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那些拥有亲人在外战斗的家庭更是忐忑不安。
李嫣儿双手微微发抖,她暗自祈祷祁哥一定要平安,“上天啊,请保佑他,我们的孩子还在等他回来。” 在内心深处,她坚信赵祁不会背弃承诺——他曾保证过无论如何也要活着返回迎娶她,风光地进入赵家。
“接下来…”百夫长神情肃穆,“我将宣读本村因故牺牲烈士名单”。
叹息之余他展开手中的竹简。
处理此类消息从来不易,但它至关重要;一方面让阵亡将士家属明确了解事实;另一方面则确保他们应得补偿能及时落实。
“李家村,李寸,四级爵位,在边境战役中壮烈牺牲,按照大秦国法规定,将以三倍俸禄作为抚恤金并请地方官妥善关照遗属。”
百夫长声音洪亮有力,然而这一声明瞬间击垮一对中年夫妇。
他们在众人的搀扶和宽慰下痛苦倒地,哀嚎声划破宁静的村落。
根据传统仪式,“骨灰、军牌与年俸抚恤一同递交予烈士家人”,百夫长再次吩咐。
“遵命!”锐士队伍迅速配合动作。
从焚化遗体带到归乡安葬始终贯彻着大秦对战士的尊重——即便身处险境也不能遗忘这份责任所在。
尽管火化显得残酷,但比起遗骨埋葬在异乡还是更好的选择,这能让家属多一些安慰。
\"李家村,李林,六级爵位,于阳城之战攻城战中英勇牺牲,现……\"百夫长又一次高声宣布名单。
每一次的名字宣告,都让一个家庭陷入悲痛与绝望。
若家中有多名子嗣尚可勉强支撑,而独子若是不幸阵亡,那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没有祁哥哥,没有祁哥哥……”李嫣儿轻声呢喃着,紧紧攥着拳头,心中默默祈祷,紧张的情绪弥漫全身。
每当百夫长宣读的名单里未出现赵祁的名字,她都会略微松一口气,然而随即又开始忐忑不安。
因为在这份记录中,已有两名和她的祁哥哥一同参军的新兵永远倒在了战场上。
跟赵祁同期入伍的九人当中,虽然赵祁平日里尽力照顾他人,但战场凶险,最终仍是有两位同村的年轻人没能幸免于难。
就在此时,
百夫长大手一挥合上名册,庄严声明道:\"李家村阵亡英烈名录诵读完毕,本次总计十五名勇士为国捐躯。
\"
\"他们都是大秦真正的英雄,为了国家英勇奋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其光辉精神将永远镌刻在大秦无数臣民的心中。
\"
\"而他们的家人亦将永沐荣耀之光。
\" 百夫长言辞肃穆地说道。
也许。
对那些失去了至亲或独子的家庭而言,这份宣告意味着难以承受的痛苦。
但是这是身为大秦士兵应尽的天职,不可违背的使命。
之所以全村民众齐聚听闻此事。
除了能给予这些丧亲家庭更多支持和抚慰之外,同时也是赋予牺牲将士的家庭最高殊荣。
因这一切均是对阵亡者的最大敬意及补偿。
更是维系大秦国之基的根本。
决计不能违反。
“我的祁哥哥还活着。”
\"苍天有眼,保佑祁哥哥无恙。
\"随着百夫长的声音落下,李嫣儿心中的巨石才缓缓放下。
最起码。
自己的祁哥哥并未为国牺牲性命,这已经是她目前最为欣慰的事情了。
如今,她满怀期待等待赵祁凯旋归来。
对于李嫣儿来说。
从小到大的岁月都是和赵祁一同度过的,他那份沉稳成熟的气质潜移默化地深深吸引了她。
不知从何时起,李嫣儿早已将赵祁视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毕竟在这个所谓充满疏离感的家中,除却母亲给予的一丁点温暖之外,父亲从来对她冷淡无视,如同自己根本不是他的女儿一般。
此次她甚至被父亲作为家族联姻的筹码,尽管这或许是那个时代无奈的结果,可李嫣儿并不情愿。
要不是肚子里有了赵祁的骨肉,可能现在她已经被逼嫁予他人。
在李嫣儿心底的角落里。
这个世上唯一亲密挚爱的人就是赵祁。
不管身在何方。
只要是赵祁的地方就会有她的依靠与呵护。
待晋爵公告公布完后,随着亡者名单一起,李嫣儿稍稍宽心了些——自己的祁哥哥平安无事。
\"大战已经结束,想必祁哥哥已经荣归雍城了吧,再不久就应该回来与我相见了。”思及此,李嫣儿内心按捺不住一阵期待之情。
等了整整半年,眼看即将临盆,她的男人终于要归来了,或许还能亲自见证新生命的降临。
\"现在宣读李家村获得晋爵并岁俸嘉奖的家庭名单。
\"百夫长拿出另一份新的名册。
这一刻相较之前那份阵亡名单而言更为令人屏息等待。
随着灭韩之战告一段落,必有诸多军人凭借战绩得到爵位晋升,而这些随之而来的岁俸数额在现今粮食短缺的年代可足以养活众多的家庭。
在李家村的广场上,百夫长高声宣告着士兵们的爵位与岁俸:“李重,来自李家村,入伍三年,已获五级爵位,担任五百主职务,每年可领取二百五十石粮食,其家属亦能享受岁俸待遇。”
李重的父亲转向妻子说道:“家里粮仓快要空了,这次大多数选择兑换粮食吧,剩下的换成财物。”母亲认真地点了点头,夫妻二人随即前往领取岁俸的地方。
旁观的村民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三年的时间,李重便从一名普通士兵升至五级爵位,统领五百兵士,这必然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样的岁俸足以使全家过上宽裕的生活。
随后,百夫长继续宣读名册:“李泉,入伍两年,得三等爵位,为百夫长,享有每年一百五十石的岁俸。”名册中的名字一个个地被报出,每位外出服役一年以上的村民都收获了相应的爵位与奖励。
这些消息总是让整个李家村上下激动不已。
李家村规模不大,人口仅几百人,出征士兵不过几十个。
这里的人对每一户的情况都如数家珍,那些在外征战的儿子们也都是从小看着长大的邻家孩童。
“赵祁和我家的青子怎么还没轮到?真是让人焦虑呀!”几位守在一旁的大婶忍不住发问,“希望他们在战场上一切安好,多杀敌多立功。”
站在李嫣儿旁边的妇女们议论纷纷:“至少得知他们的儿子没在战场上牺牲,已经算是松了口气,现在就期待着他们能分到丰厚的岁俸,那样我们的生活也能改善不少。”其中一个大婶转头问李嫣儿:“嫣儿,你咋不着急呢?你现在都快临盆了,万一你家赵祁的俸禄不能及时到账,养身子可就成了问题。”
李嫣儿浅浅一笑,答道:“只要赵祁他平安就好,其他的我真的没什么顾虑。”看到未婚夫无恙的消息后,她的心终于彻底安定下来,对于钱财爵位这些东西反倒显得很淡然。
“赵祁那孩子有你这样贤惠的未婚妻,可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呀!不知道咱们青子以后能不能找着个像你这么好的姑娘哟?”李大婶开玩笑说。
另一位大婶跟着打趣道:“哼,别提你们家的青子了,就算加上我家那个笨小子也不行!他们哪能跟赵祁相比呀,要论机灵程度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更别提相貌,难怪嫣儿这么钟情于赵祁呢。”