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聪十年正月,盛京城内张灯结彩,八旗旌旗蔽空,清宁宫内,皇太极大宴八旗将领,珍馐美馔琳琅满目,显得一片歌舞升平。
酒过三巡,皇太极缓缓起身,手持金杯,目光扫视全场,方才还喧闹的大殿顿时鸦雀无声,连乐师的丝竹之声都戛然而止。
“自父汗以十三副遗甲起兵以来,我八旗子弟浴血奋战四十余载,方有今日之基业。”皇太极话音中的每个字都敲在众人心上,“然则,正蓝旗屡生事端,莽古尔泰、莽古济相继谋逆,实乃我大金之耻!”
他停顿片刻,看着台下神色各异的将领,特别是那几个正蓝旗的章京面色惨白,汗如雨下。
“为固国本,永绝后患,朕决定重整八旗!”皇太极声音陡然提高,“正蓝旗全部打散,编入两黄旗,原镶黄旗改为正蓝旗,由豪格任旗主,正黄旗拆分为正黄、镶黄两旗,由朕亲自统领!”
“大汗!”一个正蓝旗的将领忍不住起身,“正蓝旗将士多年来浴血奋战没有对不起大金啊。”
“嗯?”皇太极目光扫过,那将领顿时语塞,被身边人死死拉住按回座位。
豪格急忙离席,五体投地:“儿臣领旨!定当整饬旗务,严格操练,绝不辜负父汗重托!”
宴会结束后,豪格醉醺醺地回到府中,他的正室夫人哈达那拉氏也就是莽古济的女儿,正披麻戴孝跪在厅中。
“贝勒爷!我额娘她死得好惨啊......”她泣不成声地抱住豪格的腿。
“滚开!”豪格一脚将她踢开,酒气熏天,“那个谋逆的贱妇,凌迟处死都是轻的!”
哈达那拉氏泪流满面:“贝勒爷,看在我们多年夫妻情分上,求你让我给额娘收尸吧。”
豪格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猛地抽出腰间佩刀:“夫妻情分?你那个谋逆的额娘差点害死本贝勒!今日就让你们母女团聚!”
刀光闪过,鲜血溅满了厅堂的蟠龙柱。哈达那拉氏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缓缓倒地。
次日清晨,豪格浑身是血地跪在清宁宫前,手中捧着一个木匣:“父汗!儿臣已亲手处决莽古济之女,这是首级!儿臣对父汗忠心,天地可鉴!”
皇太极看着这个狠辣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神色他是开基立业之君希望下一代以仁厚当国收拢战乱后的民心,从内心来说他不愿豪格如此狠辣,不过莽古济是他下令处死的,自己还得表扬豪格不然这事就名不正言不顺,不过自己就这么一个成年儿子以后慢慢再教吧。
皇太极见豪格跪的久了于是对他说道:“起来吧,你能大义灭亲朕心甚慰,记住,为大清江山,就该有这般决断。”
就在皇太极整顿内部之际,蒙古四十九部首领浩浩荡荡来到盛京。科尔沁部首领巴达礼率领众人在大政殿前整齐跪拜,行三跪九叩大礼,声势浩大。
“大汗!自林丹汗败亡,蒙古各部群龙无首相互攻伐民不聊生,今传国玉玺归于大汗,此乃长生天旨意!恳请大汗正式登基,统领蒙古各部,结束纷争!”
皇太极端坐龙椅,面色凝重:“朕德薄能鲜,岂敢僭越?蒙古各部自有传统,朕不便干预。”
喀喇沁部左翼扎萨克固噜思奇布急忙叩首:“大汗!如今明朝腐败无能,境内流寇四起,正是建立新朝之时!若大汗不登基,蒙古各部都不答应!”
土默特部左翼首领俄木布也道:“大汗若是不允,我等便长跪不起!”
各部首领再三恳请,声泪俱下,皇太极这才勉强应允:“既然诸位诚意相请,朕若再推辞,反倒不美。只是这登基大典,须得合乎礼制。”
消息传出,盛京城顿时沸腾起来,能工巧匠日夜赶工,修建祭坛,制作仪仗,范文程、鲍承先等汉臣参照《大明会典》,精心拟定登基礼仪。
天聪十年四月初五,盛京城内旌旗蔽日,鼓乐喧天,新修的祭天坛高九丈,象征九五之尊,坛上陈列太牢牺牲:牛、羊、豕各九头,整齐排列,庄严肃穆。
吉时将至,文武百官、蒙古各部首领、朝鲜使臣依次列队,多尔衮捧着金交椅,巴达礼捧着金板凳,多铎捧着金香盒,豪格捧着金香炉,岳托捧着金洗脸盆,额哲捧着金痰盂,杜度捧着金瓶,耿仲明捧着金乐器,肃立祭坛两侧。这些金器在朝阳下熠熠生辉,彰显着新朝的威严。
“吉时到!迎圣驾!”
