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云港,暴雨将至。
城市被一层灰蓝色的雾气笼罩,霓虹在湿漉漉的街道上拉出长长的光痕,像未干的血迹。
许昭宁盯着屏幕,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心跳几乎与数据流同步。
他的瞳孔里倒映着不断跳动的曲线——“夜航飞船”话题热度持续飙升,微博热搜前五占了三条,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破十亿,连海外社交平台都开始自发翻译那段38秒的童声广播。
《光之种子》上线不过十二小时,却已如野火燎原。
可就在这片沸腾舆情中,他捕捉到了一丝异样。
每当“希望脉冲”启动,那三家长期抹黑“明玥观察哨”的财经自媒体账号——【资本眼】、【深网财经】、【风口纪事】——便会诡异地中断更新。
不是技术故障,也不是内容审核,而是精准地,在每次广播开始后三分钟内,集体进入静默状态,持续时间平均为17分钟。
更诡异的是,这些账号后台Ip频繁跳转,最终总归集于同一个服务器集群:文化振兴基金下属数据中心。
“不对劲。”许昭宁喃喃,“他们不是在观望,是在……躲避。”
他迅速调取情绪波动模型,接入第三方行为监测接口,构建出“反射指数”。
结果令人脊背发凉——每当“希望脉冲”传播时,这三个账号的内容编辑团队,心理压力值瞬间飙升,焦虑指数突破临界点,甚至有一名编辑在昨夜凌晨两点提交了病假申请,理由是“听见了不该听的声音”。
许昭宁冷笑出声:“他们制造眼泪,却被自己的谎言呛住。”
这不是巧合。这是反噬。
他立刻拨通苏明玥电话,声音压得极低:“明玥,我们被反向渗透了。那些人不是单纯的水军,他们在用某种机制接收并处理我们的信号——而‘希望脉冲’正在瓦解他们的心理防线。”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随即传来她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声音:“让他们崩溃。但别让他们逃。”
与此同时,厉知行正站在地下指挥中心的玻璃幕墙前,脸色铁青。
墙上大屏显示着“天枢会”媒体联盟刚刚发布的联合声明:“‘明玥观察哨’涉嫌利用未成年人进行非伦理心理干预,严重违反信息传播伦理准则。”紧随其后,监管部门的问询函也已送达——要求苏明玥在七十二小时内提交全部录音原始数据及心理评估依据。
“她赢了一轮舆论?”厉知行冷笑,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那就让她输掉整场战争。”
他转身下令:“切断所有合作平台接口,封锁‘观察哨’内容分发链路。我要让她的声音,再也传不出去。”
命令下达仅十分钟,顾承宇便收到了线报。
他站在苏明玥办公室外,看着她独自坐在黑暗中,窗外电光一闪,照亮她半边侧脸。
那眼神没有慌乱,只有锋利如刀的清醒。
“他们要你交出数据库。”顾承宇推门而入,声音低沉,“一旦接入审查系统,‘创伤共鸣网络’的核心算法就会暴露。不只是项目终结,是你三年来所有布局的覆灭。”
苏明玥缓缓抬头,嘴角扬起一抹极淡的笑:“他们以为我在防御。”
“你在反击?”
“不。”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三个词:诱导、锚定、镜像。
“我是在照镜子。”
她解释道:“过去三周,被标记为‘表演型悲痛’的十六段语音,频谱分析显示,它们共享一段极低频音频——4.3hz,正是‘哭灵人’训练时用来操控脑波的锚定曲。他们不是在报道悲剧,是在批量生产悲痛。”
顾承宇瞳孔微缩:“你是说,那些自媒体……是被人训练过的?”
“不止是训练。”苏明玥眼神锐利,“他们是‘天枢会’的情绪武器。靠贩卖虚假共情获取流量,再用流量反哺操控体系。”
她转身对小陆下令:“提取那段低频音,逆向调制,降噪剥离,嵌入真实遗书朗读音频中。我要让这段声音,变成一面镜子。”
小陆一愣:“你是想……让他们听见自己制造的痛苦?”
