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该怎么拖?
人都接下来,没有合理的理由,好像有些说不过去。
然而,正当许夜寻思时。
有其它人已经先开口了,“几位大人是不是太急了?大周公主才刚到……”
“不错!本官以为大婚不急于一时,毕竟两国联姻乃大事,匆促不得,该好好筹备才是。”
“臣附议!”
“……”
出乎预料,竟然也有不少人反对。
许夜怔了一下,眼神瞄了瞄,发现二皇子赵康和七皇子赵靖,神色都有些异常。
敢情这是不死心,想阻止太子大婚呢?
也对!太子一旦大婚,这两货就彻底没戏唱了,虽然不大婚两人的戏也不多,但终归有点念想不是。
太子这边,众官员自然不答应。
曾布道:“正因为是大事,才拖不得,而且,眼下西边战乱,两国联姻有助提振士气,臣以为,该尽早确定才是。”
“曾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
“……”
太子这边众官员附和着。
江长远也走了出来,“曾大人此言差矣,两国结盟已经达成,大周公主也已经抵京,何日大婚并不影响,且眼下沧州需要发展,前线又是战乱,国库空虚……”
“不错!两国联姻马虎不得,关乎两国未来,臣以为等情况好转之后再定也不迟。”
“臣附议!”
“……”
双方你来我往,争执的非常激烈。
许夜暗暗咋舌,果然!关系大位之争,这些人都坐不住了。
不过,太子势大,这些人抗衡得了吗?
二皇子赵康和太子相差甚远,七皇子赵靖,名声倒是不小,但根基太浅。
下意识,许夜看向赵大。
赵大脸上看不出太大波动,只是眼眸有些深邃,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太子身上,顿了顿,口中问道:“太子以为呢?”
许夜目光也不由看去,这才发现,太子今天好像很沉默。
似乎有些反常。
太子躬身道:“儿臣谨遵父皇安排。”
不太对!看赵大和太子的神色,还有一些昏昏欲睡的老臣,许夜感觉气氛有些不对劲。
这两货不会又有什么争执吧?
太子和赵大政见不合,许夜很早就从林大才女口中得知。
而太子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新政,也是因为景朝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
如今西边战事,兵将法发挥了作用,杨傲君一事,也是太子力挺,昨天回城时,太子的威望就高的吓人,如果再和大周公主大婚,那……
赵大这是感受到威胁了?
前世许夜看电视时,曾经很不理解古代皇帝这种行为,明明是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好忌惮的。
直到有一次,他带自己六岁的儿子去钓鱼,才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自己费尽心思打窝,各种饵料,钓了半天硬是一口没有,结果六岁的儿子拿着玩具钓竿,用吃剩下的山楂,一钓一个准。
那一刻,他鱼竿都差点扔了,看儿子也是一脸嫌弃。
因为儿子的出色,就是否定老子。
赵大的心理大概就差不多,偏偏他还是皇帝,至高无上,想的也更多。
不过,即便这么想,面子还是要的。
他目光看向一众老臣。
可惜,这些老狐狸个顶个的滑头,全都低着头,装死!
赵大脸色有些沉,转而看向许夜道:“许夜,你是使者使团,你来说说!”
艹!
许夜差点骂出声,明明自己不想,又让哥来背锅?
不过!这锅他还真的背,毕竟周凤仪那边早就放话,能咋哩?
当即他只得道:“回陛下,诸位大人说的都对,早有早的好处,晚有晚的好处,不过不管早晚,都是出于我朝的立场,大周公主不远千里而来,是不是应该询问一下她的意见?”
“而且,大周公主昨天才到,对我朝可能还不适应,等适应了再提,会不会更好一些?”
这话一出,之前反对的人自然连忙附和。
七皇子看向许夜的目光也不禁一亮。
赵大点头道:“还是朕的状元郎想的周到,大周公主不远千里而来,人生地不熟,是应该等其适应一些,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容后再议……”
这个理由虽然算不上充分,但也算合情合理。
太子这边众人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
七皇子这时出列道:“父皇,大周公主刚到,大婚一事确实太早,不过许大人此行功不可没,必须重赏!”
“不错!两国结盟,迎娶大周公主,夺取偏头关,许大人居功至伟……”
“臣附议!”
“……”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附和声。
没办法,功劳太大了,改变了景朝的未来走向,这必然是要重赏的,既然如此,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何况陛下如此看重。
能够站在这里的,没一个简单的。
许夜其实对升官一点兴趣没有,因为官越大屁事越多,不过,那个暴力娘倒是需要,那娘们老是乱来,得给她找点保障。
顺便,看在抢了那个虎娘们的份上,帮太子压一压,毕竟好不容易有了这样的局面,可千万别玩崩了。
当即他道:“诸位大人抬爱了,许某不敢居功,结盟成功全赖陛下的信任,若非陛下无条件的信任,也不会让下官,一个六品郎中出使,这放在其它各国根本不可能。”
“除此之外,使团也并非许某一人,全赖使团上下鼎力支持。”
“偏头关更不用说,许某只是一个看客,料敌先机,伏击匈奴,以及最终夺关,杨将军居功至伟,还有燕云十八骑和前线的将士们,奋勇杀敌,不畏生死……”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陛下的包容,若非陛下对杨将军的包容,哪怕太子和七皇子再怎么求情也是枉然,哪还有今天的偏头关?”
“正是因为陛下的英明神武,宽宏大量,海纳百川,我朝才能上下一心,君民一心,国运昌隆……”
看看!这就是状元郎。
李公公眼眸璀璨,偷瞄了陛下一眼,见陛下嘴角已经压不住了,心中感慨万分。
一众朝臣也张大了嘴,不怪人家被器重,有能力,会办事,说话还这么好听,试问这样的臣子谁不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