礼炮九响,声震全城,皇太极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八百名侍卫的护卫下,缓步登上祭坛,衮服上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纹饰精美绝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
范文程高唱祭文,声音在祭坛上空回荡:“维天聪十年四月初五,大清国皇帝臣皇太极敢昭告于皇天上帝:今朝鲜臣服,蒙古归心,传国玉玺重光,谨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禋祀,祗告上帝......(太长了就不放出来了想看的可以去搜)”
祭文毕,皇太极亲执玉圭,行三献礼,首先献玉帛,内侍将精美的玉器和丝绸奉上祭坛;其次献酒醴,皇太极亲自将美酒洒在祭坛前;最后献太牢,牺牲的鲜血缓缓流入祭坛前的沟渠。整个过程中,香烟缭绕,庄严肃穆。
礼成,皇太极面向万众,声如洪钟:
“朕承天眷命,统摄万邦,征服朝鲜,统一蒙古,获传国玉玺,今改元崇德,国号大清,自即日起,奉天承运,君临天下!”
多尔衮率先跪拜:“臣多尔衮,恭祝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愿吾皇德配天地,威震寰宇!”
巴达礼代表蒙古各部:“蒙古四十九部,愿永世臣服大清皇帝!长生天保佑大清国祚绵长!”
耿仲明和范文程率领汉官:“吾皇万岁!大清国祚永昌!愿皇上早日一统天下,救民水火!”
清军齐声高呼,声震云霄,皇太极缓缓坐上金交椅,接受百官朝贺,这一刻,阳光正好照在他身上,仿佛真命天子降临。
礼成之后,皇太极颁布第一道圣旨:
“自今日起,废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望满蒙汉一体,共襄盛举!凡我大清子民,不论满蒙汉,皆享太平!”
是夜,皇宫大宴,乾清宫内灯火通明,歌舞不绝,皇太极特意将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豪格、巴达礼、耿仲明、尚可喜召至跟前。
“今日朕能登基,全赖诸位辅佐。”皇太极举杯道:“十二弟、十四弟,你们征战四方,功不可没,此次西征获得传国玉玺,更是立下不世之功。”
多尔衮按着还在发呆的阿济格急忙跪倒:“臣弟不敢居功,若非皇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臣弟怎能建功?全赖皇上圣明!”
皇太极又看向豪格:“你能大义灭亲,朕心甚慰,但切记,为君者当以仁德治国,不可一味用狠。”
豪格冷汗直流:“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定当宽严相济,不负父皇期望。”
巴达礼献上九白之贡:“皇上,蒙古各部愿世世代代效忠大清!这是各部进献的白驼、白马各九匹,象征蒙古各部永世臣服!”
耿仲明(尚可喜)也表忠心:“天佑、天助两军誓死效忠皇上!愿为皇上训练精兵,铸造火器,助皇上早日平定中原!”注:(尚、耿二人并不是八旗,历史上直到三藩之乱后他们的后人才编入八旗此时是和蒙古一样的外藩)
乌真超哈昂邦章京佟养性也说道:“八旗汉军永远效忠皇上为陛下征战四方。”
皇太极满意地点头:“好!今日我们满蒙汉大臣齐聚一堂,共创盛世。来,满饮此杯!”
待众人退下后,皇太极独自站在清宁宫最高处,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盛京城内万家灯火,与天上繁星交相辉映。
范文程悄声上前:“皇上还在想今日登基之事?”
皇太极意味深长地说:“范先生,今日朕虽然登基,但是统一之路还任重道远,传朕旨意,加紧训练八旗,特别是乌真超哈有了耿仲明带来的洋匠和火炮瞄准方法,让炮兵赶紧学会,另外让工部加紧铸造更好的大炮,来日进军中原,还需依仗他们。”
“皇上圣明。”范文程躬身道,“不过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巩固内部,今日改制,难免有人心怀不满,特别是那些八旗内的老顽固。”
皇太极冷笑:“不满?莽古济的人头还在城楼上挂着,朕看谁敢不满!”
这时,内侍来报:“皇上,朝鲜使者送来降表,愿永世称臣,岁岁来朝。”
皇太极展开降表仔细观看,忽然问道:“明国那边有什么动静?”
“回皇上,听说十余万流寇在刘处直率领下离开陕西进入河南,明国官兵粮饷不足又疲于奔命。”
皇太极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好!让他们自相残杀去吧,待我大清准备妥当,便是入主中原之时!范先生,你要密切关注中原动向,特别是那个刘处直我总觉得他日后会是我们大敌。”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