“不是听见。”苏明玥轻声道,“是感受。”
十分钟后,《回声样本01》生成。
一段平静的女声缓缓朗读遗书:“……如果那天我能再抱你一下,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多遗憾。可现在,我只希望你知道,我不是工具,不是数据,不是你们口中可以随意消费的‘悲情素材’……”
而在背景中,那段曾用于操控人心的低频诱导音,已被反转、调相、重构,化作潜意识层的情绪镜像——它不再催眠,而是唤醒;不再压制,而是揭露。
这份文件不会公开发布。
它只需要,精准落地。
苏明玥打开“明玥观察哨”的匿名举报通道,指尖悬停在发送键上。
窗外,第一滴雨落下,砸在玻璃上,裂成蛛网状的水痕。
她轻轻按下确认。
邮件列表中,三位曾撰写抹黑报道的记者邮箱地址静静闪烁。
次日清晨……第154章 镜子照进光里(续)
清晨六点十七分,云港市的天光仍被厚重云层压得灰暗。
第一缕风从海面卷来,掠过高楼林立的金融区,在玻璃幕墙上刮出低沉呜咽。
而此刻,一场无声的精神风暴,已在三个人的意识深处悄然爆发。
陈骁,前【资本眼】首席财经评论员,正坐在直播导播间的椅子上,调试耳返。
他今天要连线某知名财经频道,解读“明玥观察哨”的伦理争议。
稿子是“文化振兴基金”公关部连夜发来的——措辞激烈、逻辑严密,甚至贴心地附上了“情绪引导话术清单”。
“虚假共情操控公众认知”“利用儿童声音进行心理暗示”“数据黑箱涉嫌违法实验”……他扫过这些字眼,嘴角扬起一丝冷笑。
三年来,他靠这类通稿拿了不下百万润笔费,早已学会把良知折叠成文件夹,锁进抽屉。
镜头绿灯亮起。
“各位观众早安,我是陈骁。”他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今天我们聚焦一个危险信号——当公益变成表演,当悲痛沦为工具……”
话音未落,他的喉头忽然一紧。
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窒息感,仿佛有只冰冷的手从胸腔内部攥住了声带。
他眨了眨眼,眼前画面骤然扭曲:直播间变成了病房,白布覆盖着瘦小的身体,一个穿校服的女孩缓缓抬头,眼神空洞地望着他。
“你没听见我妈妈的话。”
六个字,像钉子一样楔进太阳穴。
陈骁猛地倒吸一口气,冷汗瞬间浸透衬衫。
导播惊呼:“陈老师?您怎么了?”镜头还在拍,但他已经说不出完整句子,只能颤抖着嘴唇,机械重复:“对不起……我真的……听见了……”
五分钟后,直播被迫中断。
同一时间,另两位记者也陷入异样状态。
【深网财经】主笔周琳凌晨三点惊醒,发现卧室天花板上有水渍蔓延,形状竟与她写过的某篇“跳楼少女遗书还原”报道配图一模一样。
她疯狂擦拭,却越擦越多,最终蜷缩在墙角啜泣不止,喃喃自语:“我不是故意编的……他们说只要写出来就能拿到孩子入学名额……”
而【风口纪事】编辑赵岩,则在晨会汇报时突然停顿,盯着ppt上的标题《揭开苏明玥的情感骗局》长达三分钟,然后失神道:“这个‘骗局’……是不是我们才是被骗的那个?”
他们的症状各不相同,但脑电波监测数据显示一致异常:杏仁核持续高负荷运作,前额叶抑制功能衰退,梦境回放频率超出常人七倍以上——正是长期接受并输出虚假创伤信息后,潜意识自我反噬的典型征兆。
“这不是诅咒。”许昭宁站在数据分析屏前,指尖划过一条条神经反馈曲线,声音冷静如刀,“是共情系统的强制重启。”
他调出《回声样本01》的频谱对比图:“我们只是把他们制造出来的悲痛,原样返还给了源头。不同的是,这次没有滤镜,没有剪辑,也没有利益驱动——只有真实的情绪重量。”
顾承宇立于窗边,听着这一切,眉心微蹙。
“所以你是用他们的武器,反过来击穿了他们的心理防线?”
“不。”许昭宁摇头,“苏明玥做的,比这更狠——她让他们成了自己谎言的听众。”
就在这时,会议室门被推开。
颜微走了进来,手中抱着一台平板,神情肃穆。
她刚从立法研讨会回来,现场气氛至今仍在她心头震荡。
“我放了《回声样本01》。”她说,“全场静默了整整九分钟。”
她点开录音,那段平静女声再度响起:“……我不是工具,不是数据,不是你们口中可以随意消费的‘悲情素材’……”
台下一位心理学教授当场落泪,另一位精神科医生站起来说:“我们一直在研究创伤传播机制,却从未想过,说谎者也会被自己的虚构内容侵蚀。”
当天下午,三位曾公开控诉苏明玥“操纵舆论”的所谓“受害者家属”,主动联系基金会,承认受雇于第三方公关公司,每条微博转发收费八百,每场哭诉采访两万。
其中一人哽咽道:“我女儿根本没出事……可我为了治病钱,说了十几次‘我失去了孩子’。”
谎言的堤坝,开始崩裂。
深夜,暴雨终于落下。
阿K的声音透过加密线路传来,沙哑而凝重:“西北基站刚刚传回一段新信号——不是文字,是一段旋律。”
苏明玥立刻接入解码系统。
音频波形浮现,起初杂乱无章,但在降噪处理后,一段熟悉的调子渐渐清晰。
《小星星》。
但她父亲生前常哼的版本,总会在第三小节多加一个声音,像是温柔的叹息。
而现在,这段变奏被打乱节奏,音符间隔形成规律脉冲——经AI摩斯解码,仅译出两个字:
【小心】
她的呼吸一滞。
手指迅速调取办公室监控日志。
角落摄像头红灯微闪,表面正常,但系统底层记录显示:过去48小时,有未知Ip多次尝试远程抓取“希望脉冲”原始编码包,请求路径伪装成内部运维协议,若非防火墙设了行为阈值预警,几乎无法察觉。
谁在窥视?
她转身拉开抽屉,取出那张泛黄便签——上面写着:“他们怕的不是你揭穿,是你让光有了形状。”
边缘空白处,不知何时多了一行极细的小字,墨迹未干,像是刚刚浮现:
“镜子能照脸,也能照魂。”
窗外雷光劈下,刹那照亮她眸中的寒芒。
她忽然明白,《回声样本》为何能穿透那些记者的心理防御。
因为他们不只是加害者。
他们在黑暗中待得太久,久到连自己都信了那些眼泪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