了这几位“熟人外”,张静婉身旁那位年岁稍长的夫人,也让林若初莫名的熟悉。
她盯着她的脸看了一会,忽然就想起白云观的杀人案,这位夫人正是那位穿针引线推导出诸多真相,帮她说了许多话的太常寺少卿夫人!
林若初看着她,心头涌起一股亲切。二哥说过,成婚的夫人想报考女官困难重重,许多人就算过了初试,也因各种原因,没能继续参加复试。
太常寺少卿夫人今日能站在此处,越过了多少艰难险阻不必多想,林若初由衷地敬佩,也由衷地替她感到高兴。
当国子监司业念出她的名字\"郑玉淮\"后,林若初便认真地将这三个字记在心里。
除了这位夫人外,站在第三排末位的少女,也让她觉得眼熟。
那少女身着布衣,在一众绸缎衣衫中略显突兀。身型瘦弱,面色透着黄气,与周围这些或世家或商贾出身的夫人小姐气质略显不同,像是出身贫苦。
只是这次,林若初盯着她看了许久都没能想起她是谁。
直到国子监司业念出她的名字,\"吴敏敏\"三个字瞬间勾起了林若初所有的回忆。
-------
这两天出门了,实在忙不过来,明天请一天假qwq,后天恢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